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比較的那幾年,我學會了如何定義自己的步調》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有一段時間,我的日子像在跑一場沒有終點線的接力賽。

每個人都速度很快:搶到熱門的跨域計畫、社團裡被點名的幹部、實習名額釋出三分鐘就被搶光。

開啟社群,看到別人的「今日完成」貼文——證照、競賽、作品集更新——我原本還在整理筆記,心就先跌了一階。

那時我常有一種感覺:我不是在前進,而是在追趕一個看不見的背影


後來我才明白:同儕競爭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代表我要跟著焦慮

真正影響我們的,不是別人的速度,而是我們如何定義自己的步調


大學階段最容易陷入的比較

大學充滿「可被量化」的里程碑:

  • 成績:GPA、必修平均、排名,數字清楚又殘酷,差零點幾都像天差地遠。
  • 實習:名額有限、錄取名單公開,每個人都盯著公告,像在等車門打開的那一刻。
  • 計畫與比賽:只要報名,就會出現入選名單和得獎名次,誰上、誰沒上,一目瞭然。


這些資訊透明其實很好,讓我們知道要努力的方向;但透明也讓比較變得太容易

你很難不看、不想、不在乎。

問題是,當比較變成生活的背景音,你的注意力會慢慢從「我要學什麼」轉為「我落後多少」。

人一旦被落後感牽著走,很容易在還沒出發前,就先把自己判輸


比較帶來的心理暗示

比較本身中性,但它常帶著兩個暗示:

🦉「我不夠好,所以要更快」
你開始壓縮睡眠、把行程塞滿,覺得只要比別人早一點、有更多「完成勾勾」,焦慮就會消失。

但速度從來不是安全感的保證。

你跑得越快,越沒有時間看清楚自己是不是跑在對的方向


🦉「別人都會,我不會」
我也曾這樣想。

後來發現,別人貼出的是結果、是剪輯後的片段;而我對自己的認知,卻是從所有瑣碎過程和失敗片刻堆起來的,用別人的成果對比自己的過程,永遠會輸


當這兩個暗示反覆出現,你會做出兩種極端的選擇:要嘛拼命加速,要嘛乾脆放棄。

兩者都可惜,因為學習需要的是節奏,不是極端


當我選擇不跟別人比

有學期我同時面對幾個期限:報告、專題、語言考試。

群組裡的訊息像潮水,我越看越慌,那天晚上,我把手機關成飛航,拿出一張空白紙,寫下兩行字:

  • 如果我不看任何人的進度,我今天會做什麼?
  • 我希望三週後的自己,因為什麼而感謝現在的我?

我開始把所有任務拆到「今天可完成」的最小單位

不是「寫完報告」,而是「寫出報告的目錄與三個小標」;不是「準備考試」,而是「做完單字本第1–3頁、畫出錯詞」。

第二天起床,我只看自己的清單,不再打開群組的「別人完成列表」。

奇妙的是,幾天後,我的焦慮沒有完全消失,但它安靜了


更意外的是,我發現自己其實可以穩穩地往前走,即使步伐不快


那次之後,我開始練習把關注點,從「外部比較」轉到「內部基準」。

我不是不在乎外界,而是先把自己的基準線拉清楚,再去面對世界


如何建立「自我基準」:從量化成長轉為質性觀察

外部指標(分數、名額、名次)不是邪惡,只是不完整


要讓步調回到自己身上,可以試試這五個方法:

1️⃣定義你的「基準線問題」

每天只問三個固定問題,把自己拉回目前的軌道:

  • 今天的唯一重點是什麼?(只選一件)
  • 哪一步完成就算合格?(設最低門檻,而不是理想目標)
  • 什麼事可以明天再做?(練習不把所有事都放進今天)


這三個問題讓「今天」變得可見,也讓你學會有意識地捨棄


2️⃣用「質性里程碑」替補「量化缺口」

量化很好記錄,但很多真正的成長其實是質性的:

  • 今天理解了一個以前看不懂的概念
  • 今天敢問了一個以前不敢問的問題
  • 今天把流程梳理到可以講給別人聽

把這些「看不見的進步」寫進你的進度紀錄裡。


因為人是被看見的進步推動,而不是被數字嚇大的。


3️⃣建立「輸出導向」的學習回饋

我把每週的學習,固定轉成小小的輸出:

  • 一段 300 字的概念摘要
  • 一張流程圖
  • 一次教朋友五分鐘的口頭說明

輸出不是炫耀,而是整理和校正

透過輸出,你會知道自己卡在哪裡、懂到哪裡。

懂的深度,比進度百分比更能定義你的步調。


4️⃣規劃「節奏週」而不是「滿檔週」

我開始把一週分成三種日子:

🌟推進日:有難度、需要長時間專注的核心任務(通常每週 3–5 天)

🌟整理日:把散亂的資料、雜務收拾好,讓系統回到秩序(通常每週 1–2 天)

🌟呼吸日:故意留白、補眠、散步、做非功利的事(每週至少 1 天)


這讓我避免每一天都想「同時做好所有事」;節奏感來自差異,而不是堆滿


5️⃣做一份你的「私人排行榜」

把外界的排行榜搬走,放上只跟自己有關的指標。


我每個月會評 1–10 分,只有五個項目:


✅專注品質:我有沒有被自己設定的優先順序帶著走?

✅表達清晰度:我能把學到的東西講清楚嗎?

✅身體感受:我有沒有睡好、吃好、動一動?

✅關係溫度:我有沒有好好回訊息、在乎重要的人?

✅好奇心:我有沒有學一個跟課外、不功利但覺得有趣的東西?


有時「專注品質」9 分,但「身體感受」只有 5 分,那我知道下個月要調整的不是效率工具,而是休息與運動。


定義了步調,世界不再只剩下速度

我慢慢發現一個改變:看到別人的成就,心裡還是會有波動,但它不再把我推著跑。

我會先問:

  • 這件事真的與我當下的方向有關嗎
  • 如果我去追,我會失去什麼
  • 我現在最需要的,是再加速,還是調整方向

你會驚訝地發現,很多焦慮不是來自不足,而是來自不相干

無關的火都滅了,你的路會亮很多。


比較讓人成熟,只要你記得自己在往哪裡走

比較永遠存在。

成熟不是不比較,而是選擇怎麼比較


你可以把別人的速度當成參考值,但不要把它變成審判你的尺

真正重要的,是你逐步建立的節奏:今天做一點點、明天前進一小步、下週把一件事做紮實。

當你的注意力回到「我在成為誰」,而不是「我有沒有趕上誰」,你會感覺到一種踏實:我走得不快,但我在長成我想要的樣子


📩留給你的一封小問候

如果你也正卡在比較與焦慮之間,我想把那兩個問題送給你,今晚就寫在紙上吧:

  • 如果不看任何人的進度,你今天會做什麼?
  • 三週後的你,會因為你今天哪個選擇而感謝你?

把答案變成明天的第一個小行動。

只要啟動,一切就會慢慢跟上。


👀我也想聽聽你的分享…

你最常被哪一種比較影響?成績、實習、還是某些社群貼文?

你試過哪些方法,把注意力拉回自己的步調?

如果要幫自己設計一份「私人排行榜」,你會放哪五個指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浮光影夢
1會員
24內容數
你好,我是影,一名護理系學生。 平時忙於課業、打工和考試,兼顧信仰及個人生活,雖挑戰重重,我仍相信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在這裡,我會分享我的生活點滴,從時間管理到未來規劃,探索如何在忙碌中找尋平衡與成長。 為自己開闢第二條路的同時,也希望能和你一起找到那一抹屬於自己的光亮,為各自的故事添上一筆溫柔而堅定的色彩。
浮光影夢的其他內容
2025/10/19
我們活在一個崇拜「效率」的時代。 待辦清單上每一個打勾、時間軸上每一個完成的任務,都像是在為自己證明——我有在進步,我在掌控生活。 但是不是有那麼幾天,你明明完成了所有代辦事項,心裡卻一點都不輕鬆?
2025/10/19
我們活在一個崇拜「效率」的時代。 待辦清單上每一個打勾、時間軸上每一個完成的任務,都像是在為自己證明——我有在進步,我在掌控生活。 但是不是有那麼幾天,你明明完成了所有代辦事項,心裡卻一點都不輕鬆?
2025/10/18
還記得大一剛入學時,我沉迷於各種手帳風、色彩分類、字體設計的影片,每當看見別人用色鉛筆劃出分明的重點、用圓體字寫出關鍵概念,我都會默默地告訴自己:「我也要變成這樣的人。」 後來我真的做到了。但,這好像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2025/10/18
還記得大一剛入學時,我沉迷於各種手帳風、色彩分類、字體設計的影片,每當看見別人用色鉛筆劃出分明的重點、用圓體字寫出關鍵概念,我都會默默地告訴自己:「我也要變成這樣的人。」 後來我真的做到了。但,這好像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2025/10/17
我們都被教導要「快」,學得快、反應快、進步快。 快似乎成了這個時代的安全帶——讓我們在被比較、被追趕的路上,心裡稍微踏實一點。 可慢慢地,我開始懷疑,那些被速度包裹的安全感,是否正在一點一滴地耗損我們的內在?
2025/10/17
我們都被教導要「快」,學得快、反應快、進步快。 快似乎成了這個時代的安全帶——讓我們在被比較、被追趕的路上,心裡稍微踏實一點。 可慢慢地,我開始懷疑,那些被速度包裹的安全感,是否正在一點一滴地耗損我們的內在?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周一的時候,忙得很晚,又想寫文,藉著「堅持」的議題發了篇文。 今日已是周三,下班後久違的慢跑,不知是前晚太晚就寢或工作繁忙,現在拖著疲憊的身軀,心想著,今日還是得湊湊數寫篇文章。 那麼,就來寫寫我個人關於慢跑的想法吧!
Thumbnail
周一的時候,忙得很晚,又想寫文,藉著「堅持」的議題發了篇文。 今日已是周三,下班後久違的慢跑,不知是前晚太晚就寢或工作繁忙,現在拖著疲憊的身軀,心想著,今日還是得湊湊數寫篇文章。 那麼,就來寫寫我個人關於慢跑的想法吧!
Thumbnail
在時間縫隙之間做了這件事情會讓你對生活更有掌控感,這是我選擇運動之後感受到的,因為時間更不夠用了,所以更珍惜那些下班之後的時光。如果日復一日地日常裡總讓人感覺到缺少一些什麼,當有一天讓你回過神來發現每天都在複製一樣的生活,當妳(你)真心想要改變了那麼開始運動就是一件很直得稱讚的事情!
Thumbnail
在時間縫隙之間做了這件事情會讓你對生活更有掌控感,這是我選擇運動之後感受到的,因為時間更不夠用了,所以更珍惜那些下班之後的時光。如果日復一日地日常裡總讓人感覺到缺少一些什麼,當有一天讓你回過神來發現每天都在複製一樣的生活,當妳(你)真心想要改變了那麼開始運動就是一件很直得稱讚的事情!
Thumbnail
5000M 我終於跑完了,成績卻差強人意,並沒有比以前差太多。 不過全身溼透,官方成績無法顯示,在在都告訴我真的很倒楣。 趕快回家吧! 早知道就不報這種比賽了! 當時我只想趕快離開這個地方,找個可以讓自己輕鬆的角落。
Thumbnail
5000M 我終於跑完了,成績卻差強人意,並沒有比以前差太多。 不過全身溼透,官方成績無法顯示,在在都告訴我真的很倒楣。 趕快回家吧! 早知道就不報這種比賽了! 當時我只想趕快離開這個地方,找個可以讓自己輕鬆的角落。
Thumbnail
跑步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原來,透過跑步,還可以跟人交流往來。雖然它本身是必須自己一個人孤單向前的行為,但它真正的意義是隱藏在其中、那一股將你與夥伴連結起來的力量。跑步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原來,透過跑步,還可以跟人交流往來。雖然它本身是必須自己一個人孤單向前的行為,但它真正的意義是隱藏在其中、那一
Thumbnail
跑步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原來,透過跑步,還可以跟人交流往來。雖然它本身是必須自己一個人孤單向前的行為,但它真正的意義是隱藏在其中、那一股將你與夥伴連結起來的力量。跑步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原來,透過跑步,還可以跟人交流往來。雖然它本身是必須自己一個人孤單向前的行為,但它真正的意義是隱藏在其中、那一
Thumbnail
練跑迎來第二周,這周的紀錄: 4/1周一 輕鬆跑2k with 跑步機 4/2週二 輕鬆跑4k 共花時間:34:26;平均配速:8'36''/1 km 4/5週四 輕鬆跑5k 共花時間:38:48;平均配速:7'45''/1km 4/7週日 輕鬆跑8k 共花時間:01:02:55;平均配速:
Thumbnail
練跑迎來第二周,這周的紀錄: 4/1周一 輕鬆跑2k with 跑步機 4/2週二 輕鬆跑4k 共花時間:34:26;平均配速:8'36''/1 km 4/5週四 輕鬆跑5k 共花時間:38:48;平均配速:7'45''/1km 4/7週日 輕鬆跑8k 共花時間:01:02:55;平均配速:
Thumbnail
今天回母校練慢跑 原本設定目標是慢跑1.5小時 實際只跑1h12',比目標少18' 天氣是微涼16度 陽光半遮面 專注而單純的慢跑著回憶學生時代上網球課、壁球課、玩羽球的青春歲月
Thumbnail
今天回母校練慢跑 原本設定目標是慢跑1.5小時 實際只跑1h12',比目標少18' 天氣是微涼16度 陽光半遮面 專注而單純的慢跑著回憶學生時代上網球課、壁球課、玩羽球的青春歲月
Thumbnail
雖然我還是不知道人活著有什麼意義,但我知道如果要活下去,學會「調整」這件事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雖然我還是不知道人活著有什麼意義,但我知道如果要活下去,學會「調整」這件事是很重要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