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周慕姿心理師的書,每次閱讀都能帶給我很大的幫助。在這本書裡,我第一次接觸到「情緒界線」這個概念,也終於理解自己過去一些反應背後的原因。
其中一則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當工作太忙,無法和另一半一起吃飯時,女生帶著食物在公司樓下等男生下班,外面還下著雨。男生看到時,情緒卻是生氣的——「就跟你說我會比較晚,你幹嘛來!」
這份憤怒,其實源自於升起的「罪惡感」:覺得對方淋雨、等了這麼久,都是因為自己。但事實上,那是對方的選擇,並不是自己的責任。若能建立起「情緒界線」,就能不再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而是更真切地去感受對方的付出與愛。
曾經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因為自己行程拖延,讓對方多等了一下,我心裡升起了一種罪惡感,結果反而不自覺帶著生氣的語氣回應。對方很莫名其妙,因為他其實並不介意等待。後來我才發現,那份「氣」並不是針對對方,而是源自我內心的責備。
✦ 太有責任的愛,有時反而成了一種負累
✦ 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取決於他們自己是怎樣的人,而不是因為你是怎樣的人
🔹什麼是情緒界線
情緒界線是指在人際互動中,清楚分辨「哪些情緒是屬於我自己的,哪些是屬於對方的」,只為自己的感受與反應負責,而不替他人背負不屬於自己的情緒與責任。
🔹 為什麼情緒界線會模糊
• 從小被教育「要乖、要懂事」:習慣壓抑自己的需求,把別人的情緒放第一。
• 害怕衝突:擔心說「不」會破壞關係,所以寧可自己忍耐。
• 過度共感:太容易感受對方的情緒,甚至誤以為那是自己的責任。
🔹 建立情緒界線的方法
1. 覺察情緒:問自己「這是我的感受,還是對方的感受?」
2. 承認責任邊界:我能為自己情緒負責,但不能為對方的人生選擇負責。
3. 練習表達:例如「我理解你很難過,但我需要先冷靜一下再談」。
4. 接受不完美:允許自己無法滿足所有人,因為那本來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