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 不是幫你省時間,而是幫你重新定義價值;唯有價值能被複製,效率終將被淘汰。
我們常以為,待在一間好公司、擁有亮眼職稱與穩定薪水,就代表自己「有價值」,直到離開組織後,才發現原來被市場真正買單的,並不純然是我們的努力,而是公司給的光環。AI 的出現更讓人懷疑:我學的東西,還值錢嗎?
商戰 CXO 執行長許景泰觀察,無論是高階主管、自由工作者,還是剛起步的創業者,都面臨同一個問題:明明道理都懂,卻總是做不到。我們花時間學習知識、投資技能,但 AI 持續進化、比人更便宜好用,人的技能難以保值,也無法確定市場是否還願意為它付費。
在效率被 AI 放大的年代,學得更快已經不夠,唯有創造市場願意付費的獨特價值,才能脫離公司保護傘,成為不可取代的超級個體。問題 1:學再多,為什麼還是沒人買單?
價值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你能交付什麼。
許景泰指出,傳統的學習模式已經失效了。過去,我們靠考試分數來證明學會了什麼,出社會後,卻要同時面對三重考核:老闆的績效目標、自我成長目標、以及外界對這個年紀「應該」達到的成就標準。
「知道跟做到,常常有一段距離,」許景泰直言,「好多人看了很多書,在真正應用時卻說不太清楚。」

許景泰指出,當別人願意為你的技能、經驗或洞察付錢時,價值才真正成立。他以銷售為例:有人讀遍所有銷售書籍,卻從未上戰場;另一人雖無理論基礎,卻靠反覆實戰累積體感。結果往往是後者更具說服力。但若僅靠重複錯誤的方法,即使實戰百次也難有突破。
從知道到做到的 3 層次:認知、技術與心理
要跨越「知道但做不到」的鴻溝,必須經過 3 個層次的修煉。許景泰認為,唯有 3 者兼具,才能實現高單價成交。
1. 認知(Cognitive):不只是理解概念,而是建立完整思維框架
不同人對同一件事的認知經驗完全不同,他比喻,就像對「吃」的體驗,有人吃過許多米其林餐廳,對美食的品味就不一樣;有人通常吃路邊攤或自己煮,對外食的要求和理解就不同。在銷售領域也是如此,完全沒做過銷售的行政人員與頂尖業務員,對銷售的認知天差地遠。
2. 技術(Technical):3「抄」法則,透過刻意練習掌握細節
抄襲(模仿):模仿高手的做法,不要急著提問。有些人完全沒有認知基礎就先問問題,其實很難問到重點操練(練習):一個每天打 2 通電話,跟每天打 100 通電話的業務,操練強度完全不同。錄下來檢討哪裡不好,持續精進,如果有高手在旁指導會更快超越(內化):當熟悉後,慢慢找出自己的銷售方式和個人特色。他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底層邏輯、共識點、犯錯的經驗差不多。最大差別就是心理素質,以及個人風格
3. 心理(Psychological):克服焦慮、恐懼與自我懷疑
即使有技術,為什麼有些人還是做不好?許景泰發現,答案就是心理問題。
他解釋,像是世界盃選手已經是自己國家的頂尖,大家的技術都差不多,為什麼最後有些人沒有發揮到最好,常常是無法克服自己的心魔。
而且為何 AI 無法取代人親自練習的關鍵,在於跟人對話、談判時,你的表情、語感、眼神都會暴露真實狀態,那一刻,你根本來不及查 AI。
在許景泰的高單價成交課程中,他會讓學員「你說一遍、我做一遍、換你做一遍」,然後直接模擬情境,錄影觀看 2 個人如何在 3 分鐘內完成成交對練。這是最殘酷、但也是最有效的訓練方式。
問題 2:AI 做比我好,我還有什麼不可取代?
許景泰分享,10 年前,他創辦大大學院線上課程,將自己的知識技能系統化整理,這種「知識傳遞」模式曾經是高效率的學習方式。但短短幾年,AI 改變了一切。
他最近將自己的知識萃取後,導入 AI 進行深度解讀,「它解讀的速度比我快,而且可以做出我要的模型。」許景泰舉例,以前在顧問案中教企業主銷售,需要親自到場或線上直播,但人的記憶力會遺忘,實際應用時也會遇到千奇百怪的問題。
於是許景泰善用工具,打造了 AI 銷售教練,將上百種銷售問題與個案經驗放入資料庫。「跟 AI 對話,就像和我本人對話。你隨時想問問題,我就在旁邊,像心靈導師或銷售教練一樣,隨時提問、隨時解答。」
這個轉變讓他深刻體悟:從一般課程到現在的 AI 陪伴學習,有些東西 AI 已經可以慢慢取代,以前很有價值的知識,現在可能不一定那麼有價值了。
但當 AI 能取代知識傳遞、流程執行與效率優化,人類的不可取代性回歸 3 個核心:從經驗中提煉出市場觀點(深度洞察)、建立信任與共感的能力(情感連結),以及能讓市場願意付費的產品設計(完整價值交付)。
高單價成交的核心:完整交付
為何會談完整價值交付?許景泰提出重要觀念:「有些人一直說自己很有價值,但沒有人買單,這代表你其實未完整交付。」

在商業世界裡,只有當價值被完整傳遞、交易真正發生、金流被創造時,價值才被市場承認。要做到這件事,必須具備 3 種認知:
價格認知:了解市場定價與自身價值定位時間認知:如何使用時間創造最大效益效率認知:誰的效率比較好,誰能更快達成目標
Jerry 舉 NBA 為例:「為什麼有些球員,所有人都搶著要他?因為他們的數據、潛力、穩定性都被市場量化,就是有一定的價值。」
問題 3:離開公司後,我的價值還剩多少?
許多頂尖人才在公司戰功彪炳,但當發展個人事業時卻迷失方向——過去的成功,有多少來自個人能力,又有多少是依附在公司品牌、產品力與既有客戶資源上?一旦離開組織,市場還會買單嗎?
許景泰提醒,個人在組織內的價值,不等於個人品牌的價值。他有學員原本在知名企業擔任行政人員,從未接觸過銷售;也有超級業務來上課,因為發現過去的銷售方法在面對更高階客戶時竟然無用。

他們的困境不同,但本質一樣,沒有清楚定義自己「可被識別的差異化價值」。
從公司品牌走向個人品牌,不是「換個地方賣一樣的東西」,而是徹底轉變思維:你不再是某個產品的業務員,你本身就是產品。而產品的價值,取決於你能創造多少「可被系統化、可被複製、可被大規模交付」的成果。
個人品牌不是創業者專利,而是每個人的護城河
許景泰強調,個人品牌不是只有創業才需要。即便你現在不打算離開公司,換工作時你也在「銷售自己」;面試時,你的履歷、表達、過往成果,都是在向雇主證明「為什麼要選你而不是別人」。
關鍵在於,要先釐清自己處於認知、心理、技術哪個層次,然後透過模仿、操練、超越 3 階段,建立獨特的個人價值。每個人的起點不同,但都需要找到快速累積認知的方法、持續操練的紀律,以及突破心理障礙的勇氣。
價值的本質:時間 × 客單價 × 槓桿
「買精品、買超跑你就會發現,同一個品牌,為什麼型號或年份不同,價值就天差地遠?有時候,舊的還反而更貴。」許景泰說,價值最直接的體現方式,就是價格。
在人才市場也是如此。同樣是剛出社會的新人,為什麼有人的薪資是別人的 2 倍?答案往往不只是學歷,而是經驗、職缺定位與可創造的市場貢獻值。
許景泰歸納,價值 = 時間 × 客單價 × 槓桿。尤其要注意的是,你花的每一小時,其實背後都隱藏著不同的產值。以健身教練來說就是要思考,你的一小時值多少錢?
加法|結合資源,放大能量:一位教練單打獨鬥收不到學生,但與健身房合作,利用對方的場域與招生系統,A + B,雙方都賺錢乘法|創造槓桿,用系統倍增價值:團體課一堂收 10人 × 3,000 元 = 3 萬元,是時間槓桿; 線上課程若有 1 萬人購買 × 3,000 元 = 3,000 萬元,則是平台槓桿除法|AI 自動化,釋放時間:把重複、瑣碎、低價值的工作交給 AI,讓時間重新配置到創造高價值的事情上
現在的時代,平台、網路、AI 工具都在那裡,只要你有想法,就能創造價值。他認為關鍵是,你願不願意讓時間變成資產,「怎麼把時間買回來?請員工、用工具、找 AI。讓別人幫我做,我花錢,但我可以賺更多。」
你,就是產品本身

當 AI 能取代知識傳遞、流程執行與效率優化,人的價值就在於這套從認知、技術到心理的完整高單價系統。這就是為什麼許景泰強調「高單價成交」,因為這是機器學不來的,而且這不是你說自己有多厲害,而是讓客戶感知到你的價值有多高,進而願意和你高單價成交。
就像 MVP,他們的價值不只是技術好,而是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決策、承受心理壓力、帶領團隊贏得勝利。這種綜合價值,才是市場願意支付高價的理由。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