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沉迷與年輕人心理壓力:如何重塑健康的滑手機習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你或許有這樣的經驗: 滑手機找樂子,卻越滑越空虛; 朋友在社群上過得似乎十分精彩,自己卻反而懷疑:為什麼我還這麼累? 在台灣,一場社群+網路沉浸與 年輕人心理壓力升高的交錯,正在悄然形成新的社會現象。 --- 一、數據說明:社群滲透率高、心理壓力也在提升 根據報告,2025 年台灣約有 1 ,840 萬社群媒體使用者身份,佔總人口約 79.4%。 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凸顯:一項報導指出,台灣 2023 年青年(未成年與青年合併)自殺率已由 2021 年每十萬人約 4.5 人,上升至 2023 年約每十萬人 7 人。 學校壓力也是不容忽略的因素:據 Child Welfare League Foundation 的調查,超過一半(約 54.3%)的國中學生對未來感到壓力。 從這些數字可見:我們身處一個幾乎人人連網、社群活動高度活躍的時代,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年輕人的心理負荷也在不斷上升。 --- 二、社群滑「快」但壓力也「大」:為什麼? (1)比較與曝光加速 社群媒體讓我們看見他人最佳版的生活——朋友旅遊、美食、升學/就業光鮮畫面。長時間在這種「他人最好時刻」裡反覆滑看,很容易產生: 感覺自己好像差一截 「我為什麼沒那麼快/那麼好」的焦慮 忙於追尋「符合社群期待」的生活模式,而忽略內心感受 (2)資訊過載與即時回饋壓力 當滑動、點讚、留言變成習慣,你對「反應」的期待也在提升。缺乏回饋可能讓人覺得: 我是不是不重要? 我是不是不被看見? 加上疫情、競爭、升學/就業形勢變動等因素,心理負荷會疊加。 (3)學校、家庭、社群三方壓力齊聚 從學校角度看:國中學生「對未來壓力感」超過半數。從家庭/社會看:就業不穩、經濟變動、社會期待…這些都加大了年輕人的「內部焦慮」。當年輕人回到社群平台,期待休息,卻可能反而進入另一種「被看、被比較」的狀態。 --- 三、三個你可以立刻做的調整(讓滑手機變得更「健康」) 1. 設置「滑手機時間限制」 給自己每天社群滑動的固定上限,例如每晚滑 30 分鐘後切換為非螢幕活動:讀書、散步、談話。這樣可減少過度比對與心理負荷。 2. 主動關注自己而不只是他人 在你刷社群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現在看這個,是因為我需要什麼?」是打發時間?還是想找靈感?還是覺得無聊?有意識地轉換模式,讓滑動更為「選擇」而不是「機械」。 3. 建立線下支持與情緒出口 除了社群滑動,找一個你信任的人/社群(線上或線下)做情緒出口。當你感到焦慮或自我比較時,可以說出來。人與人的互動,是社群所無法完全取代的。 --- 四、我們能否重設「社群使用」的關係? 社群讓我們連結、讓我們看到世界,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不斷比較的自己」。 年輕人的世界,不僅是「滑得多」或「連得廣」,而是「滑得自在」與「看到真實的自己」。 當夜深人靜時,那句「我好累」可能不是因為工作,是因為「我的滑動餘額已滿,但我還在比對」。 我們不一定要離開社群,但或許該重新定義:滑動是為了「我」,而不是「我比別人」。 💬 互動提問: 你最近滑手機看到什麼讓你感覺「比不上」? 或是哪一刻你覺得「滑完了卻更累」? 留言告訴我—讓我們一起聊聊「滑動的感受」而不只是「滑動的表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各種奇怪的知識
4會員
49內容數
總之就是一直問AI事情然後覺得有趣就開始把它們PO出來了。
各種奇怪的知識的其他內容
2025/10/23
探討 Z 世代如何重塑職場價值觀,他們不再盲目追求高薪,轉而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穩定」與「工作的意義感」。文章提供臺灣年輕人在新職場趨勢下的卡位建議。
Thumbnail
2025/10/23
探討 Z 世代如何重塑職場價值觀,他們不再盲目追求高薪,轉而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穩定」與「工作的意義感」。文章提供臺灣年輕人在新職場趨勢下的卡位建議。
Thumbnail
2025/10/21
現代人面臨心理健康挑戰,AI 心理助手應運而生。本文深入探討 AI 心理健康在臺灣的發展現況、優勢與限制,並提供實用建議,解析未來三大趨勢:心理健康服務的 24 小時數位化、AI 助手的輔助角色、以及政策法規的挑戰。 AI 可作為求助的第一步,但人際連結與專業諮詢仍是關鍵。
Thumbnail
2025/10/21
現代人面臨心理健康挑戰,AI 心理助手應運而生。本文深入探討 AI 心理健康在臺灣的發展現況、優勢與限制,並提供實用建議,解析未來三大趨勢:心理健康服務的 24 小時數位化、AI 助手的輔助角色、以及政策法規的挑戰。 AI 可作為求助的第一步,但人際連結與專業諮詢仍是關鍵。
Thumbnail
2025/10/10
臺灣將於2025年實施碳費制度,此政策不僅是環保新里程碑,更將影響產業及職場結構。本文探討「永續(Sustainability)」如何成為未來十年的熱門關鍵字,介紹五種正在崛起的綠領職業,並分析綠色轉型對職涯的革命性影響。
Thumbnail
2025/10/10
臺灣將於2025年實施碳費制度,此政策不僅是環保新里程碑,更將影響產業及職場結構。本文探討「永續(Sustainability)」如何成為未來十年的熱門關鍵字,介紹五種正在崛起的綠領職業,並分析綠色轉型對職涯的革命性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現代人手機成癮成為一種危機,而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專家提出了一些關鍵建議,如何聰明使用手機,逐步戒除成癮。該建議包括改善使用習慣、限制使用時間、關閉通知等。本文探討了這些關鍵結論,並提出實際行動建議。
Thumbnail
現代人手機成癮成為一種危機,而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專家提出了一些關鍵建議,如何聰明使用手機,逐步戒除成癮。該建議包括改善使用習慣、限制使用時間、關閉通知等。本文探討了這些關鍵結論,並提出實際行動建議。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早睡早起,卻一直滑手機,結果隔天上班睡過頭遲到;想著要用功念書,卻忍不住一滑再滑,結果幾個小時就過去。 明明手機為現代人帶來方便的生活,但就是如此方便的手機,也令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若你曾經有過這些經驗,那麼你該看看這本書,讓你擺脫手機腦,找回人生的掌控權。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早睡早起,卻一直滑手機,結果隔天上班睡過頭遲到;想著要用功念書,卻忍不住一滑再滑,結果幾個小時就過去。 明明手機為現代人帶來方便的生活,但就是如此方便的手機,也令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若你曾經有過這些經驗,那麼你該看看這本書,讓你擺脫手機腦,找回人生的掌控權。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 1.老是刷社群、打遊戲的人 如果你老是刷社群、沉迷打遊戲,這本書將為你分享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提供一些解決方案。 ​ 2.想了解為什麼有人玩遊戲玩到瘋掉的人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 1.老是刷社群、打遊戲的人 如果你老是刷社群、沉迷打遊戲,這本書將為你分享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提供一些解決方案。 ​ 2.想了解為什麼有人玩遊戲玩到瘋掉的人
Thumbnail
我先聲明,其實我自己對手機還是有一定依賴,起床也還是會滑一滑手機的人,修行中。而這一篇反思,是我在看完B站上一條影片和留言區後,有感而發所以寫成。睡前或起床滑手機,是不是真的被大家妖魔化了?還是真的有壞處而需要慢慢改善?
Thumbnail
我先聲明,其實我自己對手機還是有一定依賴,起床也還是會滑一滑手機的人,修行中。而這一篇反思,是我在看完B站上一條影片和留言區後,有感而發所以寫成。睡前或起床滑手機,是不是真的被大家妖魔化了?還是真的有壞處而需要慢慢改善?
Thumbnail
該是面對手機成癮的壞習慣吧!看似一機掌握全世界,殊不知是越來越脫離現實。 「自己明明從以前就很愛看書,現在卻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專注。一讀到需要聚精會神的篇章,便把書丟在一旁。」
Thumbnail
該是面對手機成癮的壞習慣吧!看似一機掌握全世界,殊不知是越來越脫離現實。 「自己明明從以前就很愛看書,現在卻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專注。一讀到需要聚精會神的篇章,便把書丟在一旁。」
Thumbnail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以前下班後總是癱在沙發上滑手機,想停卻停不下來,總是告訴自己:在十分鐘就好,結果一個晚上就過了,是個重度手機依賴者,這本書幫助我更有意識地使用3C的產品 手機是偶爾用到、幫助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永不離身的配件,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意識地使用,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無意識地
Thumbnail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以前下班後總是癱在沙發上滑手機,想停卻停不下來,總是告訴自己:在十分鐘就好,結果一個晚上就過了,是個重度手機依賴者,這本書幫助我更有意識地使用3C的產品 手機是偶爾用到、幫助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永不離身的配件,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意識地使用,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無意識地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創作動機 現在有太多人生活在手機的世界中,整天滑的手機都不離手,這樣的生活是否正常呢?當然不正常。所以我們也要離開手機,過自己的生活。正視自己週邊的事物,而不光是沉迷在手機世界之中。別讓錯失恐懼症綁架你。 編曲 由於收集的片段比較多,在編曲上也顯得比較複雜。特別是FOMO這段,要如何處理才能讓
Thumbnail
創作動機 現在有太多人生活在手機的世界中,整天滑的手機都不離手,這樣的生活是否正常呢?當然不正常。所以我們也要離開手機,過自己的生活。正視自己週邊的事物,而不光是沉迷在手機世界之中。別讓錯失恐懼症綁架你。 編曲 由於收集的片段比較多,在編曲上也顯得比較複雜。特別是FOMO這段,要如何處理才能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