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3:為什麼我們總愛先否定自己?羞愧感的兩種防衛機制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羞愧感:情緒世界的「終極大魔王」

窗外下著細雨,教室裡一片安靜。

周老師轉身,在白板上寫下兩個字——羞愧

那兩筆不大,但每一劃都很重,彷彿有重量地落在每個人的胸口。

「羞愧感,是所有情緒裡最強的那一種。」

她的語氣溫柔,卻有一種讓人無法閃躲的力量。 「因為它不只是難過,也不只是挫折,而是——整個『我』都不好。」

raw-image

全班靜默。

有人皺眉,有人垂眼。 阿寧坐在角落,指尖摳著筆蓋。那句話像一顆石子,擊中她心底的湖面。

她想起高三那年,模擬考落榜。

父親看著成績單,沉默很久,只說:「我以為妳不會讓我們失望。」 那一句話,比任何責備都深。 那不是在批評她的分數,而是在否定她整個人。

從那之後,她害怕一切要被評價的場景。

不報名比賽、不舉手發言、不告白。 只要有一絲可能「做不好」,她就提前退縮。

她以為自己是在做理性選擇,其實是在逃避那個「不被喜歡的自己」。

周老師笑著比喻:「羞愧感就像被蛇咬過的人。被咬一次,從此連草繩都怕。」

全班笑了,但阿寧卻沒笑。 她心想—— 我是不是也這樣? 只要想起曾經的失敗,就本能地想逃。

raw-image

1.預設否定:提早撤退的習慣

公司宣布內部簡報競賽,主管鼓勵大家報名。

「阿寧,妳口條不錯,要不要試試?」

她笑著揮手:「我不行啦,我講話超糟的。」

語氣輕快,像在開玩笑,可那笑容背後,是一種早已自動啟動的防衛。

下班的捷運裡,她望著窗外倒影,那張笑著說「我不行」的臉,竟讓她有點陌生。

raw-image

心裡有個聲音在低語:

「可是……我其實想試試看。」

另一個聲音卻立刻接上: 「別傻了,妳上去只會出糗。反正妳也不可能贏。」

她想起小時候作文比賽沒得獎,母親說:「妳可以更好一點。」

那句話像一道封印,從此她的「更好」都變成了「還不夠」。

所以,她學會了一套心靈生存法則——

先否定自己,就不會被別人否定。

心理學稱這叫「預設否定」。

是一種「預防性打擊」—— 在失敗還沒發生前,就先宣告:「我不會成功。」

完形心理學說,這是一種「中斷接觸」。

在人與情緒真正相遇前,你提前關上門。

而阿德勒會說,這是一種「虛構目標」—— 你誤以為否定自己能換來安全感。

但那安全是假象。

它確實讓妳免於失望, 卻也偷走了成就感、冒險感, 甚至是「相信自己」的權利。

「預設否定不是謙虛,而是害怕的偽裝。」

「你以為在保護自尊,其實是在放棄自信。」

那晚,阿寧回家後打開筆電,看著報名表發呆。

滑鼠游標閃爍在「送出」的按鈕上。 她手指一度移過去,又縮回。 最終,她按下關閉。 螢幕熄滅的一瞬間,她的心也跟著暗了。

raw-image

2.扭曲詮釋:把恐懼掛在別人臉上

另一個星期的會議,主管皺著眉看報表。

阿寧的心瞬間一緊。 「是不是我上次報告太亂?」

「他是不是覺得我能力不夠?」

那天晚上,她在床上反覆回想主管的表情。

她像在看一部懸疑片,每一幕都被放大、倒帶、重播。 甚至連主管喝水的停頓,她都能腦補出成千上萬個理由。

「他一定後悔讓我負責這個案子。」

「他應該在想,我根本不行。」

隔天,她鼓起勇氣問:「主管,昨天是不是我哪裡做不好?」

主管愣了一下:「沒有啊,我只是在想預算要怎麼分。」

那一刻,她愣住、又有點想笑。

raw-image

原來她腦補了一整夜的故事,根本沒存在過。

心理師後來對她說:「妳不是在讀他的表情,而是在讀自己的恐懼。」

這句話讓她沉默許久。

心理學稱這是「扭曲詮釋」——

當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太脆弱,就會把所有模糊訊息,都解讀成否定。

別人的沉默變成冷淡,慢回訊息變成討厭,一句「沒事」變成「你在敷衍我」。

完形心理學稱這是「投射」:

把自己不想面對的情緒,投射到外界。 阿德勒則說,這是「課題分離失效」—— 你把別人的狀態,誤以為在反映你的價值。

「扭曲詮釋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別人誤會你,而是你誤會了自己。」

raw-image

兩種逃避:起點與他人的眼神

某堂心理學課上,周老師畫出一個表格。

raw-image

她說:「有些人不敢出發,因為怕跌倒;有些人出發了,卻一路回頭懷疑。」

全班笑出聲。

阿寧也笑了,但那笑裡帶著酸。

她突然明白,自己正是那兩種人合體—— 在開始前退縮,開始後懷疑。

這樣的日子,看似安全,其實極耗能。

她不是懶,也不是沒動力; 她只是一直在跟羞愧拔河。

「預設否定讓人卡在起點,扭曲詮釋讓人卡在人群。

一個逃避開始,一個逃避真實。」

raw-image

轉化練習:回到現實,而非腦中的劇本

心理師問她:「當妳懷疑別人討厭妳時,妳會怎麼做?」

「我會一直想,是不是我哪裡做錯了。」

「那妳確定有錯嗎?」

「沒有……但我就是覺得。」

「那妳願不願意換一組問題?」

心理師笑著在紙上寫下三句話——

1️⃣ 這是我確定知道的事嗎?

2️⃣ 我有明確的證據嗎?

3️⃣ 這個假設對我有幫助嗎?


那一刻,阿寧怔住。

原來她從來沒有停下來檢查「感覺」是不是事實。 她只是太害怕再被傷到。

之後,她開始練習把內在語言改寫。

「我不是不行,我只是還沒。」

「他沒有馬上回,可能只是忙。」

「我可以害怕,但我不需要逃。」

每次焦慮湧上時,她就在心裡輕聲提醒自己:

「這是我的假設,不是事實。」

那句話,像一根細線,把她拉回現實。

raw-image

從「我不夠好」到「我正在變好」

幾個月後,公司再度舉辦簡報比賽。

阿寧看著報名表,深吸一口氣。 手指仍微微發抖,但這次,她簽下名字。

raw-image

比賽那天,她的聲音還是顫,投影片還是卡了兩次。

可她笑著說:「以前我怕被否定,所以不開始。 今天我想試試看,因為我發現—— 沒有人在等我完美, 只有我自己,在等我開始。」

台下靜默片刻,隨即響起掌聲。

主管笑著點頭:「妳進步很多。」 那一刻,她幾乎想哭。

raw-image

不是因為被肯定,而是因為她終於肯定了自己

她明白,那些年不是她懦弱,而是被羞愧感綁架太久。

周老師的話在她腦海裡浮現:

「羞愧感不是敵人,它只是提醒你——你在乎成為更好的人。」

她終於懂了。

原來,羞愧並不是要我們躲起來, 而是邀請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


結語:當羞愧成為老師

羞愧感不會消失,它會變形。

有時變成提前否定的冷笑話, 有時變成反覆腦補的焦慮劇本。

但當你願意停下逃跑的腳步,羞愧就不再是大魔王,而是老師。 它會教你:

  • 怎麼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脆弱;
  • 怎麼在犯錯後仍選擇前進;
  • 怎麼在「不夠好」裡,找到「正在變好」的力量。
真正的安全,不是來自完美,而是來自你相信自己能調整、能修正、能繼續。

逃避讓羞愧變成牢籠,覺察讓它成為光。

當你不再用否定保護自己, 你會發現—— 你,其實早就值得被喜歡。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摘錄

  1. 「如果我先否定自己,就不會再被別人否定。」
  2. 「預設否定不是謙虛,而是提早撤退的習慣。」
  3. 「你以為在保護自尊,其實是在放棄自信。」
  4. 「扭曲詮釋,是把自己的恐懼掛在別人的表情上。」
  5. 「他沒笑,不代表討厭你;也許,他只是累了。」
  6. 「羞愧感的可怕,不在別人看不起你,而是你先看不起自己。」
  7. 「預設否定讓人不敢開始,扭曲詮釋讓人不敢繼續。」
  8. 「真正的安全,不是從否定中誕生,而是從『相信我能調整』開始。」
  9. 「逃避讓羞愧變成牢籠,覺察讓它成為指路的燈。」
  10. 「當你不再用否定保護自己,你會發現——你,本來就值得被喜歡。」
  11. 「羞愧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想變得更好的信號。」
  12. 「害怕被否定的背後,其實藏著對連結的渴望。」
  13. 「預設否定的人看似平靜,其實是被失敗嚇壞了。」
  14. 「不是世界太嚴苛,是你對自己太苛刻。」
  15. 「覺察,是勇敢的開始;允許羞愧存在,是成長的起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4會員
320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10/15
你是否曾被一句話、一個表情擊中,整晚輾轉難眠? 「找出你的彈珠球清單」帶你看見,讓你反覆內耗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被觸發的羞愧感反應。 透過三步驟練習與真實案例,學會辨識情緒的自動開關,溫柔地告訴自己:「這不是錯,是反應。」 從覺察那顆球開始,你就能停止內耗,重新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Thumbnail
2025/10/15
你是否曾被一句話、一個表情擊中,整晚輾轉難眠? 「找出你的彈珠球清單」帶你看見,讓你反覆內耗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被觸發的羞愧感反應。 透過三步驟練習與真實案例,學會辨識情緒的自動開關,溫柔地告訴自己:「這不是錯,是反應。」 從覺察那顆球開始,你就能停止內耗,重新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Thumbnail
2025/10/15
有時候,我們不是太敏感,而是被「羞愧感彈珠球」打中了。 那顆球藏著舊有的痛與未被理解的自己。 當你學會看見它、接住它,你就能從無止盡的內耗中,重新拿回情緒的主導權。 一篇溫柔又深刻的心理文章,帶你理解羞愧、內耗與自我和解的真相。
Thumbnail
2025/10/15
有時候,我們不是太敏感,而是被「羞愧感彈珠球」打中了。 那顆球藏著舊有的痛與未被理解的自己。 當你學會看見它、接住它,你就能從無止盡的內耗中,重新拿回情緒的主導權。 一篇溫柔又深刻的心理文章,帶你理解羞愧、內耗與自我和解的真相。
Thumbnail
2025/10/15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願放下,而是太怕再受傷。 於是反芻變成一種保護機制——不斷檢討、不斷懲罰。 但事實上,停止反芻不是逼自己不想,而是學會用新的信念接住自己。 這篇文章,帶你從「覺察→鬆動→行動→釋懷」走出焦慮的重播帶。
Thumbnail
2025/10/15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願放下,而是太怕再受傷。 於是反芻變成一種保護機制——不斷檢討、不斷懲罰。 但事實上,停止反芻不是逼自己不想,而是學會用新的信念接住自己。 這篇文章,帶你從「覺察→鬆動→行動→釋懷」走出焦慮的重播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肯定與自我成長的方式,如何面對自我懷疑和內疚的情緒,並提出言行合一、用心溝通、豁達自在等方法。通過感恩創造力和突破框框,讓自己越來越健康,並認識到照顧好自己就是對任何人最好的報答,以及信任並愛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肯定與自我成長的方式,如何面對自我懷疑和內疚的情緒,並提出言行合一、用心溝通、豁達自在等方法。通過感恩創造力和突破框框,讓自己越來越健康,並認識到照顧好自己就是對任何人最好的報答,以及信任並愛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Thumbnail
人都不喜歡輸的感覺,尤其在孩子身上,只要輸了就代表「我不好」,引發內心的「自卑感」,展現在外顯的行爲上,可能會有偷偷作弊、耍賴不認帳、悶悶不樂,大哭大鬧都有可能! 這是學生內在性格真實展現的時機,我可以更靠近學生的內心去理解他們。
Thumbnail
人都不喜歡輸的感覺,尤其在孩子身上,只要輸了就代表「我不好」,引發內心的「自卑感」,展現在外顯的行爲上,可能會有偷偷作弊、耍賴不認帳、悶悶不樂,大哭大鬧都有可能! 這是學生內在性格真實展現的時機,我可以更靠近學生的內心去理解他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