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沒講的24件事》:從西班牙教授的人生智慧,看那些課本沒教的人生功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在《老師沒講的24件事》中,來自西班牙、來台教書超過30年的鮑曉鷗教授,以淺顯的語言、深刻的哲思,刺激讀者思考人生中許多課堂上被忽略的價值。從自我提升、品德培養、情緒管理、人際溝通,到社會脈絡,循循善誘,引導每個人找出心中對於「對社會有益的公民」應具備的普世價值。

本書包含五大面向、24項主題,本文爬梳了文中的脈絡,以我的理解方式,分享本書帶給我的四個面向的啟發,分別是:學習態度、金錢觀、人際關係與社會服務。

學習態度:專心致志,批判思考

進入大學,能選擇的課程包羅萬象,課外活動也五花八門。此外,更有實習、家教甚至創業等滿滿的工作機會。有些學生,就像四五年前剛踏入校園的我,每一樣都想嘗試,每一樣都想放進自己的履歷中。但這就產生了一些問題。

有一種人做什麼事情都很急,從來不會在人生任何階段停下來,也不會有時間思考或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比如說,有大學生在修課的最後一年幾乎都在準備考研究所,上了研究所後,又為了累積工作經驗而去找工作。他看起來好像是個有目標的人,但其實,他在每個階段都沒有專心於該做的每件事,也無法享受他獲得的知識和經驗。

儘管廣博的興趣確實能帶來不同的、跨領域的啟發與觀點,但我們終究還是得選擇一項領域,帶著多元的視角與專一的心智,全心投入。原來,停下腳步不是懈怠,而是重新審視、釐清自己的位置。

老師認為,「態度」與「努力」才是學習成效的關鍵。老師以自己為例,身為一名西班牙人而能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正是因為他不斷「做練習、抄文章、大聲朗讀」的那些日子,奠定了良好的學習效果。老師更引用輔大一位榮譽教授所言:「西班牙文不能光靠老師教,還要能自己學。」當師父引你入門,其餘修行就在個人了。

這樣的學習並不只限於語言。到了大學,我們應該學著如何「表達較複雜的想法,並試著在面對對立的觀點時捍衛自己的論點。」增進這項能力的方法很多,包括閱讀、觀賞電影、逛美術館等,重點是多練習描述及評論這些經驗。作品本身或畫家的生平、風格,都是可以查詢或學習而來的知識,但能夠評論、衡量這個作品的藝術價值與精神,是更重要的。

也許有人納悶,既然學生能夠自己來,那麼老師究竟該做些什麼呢?作者引用詩人紀伯倫的話:

「 教師走向一座坐滿學生的殿堂,他沒有傳授知識給任何人,而是傳授更好的東西—信念和熱忱。如果他真是智者,就不會要你們進入知識的殿堂,只會引導你們到自身能夠理解的那扇門。」

真正的好老師不是給你魚,學科已經不是重點,而是透過這項科目,替學生裝配在世界前行的能力,以及勇氣。

金錢,不是一切

對年輕人來說,金錢往往是人生的最大目標。然而金錢與工作,在教授看來其實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書中分享了以前一位老同事的故事,對方獲得機會,前往花蓮擔任某大學要職。然而,他卻沒有放棄先前的工作,於是為了這兩份工作,每個禮拜坐飛機往返花蓮。「飛行應該是很迷人的事,但每個禮拜都得坐飛機就一點也不有趣了。」我的老師不久後便問對方:「你是為生活而工作,還是為工作而生活?」同事沒有正面回答,只說:「是是是,我知道你想說什麼。」然而,很遺憾的,這位同事幾個月後,就癌症去世了。

讀到這裡,我想起有次西文會話課,老師問我家教有幾個學生,薪水又是大約多少。「你教這麼多學生,拿這麼多錢做什麼呢?」

我一時說不上來,只是說:「存起來,以後會用到。」

我對金錢的態度,真的只是有備無患嗎?這個問題,久久迴盪在我心中。如果金錢並非人生的衡量標準,那什麼才是重要的呢?

老師也在書中給了自己的答案:

「人所擁有的東西(薪水、存捆、房子、汽車等)都可能意外失去,但人的特質(如美德、品行、人際關係、對病痛的態度等),卻是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中都穩定不變的。難怪文學中總認為流浪漢比吝嗇鬼好。」

道德的標準、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一個人在別人眼中做了什麼,而是即使沒有人在看、沒有人認識時,他又是如何作為。如同西文諺語所說:「在餐桌上和比賽中,可以看出誰是紳士。」當你想像理想中的自己正在看著你,所作所為都會有所不同。

如今,再次回想老師的問題,我知道答案了。當我看見每個不願放棄的孩子終於願意坐下來、付出努力,看見家長露出欣慰的笑容、傳來感激的訊息,我明白,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創造價值。這不只是當一名好老師,更關乎成為一個好人。

如果有人問你,你是為了賺更多錢,還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讀書、工作?我想,你應該給自己一個無庸置疑的答案。

你不孤單:維繫友情與同儕壓力

當我們為了理想全力衝刺,也別忘了一起前行的夥伴。

和其他各種關係一樣,友情也是很脆弱的,因此必須好好經營,否則很容易轉淡甚至中斷。

就算並非我們願意,友情仍會遭受到很多挑戰,例如轉系、畢業後出國、結婚、長期加班等,都會對友情的維繋造成困難。老師在書中表示,自己在路上巧遇好久不見的朋友時,都會特別停下來聊天,關心彼此共同好友的狀況。這才發現:

人們通常會和一些人保持聯絡,卻和其他人失聯了。當一群朋友仍能保持聯繫,往往是因為有人居中扮演聯絡人的角色。

我們以為友情就像國小放學的「明天見」那般理所當然,而常常忘了友情是努力經營的成果。在這忙碌的社會,每個人都有無數目標與承諾需要履行,一群好友能夠見上一面絕非易事,而是仰賴一些人的主動付出。從邀約大家、創建群組、決定聚餐日期與地點、訂位...這些都需要額外的精神與心力。讀到這裡,不妨停下來,感謝那位在好朋友之中,總是扮演主揪的那個他/她吧!

但有時,同儕也會造成壓力。從外表、成績到人際網絡甚至另一伴,年輕人總有太多東西可以比較,也特別容易在意他人眼光。感受到壓力時,怎麼辦呢?老師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首先,你應該恭喜自己。感受到壓力是個好現象,因為這表示我們擁有和別人相異的價值。若一個人都感覺不到壓力,那表示毫無個人特質可言,不管被如何對待都無所謂。 

不一樣,既可以是壓力,也可以是動力。

接著,我們可以檢視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質或行為是否適當,或是需要修正。當自己問心無愧,就不需要害怕別人強加在你身上的眼光了。

然而,有些人會選擇以逃避同儕來逃避問題,老師對這樣的現象感到難過:

不要用離開來逃避同儕問題,一個人最危險的莫過於孤立自己。所以這時候應該要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如此,當面臨挑戰的時候才不會是孤單一人,而會有價值觀相同的人可以尋求幫助。

這讓我想到大一的自己,以及大一的一名朋友。我們似乎都下意識地選擇離開很大一部分的同儕,只因為不願意接受自己的特質與其他人不同。但是,我很幸運擁有一名高中好友,即使她遠在新竹,一通電話、一則訊息,依然能夠消弭距離。而我說的這名系上同學,似乎在大二之後就銷聲匿跡,並且默默與許多人的IG斷聯,音訊全無。我的幾名大學同學曾因此感到不解,或許這並不是她無情,而是因為她經歷了深沉的黑暗與孤單,卻沒有人能接住她。

就算這樣的人只有一個,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希望我們也都能成為照亮他人的一道光。

社會公民:了解城市,服務社會

本書前半段探討了許多成為一名正直、善良的人應該具備的特質,這是因為,我們始終脫離不了社會。老師認為一個好的市民,不只是在某座城市生活、工作,更應該充分了解這座城市,並且能夠回答這些問題:「你知道這個城市最有氣氛的餐廳是哪一間嗎?」、「最熱鬧的夜市在哪裡?」、「哪個購物中心裡東西最便宜?」......

這些問題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都很重要。書中也列舉一些項目,幫助我們檢驗自己是否足夠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許多都非常有趣,更是我從未想過的:參觀市政廳、欣賞城市在凌晨時分的街道、尋訪河流的發源地,以及最有趣的—搭上一台公車做到終點站,看看它會停在城市的哪一區......

如果人們願意動起來,好好重新認識自己的城市,發掘出喜歡的角落和活動,他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全然不同。

服務,是為了創造價值

了解這座城市,只是成為好市民的第一步。作者從學生的服務學習課程感受到的啟發,引導讀者發現貢獻社會的價值,更鼓勵我們在災難發生時,主動投入、幫助災民。

其實,發揮同理心的訓練應該從日常生活培養,包括對於外籍看護以及醫生及醫護人員的尊重。我認為,臺灣的教育一再鼓吹成績好的孩子當醫生(或工程師),卻鮮少看見這份工作背後龐大的精神與生理壓力。相信如果可以多一點同理心,我們的健保與醫療量能不會像今天這樣如此缺乏,也不會有這麼多學生在進入醫學系後徬徨無措了。

最後,身為好市民,非常重要的事便是參與政治活動。在資訊充斥的社會,批判思考的能力更顯得重要。

判斷一個政見好不好,需時常閱讀書報、收聽廣播和觀看電視,廣泛地吸收後做出判斷。

選民該看的不只是政治人物的學經歷與政見,更重要的是了解這個人是否只是為了獲得利益而參政,還是真的有意願服務民眾。這就是為何在AI快速發展、資訊更容易取得的現代社會,我們反而更需要書本與知識,訓練批判思考的能力。

結語

大學最後一年,我何其有幸,再次遇到一位對學生全心投入的老師。在課堂之餘願意提供西文會話課,過程中不只與我們練習西班牙文,更透過他對每位學生的細膩觀察與了解,給予不同的人生建議。其實,這本書就是在一次會話課結束後老師借給我的:「我很想知道你從心理學的角度,會給這本書什麼樣的回饋。」閱讀《老師沒講的24件事》,就像與這位睿智的爺爺對話,聆聽他親切分享人生的智慧。

《老師沒講的24件事》非常適合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鮮人閱讀,此外淺顯的文字,也很適合做為親子共讀的教材。透過一則則短文,從個人到社會,從心理學、社會學到文化的角度,串起我們與世界之間那些課本沒提、卻更重要的連結與生命課題。

延伸閱讀

生活省思|春心常在:教學,讓我找回人性的溫度

【生活省思】熱情,點亮生命

【生活省思】歸屬,會在適當的時機到來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或是對小芝女其他英文學習好書閱讀歐洲旅行美食日常等內容有興趣,

歡迎隨喜打賞,或者訂閱、請我喝杯咖啡☕️

您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喔!謝謝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芝女看天下
176會員
216內容數
📖旅行 X 生活省思 X 心理學 X 翻譯思考 💡生命是一場旅行,這裡將分享我的旅行攻略、生活省思、文化觀察,以及心理學與生活的連結。 💡此外,身為外文系+教育學程出身,不能少了英語學習、翻譯與托福準備攻略!希望能滿足大家不同的喜好喔! 🩵相逢即是有緣,謝謝你聽我的故事。
小芝女看天下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本文是梅克爾閱讀心得的最後一篇,從梅克爾的領導風格,尤其是她卓越的換位思考能力,我們可以追溯溫暖的家庭氛圍與科學家思維對她的雙重影響,塑造她成為罕見的、能夠平衡人性與理性的領導人。「彎腰、彎腰、再彎腰,但是不要折斷腰了。」方濟各的這句智慧箴言,恰好成了梅克爾的政治生涯最好的註解。
Thumbnail
2025/05/06
本文是梅克爾閱讀心得的最後一篇,從梅克爾的領導風格,尤其是她卓越的換位思考能力,我們可以追溯溫暖的家庭氛圍與科學家思維對她的雙重影響,塑造她成為罕見的、能夠平衡人性與理性的領導人。「彎腰、彎腰、再彎腰,但是不要折斷腰了。」方濟各的這句智慧箴言,恰好成了梅克爾的政治生涯最好的註解。
Thumbnail
2025/04/30
《自由》進入中後段,梅克爾回顧數起重大歷史事件,以及與多位國際政治要角的交鋒與互動,包括:初識歐巴馬、次貸危機、烏俄衝突。此外,書中更提到梅克爾在G20高峰會前,與前教宗方濟各討論氣候變遷議題的經歷,如今讀來尤顯溫暖、感人。而貫穿這些重要時刻的,是梅克爾在內政與外交上,始終不卑不亢、謹守原則的韌性。
Thumbnail
2025/04/30
《自由》進入中後段,梅克爾回顧數起重大歷史事件,以及與多位國際政治要角的交鋒與互動,包括:初識歐巴馬、次貸危機、烏俄衝突。此外,書中更提到梅克爾在G20高峰會前,與前教宗方濟各討論氣候變遷議題的經歷,如今讀來尤顯溫暖、感人。而貫穿這些重要時刻的,是梅克爾在內政與外交上,始終不卑不亢、謹守原則的韌性。
Thumbnail
2025/04/24
在梅克爾的親筆自傳中,前德國總理平實回望了自己的成長背景,細膩描繪了身為女性、牧師子女遭遇的挑戰,以及一名前東德人在統一前後的德國社會面對的衝擊。本文將聚焦於她如何將性別與身分的限制,轉換成對人民生活更深刻的理解力,不只善於溝通,更透過務實的科學家思維,有效化解複雜的社會困境。
Thumbnail
2025/04/24
在梅克爾的親筆自傳中,前德國總理平實回望了自己的成長背景,細膩描繪了身為女性、牧師子女遭遇的挑戰,以及一名前東德人在統一前後的德國社會面對的衝擊。本文將聚焦於她如何將性別與身分的限制,轉換成對人民生活更深刻的理解力,不只善於溝通,更透過務實的科學家思維,有效化解複雜的社會困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直都很想要好好整理一個里程碑的結束。。。
Thumbnail
一直都很想要好好整理一個里程碑的結束。。。
Thumbnail
教師節快樂,但今天要選擇什麼事呢 來找一位很少聯絡或者從不聯絡的老師聊聊? 但找誰呀!
Thumbnail
教師節快樂,但今天要選擇什麼事呢 來找一位很少聯絡或者從不聯絡的老師聊聊? 但找誰呀!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蹺課在大學生活中不可避免,但也是需謹慎使用的藝術。瞭解老師的個性、點名的習慣、課程安排以及重要性,並在有意義的情況下翹課,充分了解風險並設法降低被擋的危險,避免被別人判定為刻板印象。此外,不要當上小老師或助手,以免逃不過。
Thumbnail
蹺課在大學生活中不可避免,但也是需謹慎使用的藝術。瞭解老師的個性、點名的習慣、課程安排以及重要性,並在有意義的情況下翹課,充分了解風險並設法降低被擋的危險,避免被別人判定為刻板印象。此外,不要當上小老師或助手,以免逃不過。
Thumbnail
不管是額外的獎勵, 當面的提醒叮嚀, 私訊的分享...... 這的確都是老師自己要為某生多做的, 學生沒有要求老師這麼做, 老師也沒有義務這麼做。 但老師做了, 學生的反應通常有這三種: ❦ 謝謝老師 or ❦ 好 or ❦ (已讀不回)
Thumbnail
不管是額外的獎勵, 當面的提醒叮嚀, 私訊的分享...... 這的確都是老師自己要為某生多做的, 學生沒有要求老師這麼做, 老師也沒有義務這麼做。 但老師做了, 學生的反應通常有這三種: ❦ 謝謝老師 or ❦ 好 or ❦ (已讀不回)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一個免費的40分鐘線上課程,透過講師的故事,幫助聽眾改變照顧的思維。課程結束後還有回家作業和問卷,提供課程重點簡報和訂閱通訊。文章結尾提供了報名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一個免費的40分鐘線上課程,透過講師的故事,幫助聽眾改變照顧的思維。課程結束後還有回家作業和問卷,提供課程重點簡報和訂閱通訊。文章結尾提供了報名連結。
Thumbnail
我有時候在想,一個老師,可以影響學生多少?   我擔任孩子兩年的導師,他的前段人生,我沒有參與,他的後段人生,我無法參與。以後會遇到誰我無法知曉,會不會遇到一個令他有所成長的老師,我也不知道。   每天有8小時在學校,但要分給將近30個孩子,多嗎?不多。雖然孩子現在的生活大部分都在學校,甚至
Thumbnail
我有時候在想,一個老師,可以影響學生多少?   我擔任孩子兩年的導師,他的前段人生,我沒有參與,他的後段人生,我無法參與。以後會遇到誰我無法知曉,會不會遇到一個令他有所成長的老師,我也不知道。   每天有8小時在學校,但要分給將近30個孩子,多嗎?不多。雖然孩子現在的生活大部分都在學校,甚至
Thumbnail
哇! ㄧ位中學教師教學生涯30年, 即使都不下導師, 也不過就十個班耶! 更不用說, 少有老師願意連續帶班不休息了! 算算經手的班級, 可說是屈指可數⋯ ▪️ 隨著時代變化快速, 每年的學生都很不一樣。 看到一些前輩老師, 已經好優秀卻總是謙虛。
Thumbnail
哇! ㄧ位中學教師教學生涯30年, 即使都不下導師, 也不過就十個班耶! 更不用說, 少有老師願意連續帶班不休息了! 算算經手的班級, 可說是屈指可數⋯ ▪️ 隨著時代變化快速, 每年的學生都很不一樣。 看到一些前輩老師, 已經好優秀卻總是謙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