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十三):基本收入與降低工時,別讓工作困住人的一生〉2025-07-11
在先前的文章裡面,我們談到狂奔與過勞的工作文化,以及壓得多數現代人喘不過氣的經濟壓力。這些現狀讓我們很難保持專注,庸庸碌碌地度過一天又一天。在《生時間》的筆記中,我們談論一些個人的時間管理觀念與技巧,但對本書的作者海利來說,除了個人行為之外,更關鍵的問題在環境,我們應該嘗試透過一些具體的解方,改變這種不健康的社會狀態。
降低後顧之憂的「無條件基本收入」
為了破除經濟壓力對人造成的普遍影響,部分學者與政策設計者提出了「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的概念。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從根本之處減低人們缺乏金錢的不安感,讓人更能從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發揮自己的所長。
2017年,芬蘭政府決定進行一項試驗,他們亂數選出2000名25~58歲的公民,在接下來的兩年中,每年給予他們足以支應生活基本支出(食物、住房、供暖等)的金額--當時是560歐元,獲得這份收入的公民不需要負擔任何額外義務,只需要以自己的方式使用它們,過自己的生活即可。
參與追蹤研究的歐拉維.鋼格斯教授(Olavi Kangas)與心儂.耀西艾南博士(Signe Jauhianen)告訴海利,在注意力與專注方面,基本收入造成的正向效果非常顯著。一但人們獲得基本收入,專注能力會明顯提高。
歐拉維指出,對財務問題的擔憂會占用大量的大腦容量。如果這項問題被解決,思考其他事情的能力將大幅提高。基本收入提供的金額雖然不高,但已經足以讓領受人感覺腳踏實地,不必首先為收入擔心了。
除了福利國家的政府之外,也有許多非營利組織在推廣這個概念。譬如2020年成立,來自歐洲的國際組織UBI4ALL,就致力於向全世界的支持者介紹基本收入的理念。此外,他們也會定期舉辦抽籤,將募集到的資金給予中籤的人作為基本收入。
在去年年底,一名來自台灣的參與者Yiyin成為了UBI4ALL最新一期的幸運得主,獲得了為期一年、每個月800歐元的基本收入。當時我寫了一篇文章討論這個故事,也期待後續能聽見這些參與者在未來分享他們獲得基本收入後的改變。
工作並不是做越久越好:做四休三與降低工時
不過,對於長期工作穩定、甚至「事業有成」的人來說,有時候他們其實已經沒那麼擔心有沒有錢,也不見得討厭自己的工作。問題在於,當前的工作型態,讓他們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也無法與自己的家人與親密朋友共享生活。
在倫敦經營財務顧問公司的安德魯.巴恩斯(Andrew Barnes)如今就是這樣一個事業有成的大老闆,但他回憶起他二十多歲以來的時光,他發現他終日都埋首於金融與商業工作之中,錯過了一大堆人生中重要的記憶。
2018年,安德魯偶然讀到一篇關於工作效率的研究報導,研究指出,英國一班上班族,每天實際進行有價值工作的時間不到3小時。這讓安德魯開始反思,過長的工作時間是否根本沒有意義。他決定做一個實驗,試看看如果上班時間減少,讓員工有更多時間休息、與家人共度時光,有沒有可能換來更加專注、有效率的工作時間呢?
就像工作時間從一週七天變為一週六天、在從一週六天變成一週五天,安德魯招開了一次會議,告訴所有員工,他打算在全公司試辦「做四休三」。如果在為期兩個月的試辦期後,公司的生產力沒有下降,一週工作四天的模式就會從此固定下來。
基層員工們又驚又喜,管理層則十分擔心。對此感到興趣的學者對公司進行了電腦監控,他們發現,在施行做四休三之後,員工在工作時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減少了35%。
訪談的結果也顯示,員工自認敬業度、團隊合作與激勵感都有顯著提升,員工的壓力程度也下降了15%。受訪者普遍描述自己得到更多休息時間、也有更多機會閱讀、放鬆、與家人共處。
顯然地,在兩個月的試行期結束之後,所有人都同意,公司的運作和過去一樣順利。少上一天班,絲毫沒有降低公司的生產力。這項調整,從此成為了安德魯公司的常態。
除了安德魯的公司之外,2019年,微軟日本分公司也實施了每週工作四天的政策,報告表示生產力比每週五天工作時增加了40%。其他許多施行了降低兩小時工時的地方,也都得到了工作效率增加、員工壓力降低的明顯成效。就像我們不會認為運動員能在精疲力竭的狀態給做出最佳表現,又怎麼會認為其他工作的員工不一樣呢?
無論是無條件基本收入還是做四休三,它們都不只是在改善人們當前的處境,也都嘗試著挑戰那種「人生就是要不停工作賺錢、應當把生活奉獻給工作」的社會風氣。在後續的文章中,我們會進一步去挑戰這種邏輯,思考另一種很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延伸閱讀: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十二):不解決壓力源,不可能勉強大腦專注〉
〈「有尊嚴的經濟」的正向循環:無條件基本收入〉
〈如果得到每月800歐元的基本收入,你會用來做什麼?〉
〈關於「穩定工作」的思考〉
〈完整的人與現代人的處境:關於前圖紙〉
〈關於我們的不停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