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一個人還繼續當朋友,是雙面嗎?──真實的人際連結,源於自我的坦誠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算了啦,沒事。我不想再講了,再講下去如果我哪天又跟他若無其事的一起大笑,那不就變成自己討厭的那種人了嗎?」伴侶突然話鋒一轉,像要將滿腦子的烏雲驅散般,搖搖頭不想再著墨朋友的話題。


你是否也有過,跟他人傾訴自己對另一個人的感受時,內心偶爾出現「這樣很像在講別人壞話」的感覺?甚至事後又繼續跟被自己抱怨、說壞話的對象開心相處,而懷疑這樣的自己是不是不太好、不真誠,還很雙面呢?

如果你是第一次路過的讀者,這裡分享一個普通人,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本以為伴侶這次的低潮只是如常的人際挫折,後來我觀察到伴侶既想坦承對朋友的真實感受,又一邊拼命制止自己往壞裡講的行為,情緒充滿拉扯與糾結,因而陷入了內耗。


先說結論,我不認為伴侶傾訴不喜歡某人的某些地方,等於背地裡說別人壞話;事後又跟那個人很好,也不等於雙面不真誠,反而覺得是包容自我與他人的立體性。


伴侶過不去的地方,是想法被輕視

伴侶觀察到自己和朋友對話後,一直有個地方過不去。她越想越不對、越想越生氣,最後終於忍不住與我傾訴她的心情:

「我覺得是他先開頭問的,又不把我的想法當一回事,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沒興趣一開始就不要提啊⋯⋯」伴侶停了下來,像洩了氣一樣:「沒事,我覺得就是我自己不喜歡被那樣對待,可能只是想要他在意我看重的事吧?沒什麼好說的。」

「你想要他看重你的想法,這很正常啊,誰不想要想法被重視呢?謝謝你跟我分享你在意這件事,我覺得說出來很好,不會覺得沒什麼好說的。」我說。

「本來只覺得有點傻眼,但事後越想越氣,為什麼沒興趣還硬要問?問了又是那種輕蔑的態度,我真的過不去。」伴侶問:「我是不是很小家子氣?為什麼我會過不去?」

「他可能真的好奇才會問吧?只是回應不如你的預期,所以你有點失望嗎?但是我不覺得這樣很小家子氣,只覺得你很坦誠,看見自己對這件事的情緒。」我說。

「我覺得你說的對,我很失望。可能是他之前把話說得太滿,讓我相信他會好好接住我,但這次面具掉了,被我抓到了,一想到他之前的那些好可能也是假的,就覺得很恐懼。」


抱怨一個人還繼續當朋友,是雙面嗎?

「他會不會只是在你面前更自在了呢?所以放鬆地用他最自然的方式回應你?」我問。

「可能吧?但我就不想要被這樣對待。算了啦,沒事。我不想再講了,再講下去如果我哪天又跟他若無其事的一起大笑,那不就變成自己討厭的那種人了嗎?」伴侶突然話鋒一轉,像要將滿腦子的烏雲驅散般,搖搖頭不想再著墨朋友的話題。

「具體而言,『那種人』是哪種人呢?」我問。

「就是那種到處跟別人抱怨某某很討厭、一直說某某壞話,最後還是跟某某很要好的那種人。」伴侶補充道:「我每次聽完別人抱怨,沒多就又看他們玩在一起,我會很恐懼,這樣的人際關係好可怕,內心會一股噁心。」

「我懂你的意思了。你是擔心自己抱怨完之後,又跟對方親近,這樣會讓別人(我)覺得不太好嗎?」我問。

「對啊,你不覺得這樣很雙面嗎?」

「你內心的教官好嚴格吶。我覺得你很真誠,喜歡那麼真實、不喜歡也那麼真實,但兩者不用擇一呀。不用害怕自己不欣賞朋友的某一個面向,因為人是立體的,在一個人身上看見喜歡的地方和不喜歡的地方,這很正常。」我說。


真實的人際連結,源於坦誠的自我

我認為重要的是,伴侶直視了內心對朋友言行的反感,不逃避且轉化成「不喜歡被這樣對待的覺知」,這很了不起。於我而言,伴侶接下來就有選擇權了:「你打算怎麼安放這份感覺呢?你允許自己喜歡一個人的某些面向,也允許自己不喜歡他的另一些面向嗎?」

「嗯,我可能還是會情不自禁地跟他很要好。我就是這麼敏感,一旦露出對我不耐煩或是不在乎我感受的樣子,我就會很焦慮、很恐懼,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或不夠格,想法才被輕視。」伴侶補充說:「我的想法從小就一直被忽視,所以一遇到這樣的狀況就很焦慮。」

「你很厲害唷,誠實地看見內心的想法。但別忘了你也是立體的,你有恐懼的地方,也有可愛的地方,就像你允許自己喜歡朋友的某些地方,同時不喜歡朋友的另一些地方一樣,朋友也有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能成為朋友本身就是一種靠近的意願,相信朋友的選擇。如果最後真的不喜歡這麼敏感的你,那也只是個人意願,尊重囉。」我雙手一攤。

「尊重囉。」伴侶跟著雙手一攤,神情輕鬆起來:「我可能太恐懼一邊抱怨、一邊又裝得很要好的人,我會覺得很可怕,變成對人很沒安全感。不過你說的對,人是立體的,雖然情緒還過不去,但還是會想繼續跟他當朋友。」



小結

社會情境下,我們被教導要言行一致,彷彿喜歡一個人就要照單全部、討厭一個人就要切斷連結。若沒有保持「一致性」,就是個虛偽之人,不需要等到他人評判,內心的教官便幫自己貼上不誠實的標籤。我們都在努力成為值得信任的人,卻在關係矛盾時無法自處。

想保持內在「一致性」是美妙的,我認為伴侶對自我感受很誠實,不曾往「雙面」或「說別人壞話」的面向去思考她,只覺得她很在乎這個朋友,。因而不禁臆想:保持一致性的目的,或許不是抉擇對他人的喜歡或不喜歡,而是對自我的誠實或不誠實。

就像我喜歡伴侶對我的好,但不喜歡她拖拖拉拉害我遲到(突然抱怨起來的 me)XD。接受自己在她身上看見不喜歡的面向,同時又想與她生活,這是我的真實感受。

人是立體的、關係是流動的,於我而言,誠實不是固守非黑即白的一致性(那是信念的誤用),而是如實地看見當下流動出的感受。允許自己有負面感受、允許朋友有自己不喜歡的面向、允許自己喜歡部分卻不喜歡另一部分(當然不允許也沒關係),只有如實地接納內心真實的想法,才能夠不受恐懼支配,擁有真實的人際連結。


最後,我整理了 3 個「人際互動」相關的自我提問:

  • 當我抱怨某人時,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呢?
  • 我是否允許關係中保有立體與彈性,不固守一致性呢?
  • 如實地看見自己的感受,接下來我想如何安放這份感受呢?

期望與伴侶的對話,能帶給需要的陪伴者一點靈感。
如果你有想到「人際關係、接受抱怨、人我界線」等相關經驗,歡迎留言與我分享唷!


祝福路過的你:)


👼🏻【關於閒人】

因為憂鬱伴侶談及想要重新投胎時(對,就是那個意思),說了一句:「我覺得被療癒了,說不定可以幫到別人!」於 2021 年底閒人開始在 vocus 方格子寫作。期望透過分享我們的日常對話,能提供需要的陪伴者一點靈感。內容樸實無華但保證誠摯寫實。

👼🏻【主役題目】



❤️ 歡迎留下愛心鼓勵我
✅ 持續來點靈感按追蹤
👼🏻 成為伯樂支持我創作
你的每個行動都是我前行的燃料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8.6K會員
361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9/23
文章描述作者陪同伴侶重拍健保卡照片的經驗,伴侶對照片不滿意,作者在過程中反思自身溝通方式與陪伴的意義。文章探討了情緒溝通、伴侶關係中的誤解與解讀,以及如何在陪伴中保持理性與同理心。
Thumbnail
2025/09/23
文章描述作者陪同伴侶重拍健保卡照片的經驗,伴侶對照片不滿意,作者在過程中反思自身溝通方式與陪伴的意義。文章探討了情緒溝通、伴侶關係中的誤解與解讀,以及如何在陪伴中保持理性與同理心。
Thumbnail
2025/04/12
問完事的當下,伴侶感覺若有所思。終於在返家的路上,伴侶說:「其實我聽完一點都不療癒,覺得很沈重。我不知道怎麼辦,覺得很煩。」內容紀錄伴侶算命過後感到焦慮的時刻,並分享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2025/04/12
問完事的當下,伴侶感覺若有所思。終於在返家的路上,伴侶說:「其實我聽完一點都不療癒,覺得很沈重。我不知道怎麼辦,覺得很煩。」內容紀錄伴侶算命過後感到焦慮的時刻,並分享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2024/12/31
最後,所幸我們都還活著,生命還有機會為每個無法承受的當下,展示適用於每個階段的療癒訊息,進入我們的生活裡。
Thumbnail
2024/12/31
最後,所幸我們都還活著,生命還有機會為每個無法承受的當下,展示適用於每個階段的療癒訊息,進入我們的生活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身邊不乏經常抱怨的人,他們不斷抱怨只是想得到附和,對於別人提出的建議一律以各種合理或荒謬的理由否定。他們根本不想真正解決問題,否則直接跟問題來源溝通就好,何必跟完全無關的第三四五六者反覆訴說? 要是認為情人不夠體貼,直接告訴對方該怎麼做吧,每個人對體貼的定義也不同,他以為在你鬧情緒時讓你獨處是一種
Thumbnail
身邊不乏經常抱怨的人,他們不斷抱怨只是想得到附和,對於別人提出的建議一律以各種合理或荒謬的理由否定。他們根本不想真正解決問題,否則直接跟問題來源溝通就好,何必跟完全無關的第三四五六者反覆訴說? 要是認為情人不夠體貼,直接告訴對方該怎麼做吧,每個人對體貼的定義也不同,他以為在你鬧情緒時讓你獨處是一種
Thumbnail
曾經,以為自己人緣很好,故而跟朋友說了些體己的事,卻沒曾想....這番體己話,卻成了我和他的裂痕。 在第四者的嘴巴裡聽到一字不漏,我跟他講的那個秘密,卻讓我很受傷。 原來,我不是人緣好,原來,人家與我接近,只不過是想從我嘴裡得到更多的秘密,他想知道的秘密,而百般愚蠢無知的我,輕易的就把別人的秘密
Thumbnail
曾經,以為自己人緣很好,故而跟朋友說了些體己的事,卻沒曾想....這番體己話,卻成了我和他的裂痕。 在第四者的嘴巴裡聽到一字不漏,我跟他講的那個秘密,卻讓我很受傷。 原來,我不是人緣好,原來,人家與我接近,只不過是想從我嘴裡得到更多的秘密,他想知道的秘密,而百般愚蠢無知的我,輕易的就把別人的秘密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遇到困難時,常常會和自己對話。雖然自己可能會用一些負面的話來抱怨或是安慰自己,但最終,我們都知道,這些話其實是我們自己在和自己說話。無論如何,辛苦我了。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遇到困難時,常常會和自己對話。雖然自己可能會用一些負面的話來抱怨或是安慰自己,但最終,我們都知道,這些話其實是我們自己在和自己說話。無論如何,辛苦我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共感的背後可能是需要別人同樣這對待
Thumbnail
共感的背後可能是需要別人同樣這對待
Thumbnail
朋友W覺得沒辦法接受,他無法忍受事後才發現伴侶其實狀態很糟,而自己卻不知道。 同時也因爲這個憤怒的情緒,朋友Q在情緒上來時往往常出現較激烈的言詞,讓兩人陷入一個膠著痛苦的僵局。 你是否也曾遇到這樣的狀況,那這時候該怎麼辦?
Thumbnail
朋友W覺得沒辦法接受,他無法忍受事後才發現伴侶其實狀態很糟,而自己卻不知道。 同時也因爲這個憤怒的情緒,朋友Q在情緒上來時往往常出現較激烈的言詞,讓兩人陷入一個膠著痛苦的僵局。 你是否也曾遇到這樣的狀況,那這時候該怎麼辦?
Thumbnail
曾經有段時間,我只要與某位親友相處在同一個空間裡,他就會開始抱怨,哪位親友做得多過分、哪位親友多麼的不孝、哪位親友多麼的小氣….。如何面對身邊總是抱怨不休的人呢?閱讀這篇文章,找到解決的方法吧! 創建一個更愉快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曾經有段時間,我只要與某位親友相處在同一個空間裡,他就會開始抱怨,哪位親友做得多過分、哪位親友多麼的不孝、哪位親友多麼的小氣….。如何面對身邊總是抱怨不休的人呢?閱讀這篇文章,找到解決的方法吧! 創建一個更愉快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就是與你相處的「一切」都很好,可是在某一刻突然希望「不是你」了。
Thumbnail
就是與你相處的「一切」都很好,可是在某一刻突然希望「不是你」了。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常見的問題和困境,常發生在友情、愛情和家庭關係中。通過自身的體驗,學習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去處理人際關係中的衝突和矛盾,並學會適時退一步,以保持關係的和諧和長久。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常見的問題和困境,常發生在友情、愛情和家庭關係中。通過自身的體驗,學習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去處理人際關係中的衝突和矛盾,並學會適時退一步,以保持關係的和諧和長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