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關於生命體察、困境與情緒自主】 我參與《 TSOL Taipei情緒競爭力》工作坊的紀錄

自2016自國外返台之際,我當時面臨到一段感情的流逝與對方接下來分離的情緒焦慮,也因此我在此機緣之下接觸到了 艾倫‧狄波頓的這本書。

因此開始了一系列延續至今,

學習探查戀愛相對於自身生命哲思、情緒自主的學習旅程。


因為先接觸到這作者,所以開始好奇的研究起他的背景。(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會有的考察,作者背景出身往往可以讓我更深入的了解他們邏輯的產出過程),也更讓我訝異的是,如此有啟發教育性的機構竟然離我的家鄉如此近。當我看到TSOL跳出我的臉書業面時,那種內心的驚喜感(雖然還是很訝異臉書的演算法怎麼會知道要讓我看到),也因此我決定去台北市實地一探究竟。
此次參與為期兩天的二日工作坊是有關於職場勝出:情緒競爭力的探索。
(雖然我因時間配置上的安排只能參與第一天,即使如此我還是覺得此次收穫多多。)
為什麼呢?原因如下:

講師陣容堅強、課程安排有邏輯架構、互動氣氛歡樂活潑、可以更實地探知到對方。

我在此工作坊以前皆上過三位講師的課,其中Afra以嚴謹細膩的邏輯架構,帶領學員一系列的參與與體會自我架構的建立,不但幫助我們探掘情緒產生的原因(例如原生家庭、情緒繼承等等),也幫助我們以客觀的理論知識來看待此有關生命哲思的課題。
傳統上對於情緒的”管理”,較偏向自我省思的內省,但是在上完此課堂之後,我內心迸發出對於自身生命的哲思,也因此開始轉換視野與角度:

以情緒自主的掌握重新拿回對生命的詮釋權。


以往曾在學習投資理財的課上,會因為市場的關係接觸到一種組織:專門挑動妳的情緒,藉由心理學的初淺技巧,讓你產生社群歸屬感並與之認同,通常這類型的團體在每場活動與說明中,往往不完全教導資訊的如何有效獲取與辨別,只負責挑起、帶動當事人的情緒,簡言之,就是操弄情緒,選擇性地不教導讓長出辨別能力與自信心的根基–

自我知識的養成與邏輯性地思辨。

也正是因為這原因,多少人離開社團之後就功力大失,因為沒有自我根基。(因為那個信心的養成不是自己長出來的,也就變得依賴性很重。)
換句話說,只是讓自己的情緒被人操弄,卻始終沒有察覺自己早就把情緒的自主權交予對方了。


相較之下不同的是,TSOL的課程講的是〝體驗過程〞,給自己探索自己生命的可能。透過講師給的面向觀察(心理問題的試驗、知識架構的建立、自我聲音的聆聽練習、接納與覺察),讓自己有機會察覺,自我生命中種種不同的面相的多元與可能性。
你會納悶了解自己之後,對於職場、戀愛、生涯有什麼幫助嗎?

有的!幫助可大了。
在職場上,變得容易看清〝局〞,且了解到你商量溝通的對象是〝人〞。重新返回溝通的初衷不是要把對方或彼此逼入死胡同困境。了解自我情緒的產生與地雷點之後,我的同理心開始變的比較放得開,〝為什麼你做不到〞的強迫性焦慮與憤怒產生次數變少、覺察次數變多。
也是因此學到以較高的視野與角度來看待局面的困境與如何解決的可能性,了解到什麼是問題的本質,而什麼問題又不是真正的問題,只是某部分現象的產生(亦即真正的問題隱藏其後)。
不是學會解決問題,而是學到如何定義問題。其解決問題的角度自然會因此改變,因應而生。
不待在問題裡,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雖然問題不會自動解決,但至少不強迫自己硬留在僵局裡,硬用「硬要解決問題」的方式去解決每個僵局,與“解決”人的情緒產生,不但是行不通,也是粗暴的忽略與對待。
因為這部分的我有親身體驗過,而粗暴的做法往往在日後會日積月累地反撲回來,即使自己當下心裡不知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林佳儀 Lin ChiaY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