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外觀點2:我所見的宗教批判相關著作──李雅明《我看基督教:一個知識份子的省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桂冠圖書出版,2006年初版。2011年出修訂版。
本書作者李雅明是中華民國清華大學教授,曾任教物理系、材料科學系、電機系、電子工程研究所等系所,現今已退休。按其工作履歷,以台灣社會主流對「知識份子」的認定標準,作者確實是一位知識份子,無疑!「基督教歷史」與「批判基督教」並非其專業領域,只是業餘寫作的題材,但是作者相當投入,彷彿把上述題材當作第二專業,寫了一系列評論基督教的著作,有《出埃及:歷史還是神話?》、《我看基督教:一個知識份子的省思》、《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基督教的真相:探討與評論》。
由於作者認定基督教將會徹底改變中國的傳統國家性格,中國人(按作者政治立場,台灣人也算)一旦扔棄傳統的信仰與文化,改信其他宗教,原有的性質與風格將會喪失殆盡,而以儒家思想為根據的中國文化將會淪亡,所以作者想藉「探討與評論基督教」盡一份炎黃子孫當盡的責任。
這本書是李雅明一系列寫作的開頭之作。我讀了幾遍,雖然不大認同他對基督教的評論,仍對他著作所展現的野心,以及論點的嚴密,印象深刻而且相當驚嘆!因為不論是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傳播、派別、教義,還是評判「耶穌」被釘十字架前的言行、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分歧、基督教對世界的負面影響、科學與基督教的真實關係,以及歐美學界對「耶穌」、「基督教」、「聖經」的研究概況等知識,作者幾乎都涉獵,而且有條不紊呈現在讀者眼前。
我試圖想找出這本書的bug,不過至今沒有真正成功,仍在努力!
對於無神論、改信他教的前基督徒、嫌惡基督教的您而言,這本書也許會讓您感到安慰,甚至開心,因為難得有人與您對基督教的觀感一致。
對於教外人(包括我) 與信仰不怎麼堅定的基督徒來說,這像一個督促我們用功閱讀聖經與基督教相關書籍的警示燈!
至於虔誠信仰基督教或是猶太教的人,這本書在您的眼中,應該是一塊個人信仰的試金石,或是「屬靈戰爭」裡敵方吹響的一聲號角吧?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由於這些著作絕大部分是用中文以外的語文寫作,除非我們具有精湛的英文閱讀能力,不然必須透過翻譯才能接受,但如此一來就受制於出版社的各種出版考量──盈虧、教界的反應。中華民國治下的台灣,我們能看到的東西其實少的可憐!為了方便交流,我寫下我所讀過的研究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對有興趣的人產生一點幫助!
作者將耶穌當作歷史人物研究,根據自身長年閱讀聖經的經驗,參照其他聖經學者的研究、古羅馬帝國的文獻,以及各種歷史考証,提出迥異於教會對「耶穌」的詮釋。
一、 〈創世紀〉的內容非常龐雜,讀起來也非常精彩,許多大家熟悉的故事,例如上帝創造世界及天地萬物、亞當夏娃犯罪被逐出伊甸園、該隱謀殺親弟弟亞伯、出埃及記等,都是出自這個部分。 閱讀〈創世紀〉時,我最震驚的是耶和華的性格,祂不是一個公正無私、仁慈無邪的神,反而是一個極度偏心、心胸狹隘、喜怒無常的神。祂
中文的書名似乎不太合乎原書名的意思。作者敘述陶比奧古墳的開挖經過,以及推斷其為耶穌家族墓穴的理由──墳穴所在地、墓穴骨棺及其上的名字。作者的假設還需要更多歷史文獻及出土文物,才有辦法進一步驗證。
原書名:Philip Jenkins "The Next Chrishtendom:The Coming of Global Christianity" 作者努力向我們陳述基督教在亞、非、拉丁美洲、印度等區域的快速發展,以及這些區域基督宗的特色,尤其是那些有別於歐美各國基督教的發展趨勢及影響力。
這是余杰個人的散文集,也是閱讀聖經以後的心得筆記。涉及的議題相當廣泛,有信仰、人生、文化、教育等等。難得的是,余杰對《聖經》的熱愛,以及對其他醜惡人事物的平和態度,不偏激而不做作。
由於這些著作絕大部分是用中文以外的語文寫作,除非我們具有精湛的英文閱讀能力,不然必須透過翻譯才能接受,但如此一來就受制於出版社的各種出版考量──盈虧、教界的反應。中華民國治下的台灣,我們能看到的東西其實少的可憐!為了方便交流,我寫下我所讀過的研究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對有興趣的人產生一點幫助!
作者將耶穌當作歷史人物研究,根據自身長年閱讀聖經的經驗,參照其他聖經學者的研究、古羅馬帝國的文獻,以及各種歷史考証,提出迥異於教會對「耶穌」的詮釋。
一、 〈創世紀〉的內容非常龐雜,讀起來也非常精彩,許多大家熟悉的故事,例如上帝創造世界及天地萬物、亞當夏娃犯罪被逐出伊甸園、該隱謀殺親弟弟亞伯、出埃及記等,都是出自這個部分。 閱讀〈創世紀〉時,我最震驚的是耶和華的性格,祂不是一個公正無私、仁慈無邪的神,反而是一個極度偏心、心胸狹隘、喜怒無常的神。祂
中文的書名似乎不太合乎原書名的意思。作者敘述陶比奧古墳的開挖經過,以及推斷其為耶穌家族墓穴的理由──墳穴所在地、墓穴骨棺及其上的名字。作者的假設還需要更多歷史文獻及出土文物,才有辦法進一步驗證。
原書名:Philip Jenkins "The Next Chrishtendom:The Coming of Global Christianity" 作者努力向我們陳述基督教在亞、非、拉丁美洲、印度等區域的快速發展,以及這些區域基督宗的特色,尤其是那些有別於歐美各國基督教的發展趨勢及影響力。
這是余杰個人的散文集,也是閱讀聖經以後的心得筆記。涉及的議題相當廣泛,有信仰、人生、文化、教育等等。難得的是,余杰對《聖經》的熱愛,以及對其他醜惡人事物的平和態度,不偏激而不做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天心:假如我們研究出某個經學家對經只有信仰,那麼他大概不能稱為有學問了吧。這會不會跟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很像,當我們拿西方那套東西去套古人,發現套不上去啊,他們就不會那樣子思考,就沒結論了。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很久以前介紹了第一卷,今天來介紹第二卷(好多年前就看完,其實第三卷也看完了)。 第一卷的內容,歷史期程大概從遠史時期到3500~4000年前左右,因為宗教理念不是一刀切斷的東西,而是不斷傳承演化的,所以時間大概是這樣。 第二卷占比較大篇幅的,就是印度地區的發展跟中東地區的演變……其實就地區而言跟
Thumbnail
這本書有意思,雖說看書名像是某種神學書籍,其實算是某種複合類型,其實包不少台灣歷史,尤其是教會史。 當然還有台灣政治運動的內容,畢竟書名就有政治兩個字,而且作者還是台灣有名的宗教歷史董芳苑牧師。 本書內容有點雜,而且有重複內容,因為這本書事由董牧師過去的一些演講告、短文彙整起來的,在同一個主題的
話說在前頭,這本書非常不易讀,不是翻譯的錯,而是原文就有非常高的資訊密度,而且相當學術性,沒有一定的前導知識,讀起來會相當累人,我就讀了好久,還要查其他資料,所不會推薦給一般對教會使有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非常精彩,含金量非常高啊!或許神學生可以讀一下這本,更推薦給牧師讀就是了(福音派路師尤其需要,
Thumbnail
我是2011年元月2日受洗成為基督徒。受洗之後承蒙一位有學問的牧者介紹我去研讀一部書,書名是:《聖經探索:世界智慧寶藏之鎖鑰》("God’s Plan For Man: The Key to The World's Storehouse of Wisdom"),我真的跑去書房找,果然找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天心:假如我們研究出某個經學家對經只有信仰,那麼他大概不能稱為有學問了吧。這會不會跟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很像,當我們拿西方那套東西去套古人,發現套不上去啊,他們就不會那樣子思考,就沒結論了。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很久以前介紹了第一卷,今天來介紹第二卷(好多年前就看完,其實第三卷也看完了)。 第一卷的內容,歷史期程大概從遠史時期到3500~4000年前左右,因為宗教理念不是一刀切斷的東西,而是不斷傳承演化的,所以時間大概是這樣。 第二卷占比較大篇幅的,就是印度地區的發展跟中東地區的演變……其實就地區而言跟
Thumbnail
這本書有意思,雖說看書名像是某種神學書籍,其實算是某種複合類型,其實包不少台灣歷史,尤其是教會史。 當然還有台灣政治運動的內容,畢竟書名就有政治兩個字,而且作者還是台灣有名的宗教歷史董芳苑牧師。 本書內容有點雜,而且有重複內容,因為這本書事由董牧師過去的一些演講告、短文彙整起來的,在同一個主題的
話說在前頭,這本書非常不易讀,不是翻譯的錯,而是原文就有非常高的資訊密度,而且相當學術性,沒有一定的前導知識,讀起來會相當累人,我就讀了好久,還要查其他資料,所不會推薦給一般對教會使有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非常精彩,含金量非常高啊!或許神學生可以讀一下這本,更推薦給牧師讀就是了(福音派路師尤其需要,
Thumbnail
我是2011年元月2日受洗成為基督徒。受洗之後承蒙一位有學問的牧者介紹我去研讀一部書,書名是:《聖經探索:世界智慧寶藏之鎖鑰》("God’s Plan For Man: The Key to The World's Storehouse of Wisdom"),我真的跑去書房找,果然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