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我想成為對他人痛苦有更多想像力的人。


因為個人核心關懷的緣故,我拿起了這本《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來閱讀。由於是網路報導集結而成的書,所以有些篇章早先年已經讀過了,但是當他彙整成一本的時候,那種清楚地把一件事情好好訴說的力道,依舊震撼了我對於精神病患相關內容的想像。


書名《成為一個新人》,典出自林奕含──這個以《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享譽文壇,卻又瞬間消失的新星──在婚禮上的致詞。她雙關了結婚時常人認定的「新人」想像,跟他賦予自己「成為一個對他人痛苦有更多想像力的人。」的「新人」期盼。而這份期盼,或許也是這本書想許諾的──相較於關於「精神病患」兩個極端的想像:「神話」與「汙名化」,這本書漸次展開了一道光譜,讓我們對於精神疾病有更豐富理解的可能。


聽精神病患自己說


第一部「主體的幽微聲音」,從林奕含「成為一個新人」的採訪1.1破題,我們首先聽到精神病患自己發聲。儘管沒有實際被診斷出是哪種精神病,但身為模範病患的林奕含長年飽受汙名與痛苦。她提到自己明明是台南人,卻被家人要求上台北才能就醫,為的是避開鄉里間的異樣眼光;她說到大學休學前,跟系主任解釋為何不能參加期末考時,卻被不信任的反問「你從哪裡拿到這個(診斷證明)的?」而氣憤難耐。這些都在在顯示了常人對於精神病患的扁平想像:當一個美麗的女孩外表看似正常,會洗澡會吃飯,是不是就沒有人在意她內心那些龐雜的黑暗?只要把那些混亂掩藏起來就好?


循著林奕含的採訪之後,記者張子午開始像是拿銳利的手術刀,劃開現實的肌理,觸碰到精神疾病在大眾避而不談底下的真實樣貌。在1.2中,他從不斷重新命名的精神分裂症/思覺失調症談起,提到精神疾病相對於其他疾病,除了生理上的疼痛不安,更有心理上的羞恥感,並且甚至會影響到他人。──「這是一個不好、不光彩、沒面子的病,最好隱藏起來,被知道的話,不但丟自己也丟家人的臉。」


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疾病走向藥物的生物取向來控制,是這二、三十年間的事情。比起二十世紀早期豐富的人文社會視野,用藥物來控制、調節,變成是一個方便又能快速診斷、安放他們在社會中的角色的方式。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是否比一世紀以前的人更沒有對痛苦的想像力?我們是否太快速的想要得到答案,而忘卻有些時候追索的歷程就是答案本身?


既然社會是以速效為核心準則,欲求解除痛苦的人也耳濡目染──這也難怪近年來台灣的自殺率居高不下。在1.3與1.4裡,我們看到了以自殺為核心的報導。然而讓我訝異的是,原來台灣擁有獨步全球的自殺防治網,但這樣立意良善的制度,卻遇到人力資源跟不上制度的窘境。而這些身負重任的自殺關懷訪視員,在超載的業務量下,又能做到什麼程度?


此外,身邊有親友離世的自殺者遺族,以及自殺關懷訪視員所會成為的專業者遺族,更是比自殺者(可能多數有精神疾病,但並不完全等同於都是精神病患)還要長期遭到忽略或不理解的族群。痛苦的人這麼多,我們要怎麼辦?


張子午用客觀但不失溫暖的下了結語:「……在漫長的路途中,若有更多機會彼此訴說與傾聽,或許更能走過沉重困難的生命經驗,繼續前進。」


在二元對立下,還能往哪裡去?


互相理解是困難的。第二部「理解之艱難」,張子午報導了比較硬的議題:小燈泡事件、隨機殺人事件後的精神/心理鑑定,訪問精神障礙者賴亞生如何走向殺人,以及最後才走向較為軟性的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


到2025的現在,2016的小燈泡事件可能已經被人淡忘了,只剩王婉諭這個現今時代力量黨主席的名字出現時,才會有人勾起,啊,她就是那個小燈泡的媽媽。但回到2.1,張子午訪談的2016年,那時王婉諭還叫Claire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褪去政壇形象,回到一種非典型的受害家屬的樣貌。她帶著小燈泡妹妹小蝌蚪去直面死亡,她選擇艱難的道路──藉由各種(自)媒體發聲,反對廢死/反廢死的二元對立,試著讓大眾去思考是怎樣的社會沒有接住像王景玉這樣遇難的人,才讓他們涉險去犯案?


從這個案例連接,在2.2談論隨機殺人事件後的精神/心理鑑定,我們看到不同知識體系的扞格──司法跟精神醫學如何求取平衡,成為共同判斷刑責的標準?當精神鑑定=「逃罪」的汙名化,根深蒂固在大眾的想法時,我們又如何去說明,精神疾病的犯案者,其實需要社會幫助他修復,而不是懲罰?


所以2.3精神障礙者走向殺人之路的文章,更是難得的珍貴報導。就像是張子午結語所說:「一個原想擺脫藥物與汙名,意欲翻轉失能身體,掌握人生並改善家境的青年,卻最終覆滅並向外界反撲而來,走上持刀殺人之路,讓一個家庭無辜覆滅,不禁令人想問:」是個人缺陷?還是家庭、社會功能喪失的重重歧路之下不得不的選擇?在死刑跟原諒之間,我們還能往哪裡去?


2.4則比較軟性的寫下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觀察與反思。然而,搭起社會安全網的這些社關員,他們的薪水只有三萬初,沒有升遷制度也無法累積年資,這樣的待遇讓人吃驚,也難怪充滿著高流動率。然而,理解他人的痛苦、陪伴他人走過黑暗這件事,卻又是需要綿長的時間才能作的,那……究竟該怎麼做?


這個答案,或許必須由下往上,從我們做起,帶動政府一起去想。


到大眾真的理解,還需要走上很長的路


最後第三部「排除或接納」,張子午注意到了幾個案例:龍發堂、精神病患社區家園(台北文林家園、台北安康平宅、花蓮玉里社區家園)等做了深入分析。這邊強烈建議要將3.1〈龍發堂最後的日子〉跟3.3〈鐵屋裡的吶喊〉對讀,兩篇對龍發堂完全相反的評價,強烈折射出要理解精神病患/院的困難跟挑戰,以及記者/作者身為觀察家的視野與侷限。為避免劇透太多,也為了避免我簡化導致的誤會或缺漏,真心希望你可以翻開這本書,將這兩篇對讀,會發現很多思考的新可能。


至於3.2〈走出愚人船〉,篇名化用了傅柯拿來比喻理性世界對於瘋癲的控制與驅逐的象徵。讓精神障礙者離開精神病院等全控機構,回到社區讓他們一起跟大眾生活,這件事是否可能?這篇報導顯示了幾個不同的面向。我自己比較驚訝的是安康平宅的存在,台灣跟越南的關係在這裡交會──這裡收容了不少越戰的反共難民,而這些難民是貧民,甚至是精神障礙者的比例是高的。而關於花蓮玉里的報導,則讓我們看到精神障礙者跟大眾交融的可能──兩間收容精神障礙者的玉里榮院跟部立玉里醫院,提供的工作養活了小鎮無數家庭──

但這種互惠的合作方式,是否可以移植到西部地區?或是我們如何用這個互惠的概念,去讓精神病患跟社區有更好的合作模式?


結語


雖然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但還是有更多我沒提到的東西,值得你翻開這本書去想。但在此之前,我很想提一件事情──在我翻開這本書,跟別人說我在閱讀《成為一個新人》時,就有人跟我說「為什麼要看這麼不快樂的書?」


為什麼呢?當時的我沒有給予他答案。然而當我真的看完,在寫這篇心得時,我知道我的核心是什麼了──是因為,儘管過程會不舒服,我也想成為對他人痛苦有更多想像力的人。而當社會上這樣的人為多數的時候,我相信,我們就能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讓更多的人各安其位,成為一個新人。


邀請你一同加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ia Jia 's note
7會員
4內容數
台北人,文字能力復健中,喜歡鮮奶茶和少女心的東西。聯絡我:pukufunny@gmail.com。
Jia Jia 's note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我們不需要真的要一個很大的話語權去競逐東亞的主流流行文化地位,但是至少,至少,如果你覺得台灣的偶像節目值得支持,如果你覺得台灣的音樂還有發展的可能性,請你願意多點擊、多付費下載支持這些台灣的歌曲,或是只能發布在台灣的歌曲,讓我們保持台灣在華語流行文化裡,可以擁有的獨特自我。(2021)
2025/04/25
我們不需要真的要一個很大的話語權去競逐東亞的主流流行文化地位,但是至少,至少,如果你覺得台灣的偶像節目值得支持,如果你覺得台灣的音樂還有發展的可能性,請你願意多點擊、多付費下載支持這些台灣的歌曲,或是只能發布在台灣的歌曲,讓我們保持台灣在華語流行文化裡,可以擁有的獨特自我。(2021)
2025/04/25
我想要找回不懼怕書寫的自己。我想要快樂。我想要單純享受讀書的感覺。我希望自己不要給自己太多高標準雖然很難。我希望自己不要再想著我比不上別人。(2019)
2025/04/25
我想要找回不懼怕書寫的自己。我想要快樂。我想要單純享受讀書的感覺。我希望自己不要給自己太多高標準雖然很難。我希望自己不要再想著我比不上別人。(2019)
2025/04/25
這是屬於我的,可愛的文具紙盒打開的第一聲「啵」聲。   我喜歡嶄新的開頭。喜歡筆記本翻開的第一頁。喜歡日本製的可愛貼紙跟文具紙盒,打開時簇新的味道跟滑順的觸感。喜歡世間萬物還沒有名字時,要述說得用手去指。我喜歡每一個發展出故事的可能。
Thumbnail
2025/04/25
這是屬於我的,可愛的文具紙盒打開的第一聲「啵」聲。   我喜歡嶄新的開頭。喜歡筆記本翻開的第一頁。喜歡日本製的可愛貼紙跟文具紙盒,打開時簇新的味道跟滑順的觸感。喜歡世間萬物還沒有名字時,要述說得用手去指。我喜歡每一個發展出故事的可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我很欣慰新世代的年輕人們有其正向的思考及判斷能力,他們的同理、共感及藝術天分也十分敏感活躍,但同時我也看見不少人深受精神疾病之苦,其中又有家族裡的晚輩,著實令人痛心。
Thumbnail
我很欣慰新世代的年輕人們有其正向的思考及判斷能力,他們的同理、共感及藝術天分也十分敏感活躍,但同時我也看見不少人深受精神疾病之苦,其中又有家族裡的晚輩,著實令人痛心。
Thumbnail
p.146 ▓結語   我方才試著要告訴諸位的是:過去和我有過治療關係的人,在他們奮力掙扎著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他們的生命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我盡可能詳實地描述了這個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中所包念的種種意義。我肯定:這種過程共非只在心理治療中才會發生。我也要說:我所看到的並不夠清晰和完整,因為我對於那
Thumbnail
p.146 ▓結語   我方才試著要告訴諸位的是:過去和我有過治療關係的人,在他們奮力掙扎著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他們的生命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我盡可能詳實地描述了這個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中所包念的種種意義。我肯定:這種過程共非只在心理治療中才會發生。我也要說:我所看到的並不夠清晰和完整,因為我對於那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上週靜下來讀了點書,沒想到這周接案就巧妙的用上,好像總是有些奇妙地共時性,但這也提醒我得再進修進步,所以趕快來寫下學習的紀錄,好理理思緒。 當生活變得難以忍受,遭受無可承受的痛苦或焦慮,內在的部分又經歷了甚麼災難性的經驗呢?這些經驗又提供給人甚麼意義,讓一個人他完整的、對於自己關於我的概
Thumbnail
上週靜下來讀了點書,沒想到這周接案就巧妙的用上,好像總是有些奇妙地共時性,但這也提醒我得再進修進步,所以趕快來寫下學習的紀錄,好理理思緒。 當生活變得難以忍受,遭受無可承受的痛苦或焦慮,內在的部分又經歷了甚麼災難性的經驗呢?這些經驗又提供給人甚麼意義,讓一個人他完整的、對於自己關於我的概
Thumbnail
一位患有憂鬱症的患者,分享了對陰影與現實的感受。文章中描寫了他對生命的困惑、痛苦的抒發,以及對世界的掙扎。這篇文章充滿戲劇性的表達,期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
Thumbnail
一位患有憂鬱症的患者,分享了對陰影與現實的感受。文章中描寫了他對生命的困惑、痛苦的抒發,以及對世界的掙扎。這篇文章充滿戲劇性的表達,期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