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化快速的職場裡,我們再也不能只是被動等待機會上門,而是要學會「經營自己的人生事業」。職涯規劃不只是年輕人畢業前的功課,而是一輩子的長期旅程。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今天就帶大家透過兩個重要工具——職業導向與優劣勢資產負債表,一步步梳理出專屬於自己的職涯藍圖。

一、找出你的職業導向
心理學家 John Holland 認為,每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到職業選擇。他提出六種職業導向模型,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偏好:
- 實際型(Realistic):喜歡動手操作、機械、技術或體力型的工作,例如工程師、技術人員。
- 研究型(Investigative):偏好思考、分析與探索,例如科學家、數據分析師。
- 社交型(Social):熱愛與人互動、協助他人,例如教師、社工、人資。
- 傳統型(Conventional):喜歡結構明確、有規範的工作,例如會計師、行政人員。
- 創業型(Enterprising):擅長說服與影響他人,例如業務、創業者、行銷專才。
- 藝術型(Artistic):喜歡創作與自我表達,例如設計師、藝術家、寫作者。
二、用「優劣勢資產負債表」盤點自己
除了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職業導向,還需要透過「優劣勢資產負債表」來檢視自我。這個方法最早由 Benjamin Franklin 提出,本質上就是一份「自我財務報表」,但記錄的不是金錢,而是你的優勢與劣勢。
- 優勢(Assets):你的專業技能、人脈、個性特質、學習能力……
- 劣勢(Liabilities):知識缺口、不擅長的能力、個人習慣、限制條件……
透過書寫與反思,我們能更清楚知道該如何「發揮長處」並「彌補短板」。舉例來說,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人際溝通上是劣勢,那麼未來就可以刻意參加相關訓練課程,避免這項劣勢成為職涯發展的絆腳石。
更重要的是,這份「資產負債表」不是靜態的,而是隨著人生階段與學習經驗而持續更新的工具。它能幫助我們不斷調整方向,確保自己在職涯路上走得更穩健。
結語:職涯規劃是持續進行的「人生專案」
職涯不會有一勞永逸的答案,而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與修正的過程。從性格導向認識自己,到透過優劣勢資產負債表盤點現況,每一次的自我檢視,都是讓我們更靠近理想生活的一步。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想和你互動的三個問題
- 你覺得自己比較偏向 Holland 的哪一種類型呢?
- 你是否曾經寫過屬於自己的「優劣勢資產負債表」?效果如何?
- 如果現在要你為未來五年做職涯規劃,你會想先做什麼準備?
👉 想更深入了解職涯規劃或尋求專屬建議,歡迎加入我們的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