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天國 - Dopamine Nation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Dopamine Nation: Finding Balance in the Age of Indulgence」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精神科教授、成癮醫學專家 Dr. Anna Lembke 所著。Lembke 博士長年治療藥物濫用與行為成癮患者,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她在書中揭示:我們身處於一個充滿享樂與即時滿足的時代,從社群媒體、網購、糖分、性愛到藥物,無一不刺激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導致現代人更容易陷入上癮與情緒低落的惡性循環。作者用神經科學、真實案例與哲學視角,探討如何找回心理與生理的平衡。

本書核心觀點是「快樂與痛苦共享神經通道」。當我們過度追求快樂時(例如不斷滑手機、暴飲暴食、熬夜追劇),其實會造成大腦多巴胺系統的失衡,使我們對日常樂趣變得遲鈍,甚至產生空虛與抑鬱。林布克提出一種「自我限制的療癒法」:透過短暫的戒斷期、建立節制的生活節奏、以及面對痛苦的能力,讓大腦重新設定「快樂的基準線」。她也呼籲現代人應重拾不逃避痛苦、學習忍耐的生活智慧,以對抗這個誘惑無所不在的多巴胺時代。

以下摘要書中的重點與您分享:

The number, variety, and potency of highly rewarding stimuli have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in the modern era... The smartphone is the modern-day hypodermic needle, delivering digital dopamine 24/7 for a wired generation.
raw-image

現今高獎勵刺激的數量、種類和效力之多令人咋舌。智慧型手機是現代的皮下注射針頭,全天候為有線世代提供數位多巴胺。

現代社會充斥著數量驚人、種類繁多且效力強大的高獎勵刺激物。這些刺激物包括毒品、食物、新聞、賭博、購物、遊戲、簡訊、社群媒體(如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 Twitter)等等。智慧型手機被比喻為現代的皮下注射針頭,不分晝夜地為「有線世代」提供數位多巴胺。科學家認為,多巴胺是大腦獎勵通路中的「通用貨幣」,多巴胺越多,體驗就越容易上癮。引言部分透過這個比喻,深刻地描述了現代生活過度放縱,以及因此帶來的潛在問題。


The reason we’re all so miserable may be because we’re working so hard to avoid being miserable.
raw-image

我們之所以如此悲慘,可能是因為我們太努力避免悲慘。

現代人的悲慘可能正是源於過度努力地去避免痛苦。我們透過不斷追求快樂和逃避不適,反而破壞了內在的平衡。這種逃避痛苦的行為模式,可能導致我們無法建立面對挑戰的心理韌性,並陷入對高多巴胺刺激的強迫性追逐中。



Imagine our brains contain a balance—a scale with a fulcrum in the center. When nothing is on the balance, it’s level with the ground. When we experience pleasure, dopamine is released in our reward pathway and the balance tips to the side of pleasure.
raw-image

想像我們的大腦包含一個天平 - 一個中心有支點的天平。當天平上沒有任何東西時,它就會與地面持平。當我們體驗到快感時,多巴胺會在我們的獎勵通路中釋放,天平就會向快感的一邊傾斜。

藉由「快樂與痛苦天平」的比喻來解釋大腦如何處理這兩種感受。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快樂和痛苦在大腦中重疊的區域處理,並透過「對手處理機制」運作。當我們體驗快樂時,多巴胺被釋放到獎勵通路,天平傾向快樂一側。天平傾斜的程度和速度決定了我們感受到的快樂程度。這種機制解釋了為什麼過度的快樂追求反而可能導致痛苦。

This framework is easily remembered by the acronym DOPAMINE, which applies not just to conventional drugs like alcohol and nicotine but also to any high-dopamine substance or behavior we ingest too much of for too long, or simply wish we had a slightly less tortured relationship with.
raw-image

這個框架很容易記住,因為它是縮寫 DOPAMINE,它不僅適用於酒精和尼古丁等傳統藥物,也適用於任何我們攝取過多、過久,或只是希望與之關係稍微不那麼痛苦的高多巴胺物質或行為。

作者開發的 DOPAMINE 框架用於指導個人應對強迫性過度消費的問題。這個框架是一個幫助理解和改變與高多巴胺刺激物關係的工具。它不僅限於傳統的成癮性物質,如酒精或尼古丁,也適用於任何我們過度使用並對之感到困擾的高多巴胺行為或物質。框架的縮寫 DOPAMINE 分別代表了用於解決問題的各個步驟,例如資料收集 (Data)、目標設定 (Objectives)、問題識別 (Problems)、禁慾 (Abstinence)、正念 (Mindfulness)、洞察力 (Insight)、下一步行動 (Next Steps) 和實驗 (Experiment)。

The more they smoke, and the more nicotine they consume, the more they discount future rewards.
raw-image

他們抽煙越多,消耗的尼古丁越多,他們對未來獎勵的折價就越多。

自我約束的不同策略,特別是涉及時間和地點的應用。「延遲折現」現象,即人們傾向於看重眼前的較小獎勵而非未來更大的獎勵。對於活躍的吸毒者和吸煙者來說,這種「未來折現」的傾向尤其明顯。這意味著他們更難為了長遠的目標(如戒菸或健康)而放棄眼前的多巴胺獎勵。時間策略包括追蹤消耗時間,而空間/分類策略可能涉及避免特定的地點或情境。克服這種傾向需要有意識的努力和自我約束。



These brochures illustrate how the pursuit of personal happiness has become a modern maxim, crowding out other definitions of the “good life.”
raw-image

這些小冊子說明了追求個人幸福如何成為現代的準則,排擠了「美好生活」的其他定義。

現代社會中「快樂與痛苦平衡」可能已被打破的狀態,以及我們如何應對這種失衡。儘管物質豐富,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卻在惡化,焦慮和抑鬱症的流行率不斷上升。這可能是由於我們過度追求個人幸福,將其視為生活的最高目標。市面上充斥著各種「幸福策略」的小冊子,甚至將善待他人也框定為提升個人幸福的手段。這種單一化對「美好生活」的定義,可能導致我們忽視生活中痛苦和挑戰的必要性,進而加劇內在的失衡。本章也可能涵蓋了現代醫學使用藥物(如抗憂鬱劑和抗焦慮藥物)來處理這種失衡的現象,儘管這並非總是有效。

Pain to treat pain. Anxiety to treat anxiety. This approach is counterintuitive, and exactly opposite to what we’ve been taught over the last 150 years about how to manage disease, distress, and discomfort.
raw-image

以疼痛治療疼痛。以焦慮治療焦慮。這種方法有違直覺,而且與過去 150 年來我們所學到的如何處理疾病、煩惱和不適完全相反。

「以毒攻毒」或更精確地說「以痛治痛」的策略,這種方法是故意尋找或接受某些形式的身體或心理痛苦,以期恢復大腦的快樂與痛苦平衡。文獻中提到了冷水浸泡、劇烈運動 、極限運動 甚至針灸等例子。研究顯示,暴露於痛苦刺激可以顯著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這種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透過故意引起一側天平的偏離(痛苦),來促使大腦產生反向的平衡反應,最終提升整體的快樂感受基線。



Honesty fosters connection and intimacy.
raw-image

誠實促進連結和親密關係。

徹底誠實在應對強迫性行為和建立健康關係中的重要性 。誠實是困難的,但透過誠實可以培養自我覺察 。更重要的是,誠實是建立真正人際連結和親密關係的基礎 。當人們願意坦承自己的掙扎、錯誤或真實感受時 ,就能打破孤立 ,促進理解和同理心 。徹底誠實,特別是在匿名戒癮互助會(如 AA)的環境中 ,可以幫助人們面對自己的「假我」,並為康復和成長奠定基礎 。誠實也被視為預防復發和自我欺騙的手段 。




結語


在這個高刺激、快樂唾手可得的時代,長期過度依賴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或甜食等高多巴胺刺激物,會使大腦的快樂與痛苦平衡失調,導致慢性焦慮、憂鬱與成癮行為。這種內在失衡將加速神經疲勞、免疫力下降,損害整體健康與壽命。若要真正實現長壽與養生,現代人必須有意識地「斷多巴胺」,透過節制與禁慾,讓大腦重新建立對快樂的正常反應,恢復穩定的心理韌性與身心平衡,才能延緩老化、預防慢性病。

同時,書中提倡「以痛治痛」與誠實生活的原則,鼓勵人們透過冷水浴、運動、靜坐等有益壓力,刺激天然多巴胺分泌,恢復大腦快樂基準線。這種接受適度痛苦、培養自我約束與忍耐力的方式,是養生文化的核心。更進一步,透過誠實與他人建立深層連結,不但有助心理健康,也能提升社會支持網絡,對抗孤獨與焦慮。長壽不僅是身體健康的延續,更是心理與社群整體穩定的成果;唯有減少放縱、擁抱節制,我們才能活得更久,也活得更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伊桑的書摘
14會員
269內容數
歡迎來到伊桑的書摘!我是Ethan,一位熱愛讀書的人,致力於每年閱讀一百本好書,並將從中汲取的智慧分享給志同道合的朋友。這裡的內容專為那些追求長壽與智慧朋友而設計,涵蓋最新的科學研究、健康觀點,並以歐美醫藥哲學的角度探討疾病預防與養生之道。
伊桑的書摘的其他內容
2025/06/06
「The Emotional Life of Your Brain」是神經科學家 Richard J. Davidson 與科學作家 Sharon Begley 於2012年共同撰寫的著作。書中提出「情緒風格」(Emotional Style)的概念,將情緒反應分為六個維度:復原力、展望、....
Thumbnail
2025/06/06
「The Emotional Life of Your Brain」是神經科學家 Richard J. Davidson 與科學作家 Sharon Begley 於2012年共同撰寫的著作。書中提出「情緒風格」(Emotional Style)的概念,將情緒反應分為六個維度:復原力、展望、....
Thumbnail
2025/06/02
「Daring Greatly」(中譯:《脆弱的力量》)是由 Brené Brown 博士所著的心理學著作。Brown 是一位美國社會工作學者、休士頓大學教授,以研究「脆弱」、「羞愧」與「勇氣」聞名。她的TED演講「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點閱率突破數千萬次....
Thumbnail
2025/06/02
「Daring Greatly」(中譯:《脆弱的力量》)是由 Brené Brown 博士所著的心理學著作。Brown 是一位美國社會工作學者、休士頓大學教授,以研究「脆弱」、「羞愧」與「勇氣」聞名。她的TED演講「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點閱率突破數千萬次....
Thumbnail
2025/05/30
「Fast Like a Girl」是由女性健康專家 Dr. Mindy Pelz 所著,專為女性設計的斷食指南。本書根據女性荷爾蒙週期,提出四階段斷食法,協助女性達到燃脂、提升能量與荷爾蒙平衡的目標。Dr. Pelz 詳細介紹了從13小時的間歇性斷食到72小時的免疫重啟斷食....
Thumbnail
2025/05/30
「Fast Like a Girl」是由女性健康專家 Dr. Mindy Pelz 所著,專為女性設計的斷食指南。本書根據女性荷爾蒙週期,提出四階段斷食法,協助女性達到燃脂、提升能量與荷爾蒙平衡的目標。Dr. Pelz 詳細介紹了從13小時的間歇性斷食到72小時的免疫重啟斷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科技主導的現代社會,過度的多巴胺刺激使我們的心理健康遭受影響。本文探討多巴胺的作用及其斷食的概念,介紹有效的三種方法,如閱讀、散步和伸展,來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增進自控能力,恢復心理健康。最終,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平衡,改善專注力與情緒。
Thumbnail
在科技主導的現代社會,過度的多巴胺刺激使我們的心理健康遭受影響。本文探討多巴胺的作用及其斷食的概念,介紹有效的三種方法,如閱讀、散步和伸展,來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增進自控能力,恢復心理健康。最終,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平衡,改善專注力與情緒。
Thumbnail
像樂極生悲的道理,快樂過了頭,悲傷會自然而然的湧現出來中和,畢竟物極必反,身體會盡可能讓你情緒的天秤保持平衡。一旦爽太久,下次要爽的門檻就會變高,相對的,如果你常常在練習對抗恐懼,你對恐懼的耐受度也會提高。就連暴食症、運動上的訓練過度、工作狂、購物狂,全部都是多巴胺成癮。
Thumbnail
像樂極生悲的道理,快樂過了頭,悲傷會自然而然的湧現出來中和,畢竟物極必反,身體會盡可能讓你情緒的天秤保持平衡。一旦爽太久,下次要爽的門檻就會變高,相對的,如果你常常在練習對抗恐懼,你對恐懼的耐受度也會提高。就連暴食症、運動上的訓練過度、工作狂、購物狂,全部都是多巴胺成癮。
Thumbnail
高壓狀態已是物質社會的常態,帶來生活快速便利,卻已違反人是需要身心靈的靜養調習,久了不病也難。 現今的社會案件,起因大多偏向壓力過大居多,物質社會如沒有自我靈性存在,容易隨波逐流,一不小心就容易讓自己跌入深淵,嚴重者就產生社會案件,輕者是讓自己過的極為痛苦,卻不自知只是壓力大引起。
Thumbnail
高壓狀態已是物質社會的常態,帶來生活快速便利,卻已違反人是需要身心靈的靜養調習,久了不病也難。 現今的社會案件,起因大多偏向壓力過大居多,物質社會如沒有自我靈性存在,容易隨波逐流,一不小心就容易讓自己跌入深淵,嚴重者就產生社會案件,輕者是讓自己過的極為痛苦,卻不自知只是壓力大引起。
Thumbnail
一週之中超過四、五天有負面情緒,需要提防情緒成癮。
Thumbnail
一週之中超過四、五天有負面情緒,需要提防情緒成癮。
Thumbnail
【哲文韻味】     身為「重度資訊焦慮患者」,無時無刻都想滑著手機、看著新資訊,縱使他是些垃圾資訊、短影音、沒營養的八卦新聞,都能讓我的腦袋假裝正在學習中,讓病情得以緩解。在成千上萬的訊息中,我的靈魂和肉體突然分離,就在那幾個文字間進行飄渺之旅:「人病了吃藥:為什麼世界病了吃人」。對阿!為什麼
Thumbnail
【哲文韻味】     身為「重度資訊焦慮患者」,無時無刻都想滑著手機、看著新資訊,縱使他是些垃圾資訊、短影音、沒營養的八卦新聞,都能讓我的腦袋假裝正在學習中,讓病情得以緩解。在成千上萬的訊息中,我的靈魂和肉體突然分離,就在那幾個文字間進行飄渺之旅:「人病了吃藥:為什麼世界病了吃人」。對阿!為什麼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Thumbnail
我們人類的大腦從遠古至今都有"尋求獎勵機制" 遠古的獎勵機制都是跟捕殺動物還有生存有關,極端的環境造就對生命的渴望 而我們現在多數人遇到情緒低落就會尋找鼓舞人心的心靈能量,讓我們能繼續活下去 但近10年這麼多的心理學、心靈雞湯、鼓舞正向的書籍或網路正面文章,反而造就憂鬱症跟吃安眠藥的人
Thumbnail
我們人類的大腦從遠古至今都有"尋求獎勵機制" 遠古的獎勵機制都是跟捕殺動物還有生存有關,極端的環境造就對生命的渴望 而我們現在多數人遇到情緒低落就會尋找鼓舞人心的心靈能量,讓我們能繼續活下去 但近10年這麼多的心理學、心靈雞湯、鼓舞正向的書籍或網路正面文章,反而造就憂鬱症跟吃安眠藥的人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