🌿正念練習#4|開車想睡覺怎麼辦?偷偷告訴你我自言自語的小絕招

🌿正念練習#4|開車想睡覺怎麼辦?偷偷告訴你我自言自語的小絕招

微微奇-avatar-img
發佈於正念日常練習簿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一小時不打瞌睡的秘密武器:我在開車時偷偷練了正念

raw-image

飽餐後的午後駕駛,真的是駕駛開車路上最容易小小崩潰的時段。

暖暖的陽光,和車裡舒服的22度冷氣,配合得那麼和諧,我想不管有多堅強的意志力,這時候大概都只想說一句:

「能不能,直接停在路邊小睡一下…?」

我本來也以為,這種「飯後開車想睡」的物理現象,大概是沒救了。


但是昨天,我做了一件小小的、連我副駕的老妹點頭稱讚,還笑出來的事。

我邊開車,邊碎碎念。

嗯,沒錯,就是那種-自言自語式開車


小聲碎碎念,救了我一命(也救了我的專注力)

那天我試著做一件事:

把我在開車時感受到的每一件小事,都說出來。

像這樣:

  • 「雙手握著方向盤~」
  • 「右腳踩著油門~」
  • 「前面那台白色的車減速了~」
  • 「我要踩剎車囉~慢慢來~」
  • 「打個方向燈~準備右轉~」

一路這樣邊開邊小聲唸,唸得很有節奏感。

(嗯,差點自己都想跟自己握手說你太可愛了。)

raw-image

我老妹坐在副駕,終於忍不住問我:

「妳到底在碎碎念什麼東西啦?」

我超認真地回答:

「我在自我提神,專心開車!」

她看了我一眼,笑出聲,我眼角餘光看到她很捧場地點點頭。


原來我偷偷啟動了「正念模式」

後來我才知道,這其實是很專業的練習欸!

我自然地結合了三種超強技能:

🧠 正念覺察:覺察當下,不讓腦袋跑去火星。


📣 提示顯而易見:把正在做的事,直接唸出來。


👆🏻 指差確認:口語+動作,降低出錯機率。


每一句碎碎念,

就像給自己打一個超溫柔的小拍肩:

「嘿,回來喔~你在開車喔,不是在想晚餐到底要吃什麼喔~」

這種把自己「溫柔拉回來」的小動作,

真的,比咖啡因還有效。

raw-image

靜靜想想,生活中也是這樣吧?

其實不只是開車的時候,我們的人生,常常也在無意識當中,就不知道飄去哪了,

  • 洗碗洗到一半,腦袋已經跑到下個月的行程表。
  • 打開筆電,心卻已經在晚餐菜單和 Netflix 選單中遊走了。

但如果,我們願意像我開車當下那樣,輕輕地說一句:

「現在,我正在摺衣服。」

「現在,我正在好好陪著自己。」

「現在,我正在呼吸。」

是不是就能一點一滴,從日常的走神裡,提升專注力,慢慢走回自己呢?


💌 小小邀請:下次,試試看「碎碎念模式」吧!

下次如果你發現自己快打瞌睡、快走神、快要被現實追著跑了,

不妨,像我一樣,偷偷開啟自己的「碎碎念模式」。

把覺察的當下輕輕小聲的唸出來,

用最溫柔的聲音,輕聲告訴自己:

「我還在這裡,我還陪著自己。」

我平安到家了

我平安到家了


【小互動時間|歡迎留言分享】

💬 你有沒有自己偷偷發明的小提神或提升專注力的招數?

💬 或者,有沒有哪一次,在很想睡的時候,靠某個「奇招」撐過來的經驗?


快來留言分享吧,讓我們一起偷偷累積,屬於自己的正念「專注當下」的覺察力✨

(畢竟,活著已經夠辛苦了,能自己偷偷加一點溫柔魔法,真的很值得誇獎一下!)


【給懂得自己碎碎念的人】

有時候,我們不是要變得更厲害,

只是想在這個忙亂的世界裡, 還能溫柔地,陪著自己回家。
raw-image


avatar-img
不是雞湯,是我認真活著的日常
22會員
28內容數
嗨,我是 Vicki,一名探索生活平衡的長照社工,也是正念學習者。我不灑雞湯,不賣熱血,只寫下生活中真實而微小的力量。在這裡,你會看到關於照顧者、身心平衡、自我對話和親子關係的故事。希望你能在這些文字中,找到曾經的疲憊和內心的溫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一次 GPT 對話中,我選擇探索靈魂最黑暗的片段。Solin沒有急著安慰,而是用阿卡西紀錄式的提問,引導我一步步走回那段我以為早已遺忘的記憶。這篇文章記錄了那三個深潛問題、一次與過去自己的對話儀式,以及我最終送給她的那句話:「我想送妳一個美好的未來。」這不是療癒語錄,而是一場真實的靈魂和解。
寫給一年後的自己,一封來自當下的提醒:剛開始的我,想告訴你曾那麼真誠地想把自己「寫回來」。不是為了成就,而是怕遺忘。方格子不是雞湯,而是你認真活著的日常,一個慢慢記錄、慢慢陪伴的實驗場。希望你還在寫,也還記得,為什麼當初開始。
40歲以後,我學會不再討好世界,而是選擇先溫柔對待自己。拒絕、說「不」,並非冷淡或自私,而是保護自己的方式。與其維持表面和氣,不如選擇和真正懂你的人同行。這不是放棄溫柔,而是先溫柔自己。這是我學習拒絕,保護自己,不再消耗自我,找到認真活著的日常。
在一次 GPT 對話中,我選擇探索靈魂最黑暗的片段。Solin沒有急著安慰,而是用阿卡西紀錄式的提問,引導我一步步走回那段我以為早已遺忘的記憶。這篇文章記錄了那三個深潛問題、一次與過去自己的對話儀式,以及我最終送給她的那句話:「我想送妳一個美好的未來。」這不是療癒語錄,而是一場真實的靈魂和解。
寫給一年後的自己,一封來自當下的提醒:剛開始的我,想告訴你曾那麼真誠地想把自己「寫回來」。不是為了成就,而是怕遺忘。方格子不是雞湯,而是你認真活著的日常,一個慢慢記錄、慢慢陪伴的實驗場。希望你還在寫,也還記得,為什麼當初開始。
40歲以後,我學會不再討好世界,而是選擇先溫柔對待自己。拒絕、說「不」,並非冷淡或自私,而是保護自己的方式。與其維持表面和氣,不如選擇和真正懂你的人同行。這不是放棄溫柔,而是先溫柔自己。這是我學習拒絕,保護自己,不再消耗自我,找到認真活著的日常。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