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這麼難帶?」 「為什麼主管總覺得我們不夠努力?」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
當「工作是為了養家」遇上「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新舊世代之間的職場矛盾,悄悄成為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真實情境。這個系列——〈新舊世代職場五部曲〉,靈感來自李河泉老師的《帶心不帶累的跨世代主管學》。書中談到一句話,我印象深刻:
「世代差異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不願意理解對方的世界。」
正因如此,我希望用這五篇文章,帶大家一起重新看見:代溝,其實是共創的開始。
① 養家糊口 vs. 實現自我
當「工作是責任」遇上「工作是理想」。
在第一篇,我們聊「價值觀的衝突」。
老一輩相信穩定與長期奉獻;新世代追求意義與成就感。 這不只是「觀念不同」,更是「時代背景的產物」。 理解彼此的成長環境,是跨世代理解的第一步。
② 主管為什麼留不住年輕人?從管理 1.0 到 2.0
管理不是控制,而是連結。
當年輕人選擇離職,很多主管以為是「抗壓性低」,
但事實上,他們只是對「沒有方向」感到無力。 管理 1.0 是「命令服從」,管理 2.0 是「信任共創」。 唯有「以人為本」的領導,才能讓人才留下。
③ 天威難測 vs. 直白透明:跨世代的溝通地雷
說話,不只是文字,而是文化。
老主管習慣「話中有話」,年輕人則渴望「具體明確」。
當「暗示」遇上「直白」,衝突就此誕生。 這篇文章將帶你理解不同世代背後的語言邏輯, 學會讓「溝通」變成橋樑,而不是牆。
④ 如何打造跨世代共事力
不只是妥協,而是找到共同語言。
要讓不同世代合作,不是「誰讓誰」,
而是建立三個關鍵心法:
- 1️⃣ 清楚標準(避免模糊地帶)
- 2️⃣ 雙向尊重(不是單向懂事)
- 3️⃣ 共同語言(找到共識與節奏)
這篇也分享實際企業案例,如何透過內訓重新建立信任。
⑤ 代溝不是絕望,而是機會
代溝不該是戰場,而是創新的起點。
每一代人,都在自己的時代努力。
上一代帶來穩定,新世代帶來創意。 當兩者結合,才有真正的創新與變革。
這篇作為導讀,邀請大家重新思考——
與其害怕差異,不如擁抱差異。
📖 推薦書籍:〈帶心不帶累的跨世代主管學〉 李河泉 著(商周出版)
這本書,提供了讓主管與新生代互相理解的實戰思維。
從激勵、溝通到授權,李老師用許多台灣本土案例,讓人看見「如何帶心」而不是「帶累」。
💡 若你是主管,想了解年輕人為何「不穩定」;
💡 若你是新鮮人,想學會「往上管理」; 這本書都會是很棒的起點。
💬一起想一想
代溝,不該讓我們彼此遠離,
而該讓我們看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力量。
✨ 讓我們一起重新學會溝通、理解,讓職場變成「共創」而不是「對立」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