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好難啊怎麼辦?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前兩天的「小孩好難教?──給百種小孩的百種養殖攻略」講座裡,有開放一個線上提問的網址,這篇是對現場來不及提問的兩個問題來回應。
我先從下面這個比較長的問題開始:
某一天看到你的貼文有感:「你不必一定要有理由,你可以就是想要,但沒有理由。」

強調理性的討論→強辭奪理的競技場。我們對小孩可以用這種方式,但是對大人也是這樣嗎? 是不是有點一樣,又不一樣?

例如:小孩(或大人)可能還無法學會「隨時」理性討論,因為當時的生理或心理狀態不穩定,導致有時候做出看似「賴皮」的舉動。

我想到,我以前公司的會議討論裡面,當會議的意見相左時,雙方人馬各有堅持,最後老闆(主席)跳出來,宣佈用哪個方案,或是進行表決。

同樣的,當台灣的代議政治進行時,也常見意見分歧,A說他的,B說他的,然後各自跳針迴圈。接著,政黨協商,或進行表決。

我想問的是:
1. 如何從小孩子的討論改變,讓「未來」的討論有比較好的發展。
2. 面對意見分歧,對方跳針迴圈的說明自己的意見,無法接受你的討論,你會怎麼辦?
以下是我的回答:
有一些心理學的實驗結果,認為人大多數時候所下的決定,以及因此所說出的理由,都不是「理性」的,而是「先有直覺判斷,再找理由」(類似於合理化)。
這一點在小孩身上很常看到。假如小孩認為有權力的大人「已經決定了」,為了要說服大人改變他的決定,小孩常常會立刻開始找理由,有些理由看起來很像一回事,有些理由我們一看就知道是即時亂掰的。

先惜惜再講理

所以,假如我們希望跟小孩展開真正的理性討論,而不是「兩個不同的直覺判斷在用各種假理由辯論」,那首先我們要試著檢驗自己是否太常使用權力去決定我們跟小孩之間的事情,或者幫小孩決定太多事情,以至於我們跟小孩時常陷入這種權力爭奪的言詞爭辯裡。我在實驗你的心:你說有光就有光?這篇文章裡有提到這些實驗。
我覺得最好的做法,是在有情緒的時候都先不要講道理,大人可以的話就惜惜小孩,大人自己有情緒就先找別人惜惜自己,有力量以後再去惜惜小孩。在雙方都真正冷靜下來之後,再展開討論跟協商。通常這也都不是在「現場」了。另外,有一個比較事不關己的冷靜第三方來協助雙方辨認自己是不是被直覺「綁架」,也會有幫助。
至於跟大人之間的溝通,我覺得可以分成兩種面向來討論。第一種是要實質成果,另一種是希望真的有溝通。這用社會運動來比喻的話,前者就是要拿到實際上的進展,比方說立法進度或制度改變。這種時候的重點其實不是溝通,而是政治上的角力以及結果。
第二種是真心想要達到某種雙方都甘願的共識,我覺得把「溝通」的定義限定在這個範圍裡,會比較容易討論。在這種情況裡,我覺得面對大人就跟面對小孩沒兩樣了。至少有一方要有能力分辨對方當前是在「直覺判斷,再找理由」,還是真正有深思熟慮之後的「理性」。當發現對方只是在直覺判斷時,就要想辦法暫停對方的直覺,或者修改對方的直覺,而後者是一個很複雜浩大的工程。
暫停直覺,就是我前面說的「先惜惜再講理」。比方說我前天提到,有時伴侶之間的衝突不是真正的意見不合,而是覺得被冷落了,而找很多理由抱怨。在這種情況下,有用的做法是去親他(就是kiss),親到他的直覺軟軟的而更有彈性,在那之後再講道理就會比較有用,而不是在一開始就想要直接講道理分個勝負。

考慮對方的需求

直接講道理的話,對方的直覺會一直找理由,最後會發現根本無法討論。所以要先設法讓對方知道「我們是一國的,雖然我們現在的意見看起來不合,但至少我想要跟你一國,你可以相信我,而且我也願意作出退讓」。
我認為在這種狀況下,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溝通。我在【親職考古題】:惜惜治百病也有提過關於「先惜惜再講理」的建議。而我這裡「同一國」的意思,是想要達成共識的意思。也就是「除了考慮自己的需求,也會願意考慮對方的需求」
阿果小時候
以前天現場的狀況來舉例。我在一開場時積極傳達「我想要跟安靜聽演講的朋友同一國」的訊息,同時也試著傳達「我也想跟帶小孩來的朋友同一國」的訊息。然後我再表達「我希望兩邊的朋友可以一起同一國」的訊息。雖然最後效果可能有限,但大致上是這個意思。一個「我們一起為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舒適而妥協一點,好嗎?」的訊息。
另外還有個人提問:
要跟小孩雙向溝通,但是小孩現在還沒有很多的詞彙,那要怎麼溝通?
我還是想強調「惜惜治百病」的建議,溝通並不只是言語的交流,親親或抱抱也有促進溝通的效果。在小孩比較小、詞彙比較少的階段,大人更可能行使自己的權力,去為孩子決定事情,這時也要提醒自己,這樣做真的是對小孩「好」的嗎?對你和小孩的關係是「好」的嗎?
我前天也提過一個例子,在阿果還小的時候,他很不喜歡刷牙,所以我最後做的決定是「求他讓我幫他刷牙」。強迫他刷牙只會讓他反感,但放著讓他蛀牙不好,他不想要牙痛,我也不想讓他蛀牙,所以最後是我幫他刷。雖然常常也覺得不開心,但這樣做結果是好的。我在彼此衝突的真實利益有談過這段經驗。
等到他再大一點,可以「順利溝通」、瞭解為什麼要刷牙以後,我就不管他了,這是他的事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1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駿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管你幾歲了,在媽媽眼中你永遠是個孩子。」一直到將近四十歲這個年紀,在我嫌棄母親過度擔心而回嘴時,還是會聽到母親說這句話。許多的媽媽那麼想要介入小孩的人生,應該有許多原因,但我最近在書上讀到一個我完全沒想過的原因,對我來說非常有趣。
「你要『看懂』孩子的特質,不然會誤了小孩一生啊啊啊!」類似這樣的問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市面上也有不少人利用(甚至刻意製造)父母的擔憂,來販賣自己的「教養術」。所以,我想在這篇文章裡,提出一種跳出這些擔憂的建議。
在關於教育的各種議論裡,「教小孩尊重」大概令我覺得最煩躁的問題之一,追根究底來說,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尊重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無論是在有許多小孩的教育現場,或者家裡僅有一兩個小孩的教養現場,打人的孩子大概總是讓大人們特別擔憂操煩。在這篇文章裡,我要先試著說說常見的幾種看法與解決方式,最後再我的觀察與想法,並且提出在教育上我認為恰當的作法。
伴侶之間的理念不合是萬年考古題啊,雙親一說小孩就是該打,雙親二說小孩就是不能打;雙親二說小孩應該要在家自學,雙親一說小孩就是要去學校。假如像這樣「理念不合」到山崩地裂,究竟該怎麼辦呢?
最近我們家小孩的社會課老師帶他們讀大江健三郎的《孩子為什麼要上學?》,老師唸了第一篇故事給他們聽,那是一個關於「繼承的孩子」的故事。對身為父親的我來說,這故事已不僅僅是個比喻,但是,在為人父母的感受外,在這裡,我想要討論「學習」這件事。
「不管你幾歲了,在媽媽眼中你永遠是個孩子。」一直到將近四十歲這個年紀,在我嫌棄母親過度擔心而回嘴時,還是會聽到母親說這句話。許多的媽媽那麼想要介入小孩的人生,應該有許多原因,但我最近在書上讀到一個我完全沒想過的原因,對我來說非常有趣。
「你要『看懂』孩子的特質,不然會誤了小孩一生啊啊啊!」類似這樣的問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市面上也有不少人利用(甚至刻意製造)父母的擔憂,來販賣自己的「教養術」。所以,我想在這篇文章裡,提出一種跳出這些擔憂的建議。
在關於教育的各種議論裡,「教小孩尊重」大概令我覺得最煩躁的問題之一,追根究底來說,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尊重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無論是在有許多小孩的教育現場,或者家裡僅有一兩個小孩的教養現場,打人的孩子大概總是讓大人們特別擔憂操煩。在這篇文章裡,我要先試著說說常見的幾種看法與解決方式,最後再我的觀察與想法,並且提出在教育上我認為恰當的作法。
伴侶之間的理念不合是萬年考古題啊,雙親一說小孩就是該打,雙親二說小孩就是不能打;雙親二說小孩應該要在家自學,雙親一說小孩就是要去學校。假如像這樣「理念不合」到山崩地裂,究竟該怎麼辦呢?
最近我們家小孩的社會課老師帶他們讀大江健三郎的《孩子為什麼要上學?》,老師唸了第一篇故事給他們聽,那是一個關於「繼承的孩子」的故事。對身為父親的我來說,這故事已不僅僅是個比喻,但是,在為人父母的感受外,在這裡,我想要討論「學習」這件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平等對話的過程 老實說,讓我談如何教育小孩,確實有些困難。原因在於,我並不認為「教育」小孩是一種單向的教導或命令,而更像是平等對話的過程。我始終覺得,小孩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如同我們一樣,有權利做出自己的決定。我可以提供建議,但不能替他們做決定,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民主,是由『我』來決定『我』跟『群體』之間的關係。」---林秀幸 大概沒有人比小孩更常練習「協商」這件事了,另外一個常聽的說法則是「討價還價」。 小孩除了得經常跟大人「協商」之外,在自由遊戲的過程中也總是需要協商。不過,現代的小孩太少經歷「自由遊戲」,連遊戲都是滿滿的規條,早已不知協商為何物,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們為什麼問這麼多問題,以及幼教的教學方式。著重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平等對話的過程 老實說,讓我談如何教育小孩,確實有些困難。原因在於,我並不認為「教育」小孩是一種單向的教導或命令,而更像是平等對話的過程。我始終覺得,小孩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如同我們一樣,有權利做出自己的決定。我可以提供建議,但不能替他們做決定,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民主,是由『我』來決定『我』跟『群體』之間的關係。」---林秀幸 大概沒有人比小孩更常練習「協商」這件事了,另外一個常聽的說法則是「討價還價」。 小孩除了得經常跟大人「協商」之外,在自由遊戲的過程中也總是需要協商。不過,現代的小孩太少經歷「自由遊戲」,連遊戲都是滿滿的規條,早已不知協商為何物,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們為什麼問這麼多問題,以及幼教的教學方式。著重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