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生時間》「提振活力」篇(一):身體是專注力的根本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時間》「提振活力」篇(一):身體是專注力的根本〉2025-08-27

 

  在前面的兩個篇章「精華」與「雷射」中,我們討論了許多為自己設定「精華」、安排行程,以及擺脫分心源、專注於當前任務的方法。但我們遇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有時候,即便我們如何安排好計畫、排除了種種干擾,但當下真的感覺太累了,眼皮昏昏沉沉、腦袋恍恍惚惚,根本無法按計畫執行。

 

  造成這個狀態的原因有很多,你可能沒睡飽、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吃了太多不健康或高熱量的食物、該休息了卻還在加班……。

 

  很多時候這不是你的問題,是現代社會預設的價值與生活方式害了你,但不管怎麼說,這是你的身體、你的時間,既然昏昏沉沉造成你沒辦法做你想做的事,是時候為自己想想辦法了!

  

你不只是一顆腦袋,你是你的整個身體

   我們曾經聊過肯.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在TED上面的著名演講《學校扼殺了創造力嗎?》(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指出當前主流教育過於偏重學科、忽視身體使用的問題。巧合的是,《生時間》的作者也使用了演講中的一段話當作本篇的開場:

 

  「我喜歡大學教授,但你也知道……他們把身體看作運輸腦袋的工具,對吧?那是讓他們的腦袋聚會的方式。」

 

  當然,我們都認識一些保持良好運動習慣的大學教授,要說這個刻板印象笑話指到所有大學教授是不公平的。不過,它確實點出了我們這個社會看待身體與腦袋的方式。我們延續了古典身體與心靈的「心物二元論」區分,過分強調意識、知識、思考的價值,將運動身體視為「對健康有所幫助的另一回事」。

 

  現代的人主要生活是坐在辦公椅上面對電腦一整天,然後回家坐在沙發上面滑手機。除了屁股、手指跟眼睛之外,其他器官就真的如同運輸它們的載具,不能說它們沒用,只能說幾乎「沒有在用」。

 

  但事實是,我們的意識、思考並不只關連到腦袋,它關連到你的一切知覺與運動感覺,思考是大腦工作的同時,也是消耗體力的身體工作。那條關於身體與大腦的邏輯並不是「身體好,腦袋才會好」,而是「腦袋至始至終都是身體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我們要談論的是「如何保持專注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必須要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那是一切專注力的來源與儲存地。

  

現代生活是種偶然,尋找最適合自己身體的生活方式

   關於「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本書的兩位作者希望我們能夠從遠古人類的生活方式開始思考。當然,「遠古人類如何如何,所以現代人應該如何如何」的常見說法在我看來是說不通的。我們不只不可能回到古代人的生活,也沒有道理這麼做。

 

  不過,有一些可供我們思考的問題是:人類的身體構成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比令一些人看起來更有精神?怎樣的使用方式會讓我們的身體最舒服?與遠古人類生活方式的對照,或許能在這些問題上面給我們靈感。

 

  畢竟,現代社會的歷史很短,大量增加的近視、腰酸背痛與身心疾患,都說明了我們很可能還沒找到最佳的現代生活方式;但那些遠古人類,卻在很長一段時間以類似的方式生活著,他們一邊實踐一邊改良自己的日常,雖然那始終會和我們很不一樣,但其中想必有值得學習的部分。

 

  對照遠古人類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作者們從運動、食物、社交、睡眠等多個角度,討論了各種讓我們身體更加充滿活力的方法。從下一篇文章開始,我會首先簡單梳理過一遍這些角度,然後在後續的文章裡逐一探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9會員
97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4
  在許多人的預設值中,一但出現這種無聊或卡住的狀況,他就會立即拿出手機來滑,或做其他可以快速獲得成就與刺激的事。然而,這樣的做法往往會讓我們覺得更累、更無聊,令人感到更加焦慮與充滿罪惡感。但其實,只要我們不把心思移到其他分心源上,這些無聊與卡住的時光,我們的大腦依然在邊緣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2025/08/14
  在許多人的預設值中,一但出現這種無聊或卡住的狀況,他就會立即拿出手機來滑,或做其他可以快速獲得成就與刺激的事。然而,這樣的做法往往會讓我們覺得更累、更無聊,令人感到更加焦慮與充滿罪惡感。但其實,只要我們不把心思移到其他分心源上,這些無聊與卡住的時光,我們的大腦依然在邊緣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2025/08/13
  作者的建議是,能在紙上完成的事就在紙上完成。無論是筆記、還是日程表,寫在紙上都可以達到你用軟體想要做到的事情。在紙上,你不需要為了「如何實現」而學習那些軟體的細節操作,你可以隨時在寫字、畫圖、製作表格間切換,讓你的筆記更接近你的真實思考。
Thumbnail
2025/08/13
  作者的建議是,能在紙上完成的事就在紙上完成。無論是筆記、還是日程表,寫在紙上都可以達到你用軟體想要做到的事情。在紙上,你不需要為了「如何實現」而學習那些軟體的細節操作,你可以隨時在寫字、畫圖、製作表格間切換,讓你的筆記更接近你的真實思考。
Thumbnail
2025/08/10
  我們之所以看電視,其實不是因為自己真的想看電視。而是相較於和不太熟的親戚大人說話,電視變成了一個不那麼無聊尷尬的選擇。而且,在那個時代,電視作為「家庭娛樂典型」,總是被擺在客廳之中最顯眼的位置。任何人只要沒有什麼好做的事情,幾乎都會自然而然地打開電視。
Thumbnail
2025/08/10
  我們之所以看電視,其實不是因為自己真的想看電視。而是相較於和不太熟的親戚大人說話,電視變成了一個不那麼無聊尷尬的選擇。而且,在那個時代,電視作為「家庭娛樂典型」,總是被擺在客廳之中最顯眼的位置。任何人只要沒有什麼好做的事情,幾乎都會自然而然地打開電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人一生中有被開發的個人潛能可能只有一半,甚至更低,科技越發達越趨文明的現代,貧富差距變大,人有無被開發潛能的差距也變大,這拉鋸加大的主因,都來自於那個“文明症”。
Thumbnail
人一生中有被開發的個人潛能可能只有一半,甚至更低,科技越發達越趨文明的現代,貧富差距變大,人有無被開發潛能的差距也變大,這拉鋸加大的主因,都來自於那個“文明症”。
Thumbnail
當世界的無常,變成人類的失常時,您會想為這時代做點什麼?
Thumbnail
當世界的無常,變成人類的失常時,您會想為這時代做點什麼?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人不只是社會的動物,也是時間的動物。 在當下的時間,我們透過人際與團體等相互的關係,可以認知「我是誰」這個命題的一個面向。但,除了「現在」這個時間點外,每個人都背負了過去,因為「過去」才造就了現在的自我,透過不同文化圈、家庭、教育等等時間的塑造,每個人才能成長為一個獨特的個體。
Thumbnail
人不只是社會的動物,也是時間的動物。 在當下的時間,我們透過人際與團體等相互的關係,可以認知「我是誰」這個命題的一個面向。但,除了「現在」這個時間點外,每個人都背負了過去,因為「過去」才造就了現在的自我,透過不同文化圈、家庭、教育等等時間的塑造,每個人才能成長為一個獨特的個體。
Thumbnail
隨著醫療進步,人類在退休之後,突然多出的三十年壽命,可被稱作是我們的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生物的演化是遞進的,但是當我們突然憑空增加了大把的歲月,某種程度上來說讓我們措手不及,作為華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要求生存,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有做才有得吃」,但是上蒼卻突
Thumbnail
隨著醫療進步,人類在退休之後,突然多出的三十年壽命,可被稱作是我們的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生物的演化是遞進的,但是當我們突然憑空增加了大把的歲月,某種程度上來說讓我們措手不及,作為華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要求生存,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有做才有得吃」,但是上蒼卻突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