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從認知神經談教養 --- 大腦說明書,誰在操控生活大小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都說心理學是探究人類行為的科學;但到底是探討沒有實體的內心世界,還是去研究有實體的大腦呢?個人覺得如果真的要談科學的話,肯定還是後者比較符合、畢竟該是甚麼就是甚麼的邏輯跟狀態,會讓一切好操作許多。 這本書是很有名的洪蘭老師所寫的,必須說每當看到讓自己覺得停不下來的相關書籍,往往都會發現作者幾乎是洪蘭女士,有些內容即便好像已經讀過、也還是可以繼續得到新的例子分享,或是透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也許對於一般人來說沒有讀過心理學、對於一些專有名詞不是那麼明白;不過這就是作者最厲害的地方,讓一般人都可以好好閱讀跟理解,特別強烈推薦跟建議,如果家裡面有小孩、或是從事教育相關人員,一定一定一定要看這本書啊啊啊啊啊 第一個想分享的是「蛋黃是好膽固醇,有益大腦發育」說真的會特別有感是因為家人們都不喜歡吃蛋黃,不論是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搞的自己常常一天可能就會吃上個4、5個蛋黃,相當擔心會不會造成膽固醇過高。然而書裡面提到蛋黃中有膽鹼,是對於記憶、語言跟邏輯推理非常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若是從這個觀點來看,很小的孩子跟年紀大了的長者,要攝取最物美價廉的健康來源,蛋黃絕對是考慮名單之一。 第二個想分享的是「大腦有兩個特性,終身學習跟用進廢退」可能對於一般人來說這不是廢話嗎?但其實因為在很久以前有個說法是,大腦定型了就改變不了,也不會再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但事實上在後人的實務經驗裡發現並不是如此,而這樣的特性跟前提其實有件值得現在人注意的,那就是「學習不是越早越好,除非是有先天疾病的孩子,需要接受早療」因此在孩子的大腦還沒發展到合適的階段時,該玩樂該休息該幹嘛就幹嘛,而不是追求一時的名聲、葬送孩子的一生。 書裡面分享了許多很有學問的話語,其中這段特別讓人想要分享「讀書是偷窺別人的靈魂,冥想是自己的內心和自己對話」閱讀可以帶來的影響完全是不需要多說的;但如何從learn to read 變成read to learn 這是需要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前提下,很多人會認為在求學生涯如果已經完成既定的課程安排跟學分之後,是不是就該去打工賺錢比較實在?或許當下的錢可以讓一個人甚至家庭狀況輕鬆點;但其實絕大多數人應該都還能活的再比想像中的久一點,若是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將時間砸在閱讀打底,將來不論是在哪個方面(找工作、搞創意、好好表達跟理解)都會讓一個人有著更好的狀態。 第三個想要分享的是「情緒是最小的單位,心情是持續一小段時間的狀態,性情是長期的感覺」特別想提這個是因為情緒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但也是最容易被情緒帶著走、被情緒破壞跟影響許多事情。一個人的情緒狀態會去逐漸的改變心情狀態、慢慢的產生出不同的性情,這件事特別在青春期時就需要好好訓練跟注意,因為這時候的行為能力已經非常不錯了,如果不能判斷什麼話該說、甚麼事該做、甚麼東西比較重要等等,那麼後續衍生的問題跟障礙就會非常的多。這幾年全世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都是普遍的越來越差,比起如何提升學業成就跟動機,要如何讓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才是當務之急。 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想要分享的是「性別的大腦差異與行為」提到兩性議題其實是非常容易踩地雷的內容;但必須認真的說兩性要真正的、盡可能的平等,那就是天方夜譚、因為不同的狀態就不可能用一樣的標準跟做法,書上光是標題可能就容易讓人吵架「男生會打架;但打完了以後可以做朋友,女生不可以吵架,吵完永遠不是朋友」 要說男女有別,除了在生殖器官部分其實基本上是都一樣的,只是這個一樣又有些不同,像是男生的杏仁核比較大一點、女生的海馬迴則是比較大等等,相同構造不同的大小跟厚度,就會讓行為跟思考有著顯著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優勢,好比女生的語言能力普遍好、男生是空間能力好之類的。因此若是放在教育上來說,教法上肯定是要不同才行,因為引發動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但有多少老師知道這樣的概念?而且願意花費時間去設計教材,僅僅是為了男女有別,而不是能力跟智力有別? 「教育的意義是使人脫穎而出」它不是一堆事實的總和、也不是花在教室時間的多寡、更不是回答題目的能力跟方式為何?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知識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讓一個人變得更好、對這件事更感興趣、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標,朝著想要的方向前進著,不要過上讓自己後悔的人生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以前看過洪蘭老師的訪談,覺得她說得很有理,印象很好. 閱讀,真的可以學到很多,離開校園後讀的書比學生時期要多得多,像是廣大的世界,學習收穫很多.
天敏的天空 我覺得如果學校老師可以好好地去專心做教育這件事,那麼在校園裏獲得的絕對是更多的;但可惜臺灣的環境並不友善、制度也是每況愈下啊🥲🥲🥲
回家細看~😘
林燃(創作小說家) 極度推薦喔👍👍👍
David Tai-avatar-img
3 天前
我也想寫一本小腦說明書。
David Tai 那就等待您的大作喔
avatar-img
布魯斯的心智訓練天地
23.8K會員
301內容數
相信運動是好的、相信閱讀是好的、相信開放心態是好的,在這邊會分享關於運動、教育跟心理的相關內容,歡迎一起來聊聊。
2025/03/05
這篇文章探討成功沒有捷徑,強調持續努力及保有正面心態的重要性。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艱苦環境逆境求生,成為神經外科教授的歷程,並提出十個核心價值觀(慈悲、尊嚴、平常心、寬容、感恩、謙遜、正直、正義感、善念、愛),作為追求成功的指引。文章鼓勵讀者設定目標,每天持續進步,並相信宇宙的安排。
Thumbnail
2025/03/05
這篇文章探討成功沒有捷徑,強調持續努力及保有正面心態的重要性。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艱苦環境逆境求生,成為神經外科教授的歷程,並提出十個核心價值觀(慈悲、尊嚴、平常心、寬容、感恩、謙遜、正直、正義感、善念、愛),作為追求成功的指引。文章鼓勵讀者設定目標,每天持續進步,並相信宇宙的安排。
Thumbnail
2025/02/22
本書核心概念在於透過瞭解自身狀態(起點),設定明確目標(終點),並持續改善弱項、挑戰強項,最終達成個人體能提升。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自身經驗與課表,引導讀者找到適合自身的訓練方法,並強調過程中的感受與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2/22
本書核心概念在於透過瞭解自身狀態(起點),設定明確目標(終點),並持續改善弱項、挑戰強項,最終達成個人體能提升。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自身經驗與課表,引導讀者找到適合自身的訓練方法,並強調過程中的感受與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1/24
文章提供了關於一本育兒書籍的深度評論,並從SEO角度出發,提供提升文章能見度的建議。文章探討了美國幼稚園的教育模式,比較了「以教為主」和「以玩為主」的差異,並強調了培養孩子參與活動、責任感和尊重他人等重要能力。此外,文章也反思了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拿捏,以及如何避免過度干涉或放任,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Thumbnail
2025/01/24
文章提供了關於一本育兒書籍的深度評論,並從SEO角度出發,提供提升文章能見度的建議。文章探討了美國幼稚園的教育模式,比較了「以教為主」和「以玩為主」的差異,並強調了培養孩子參與活動、責任感和尊重他人等重要能力。此外,文章也反思了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拿捏,以及如何避免過度干涉或放任,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此書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此書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腦科學專家謝伯讓,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類知覺及意識,以下為選自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腦科學專家謝伯讓,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類知覺及意識,以下為選自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位神經科學家的大腦之旅 高德伯.遠流出版.2004/03.洪蘭譯. 推薦給: ❦ 想跟著神經科學家,一起探索人類大腦奧妙的人 『背景知識』就像一個篩網,網越細密,新知識越不會流失。 比如說,同樣去聽一場演講,有人獲益良多,有人一無所穫,最主要的原因是語音像一陣風,只有綿密的網才可以
Thumbnail
—位神經科學家的大腦之旅 高德伯.遠流出版.2004/03.洪蘭譯. 推薦給: ❦ 想跟著神經科學家,一起探索人類大腦奧妙的人 『背景知識』就像一個篩網,網越細密,新知識越不會流失。 比如說,同樣去聽一場演講,有人獲益良多,有人一無所穫,最主要的原因是語音像一陣風,只有綿密的網才可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