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出版社真的沒救了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Photo by Gemini🍌

Photo by Gemini🍌


基督教出版社真的沒救了嗎?
身為一個居在其中的底層員工,在跟資深前輩、不同出版社的前輩稍微聊過後,這個標題是我的想法,而內文則是我想抒發的。




「基督教出版社真的沒救了嗎?」
這個問題必須從兩個層面來檢視:

第一,基督教機構還有救嗎?  

第二,機構出版社真的沒救了嗎?

---

基督教機構還有救嗎??

我接觸過的基督教機構(包含福音機構、教會組織等)來看,大部分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對環境變化反應遲鈍,缺乏市場敏感度。內部運作高度依賴人際網絡,「你幫我、我幫你」的互助文化雖然溫暖,但往往取代了制度建設和專業標準。

我說的不是那些非營利導向的機構組織,而是校園書房、校園書房出版社:這些理應自給自足的商業組織。它們有什麼理由不按商業邏輯運作?

---

機構出版社真的沒救了嗎?

每當談到薪資和經營問題,總會聽到這套熟悉的說詞:

「大環境就是這樣。」  
「基督教市場本來就比較辛苦。」  
「數位時代衝擊了傳統出版。」  
「閱讀人口正在降低。」

然而,當我們在思考獲利減少,該如何確保同工薪酬也能保持競爭力時,竟然有人說:「你要領業界水準的薪水,那我們有業界水準的職能嗎?

靠北,我沒有嗎?

我一個人頂三個人的工作量,還兼任管理職;開發短影音工作流程,建立內部GPTs資料庫、內部書號檢索系統;為影片企劃提供經驗建議,對外合作時也盡力讓流程簡化高效。

到底是我沒達到業界水準,還是你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業界水準?

你聽過「只給得起香蕉,就只會請到猴子。」
但現在香蕉漲價、供應短缺,你乾脆連香蕉都不給,你還奢望猴子會來?

---

基督教機構x基督教出版社=奢求甘霖,但不建立儲水設施。

一邊是「單單仰望神」的消極心態,一邊是「閱讀人口下降」的萬能藉口,兩股力量加起來的結果很簡單:這個行業正在自我淘汰。

和其他出版社的人聊過,從他們閃爍的眼神就看得出來,大家心裡其實也明白:這行業確實岌岌可危。

---

但問題是:「基督教出版社真的盡力了嗎?」

真的沒辦法改變嗎?還是我們根本沒有認真嘗試過?

我用AI設計視覺元素,把枯燥的註釋書內容轉化成60秒短影音;製作摘要內容,多平台推送。你是不是還覺得行銷企劃只會做一張張沒人看的廣告圖?

敏捷開發、Google Analytics、UTM追蹤、關鍵字優化、SEO……
這些數位時代的基本功,哪一項我沒在做?市場適應緩慢、不思進取,哪一點是我造成的?

我一個人頂三個人的工作,還加上主管職。那請問:這樣的工作量在業界到底是什麼水準?

---

不想改變的同工就開除阿!

什麼叫「數位轉型」?是叫ChatGPT生成一份轉型計畫表就算轉型成功了?

真正的數位行銷需要什麼:目標受眾分析、精準客群定位、A/B測試驗證、合理預算配置。這些基本功做了沒有?
我每次檢查投放結果,觸及量、性別、年齡層、續看率,全都盯著調整。

我該吧?!我該加薪吧!!?

當你說整個組織瀰漫著不求上進的氛圍,卻指望個人自修來彌補。這樣的差異讓我們「沒有達到業界水準,卻要求業界薪資」那麼管理層為什麼不運用職權,調整那些不適任的人員?

還是說,要顧及「愛心」、「團契」,所以人事調整不是選項?那專業標準算什麼?信仰可以取代專業能力?

---

如果繼續自怨自艾,那是死路一條。

說句實話:困境真實存在,但若還只是坐等奉獻,那就別再抱怨沒人買書。

這個困境不完全是大環境造成的,還有內部適應能力的問題。基督教出版社有其價值和使命,但這不代表可以無視商業經營的基本邏輯。

真正的改變需要誠實面對現實,也需要勇氣打破舒適圈。如果繼續自怨自艾,那就慢慢等死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T
1會員
24內容數
嗨嗨!我是YT,是方格子的新手,嘗試將自己的閱讀心得、數位時代的探索心聲及更多內容放在這裡,希望能跟更多人互相交流學習!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篇報導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人認為AI會增加工作量,阻礙生產力,甚至是他們不知道如何達到公司對AI應用的期望。這項調查其實也透露出新的技術帶來現實面的挑戰。在數位轉型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在推動新科技時避免對員工造成額外的工作負擔,並鼓勵積極面對新的科技轉變。
Thumbnail
這篇報導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人認為AI會增加工作量,阻礙生產力,甚至是他們不知道如何達到公司對AI應用的期望。這項調查其實也透露出新的技術帶來現實面的挑戰。在數位轉型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在推動新科技時避免對員工造成額外的工作負擔,並鼓勵積極面對新的科技轉變。
Thumbnail
人資部門經常被誤解和低估。 人們不瞭解人資的多樣性和侷限性,忽視了他們對公司運營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人資被低估的原因以及他們實際上在做什麼,並提出未來仰賴科技提升效率的展望。
Thumbnail
人資部門經常被誤解和低估。 人們不瞭解人資的多樣性和侷限性,忽視了他們對公司運營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人資被低估的原因以及他們實際上在做什麼,並提出未來仰賴科技提升效率的展望。
Thumbnail
  其實我轉換到電子業後,也是持續上網了解目前的職場、產業現況,尤期是對於找新工作,在面試新工作,有些朋友會上網詢問一些關於面試內容、部門風氣之類的問題,近年隨著許多公司結構調薪,對於薪水的問題也是求職者非常關心的事情。
Thumbnail
  其實我轉換到電子業後,也是持續上網了解目前的職場、產業現況,尤期是對於找新工作,在面試新工作,有些朋友會上網詢問一些關於面試內容、部門風氣之類的問題,近年隨著許多公司結構調薪,對於薪水的問題也是求職者非常關心的事情。
Thumbnail
分享從創業到經營的實用智慧,涵蓋了人才招募、營運壓力、正面思考、管理智慧等方面,並探討了市場上最棘手的問題。
Thumbnail
分享從創業到經營的實用智慧,涵蓋了人才招募、營運壓力、正面思考、管理智慧等方面,並探討了市場上最棘手的問題。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聘僱員工請神容易送神難👉說給老闆們聽聽,怎麼樣合乎「法理情」 之下【請不適任的員工離開】👉說給廣大的勞工們聽聽,自己的權益、自己把關。
Thumbnail
聘僱員工請神容易送神難👉說給老闆們聽聽,怎麼樣合乎「法理情」 之下【請不適任的員工離開】👉說給廣大的勞工們聽聽,自己的權益、自己把關。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近期,科技業裁員消息不斷,裁員潮席捲各大知名企業,成千上萬的員工面臨著失業的風險。這不僅是一場公司內部重組,更是一場對整個行業結構的巨大挑戰。今天,我們會來聊一下這個主題,以及它對當前的失業率和未來的就業趨勢可能帶來的影響。請緊跟我們的節目,一同來了解這個為人們帶來焦慮的問題。 網路通訊設備大
Thumbnail
近期,科技業裁員消息不斷,裁員潮席捲各大知名企業,成千上萬的員工面臨著失業的風險。這不僅是一場公司內部重組,更是一場對整個行業結構的巨大挑戰。今天,我們會來聊一下這個主題,以及它對當前的失業率和未來的就業趨勢可能帶來的影響。請緊跟我們的節目,一同來了解這個為人們帶來焦慮的問題。 網路通訊設備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