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為了準備國中教甄,我讀了教育史、教育概論、教育心理學等科目,摸了、翻了不少書。在教育史方面,我發現一件很可怕的事……
中國古來的教育思想、教育史,不但有多種專書,而且還有眾多海內外的學者投入研究,例如:台灣的周愚文、伍振鷟等,及眾多中國、海外的學者。坊間不同版本的「教育概論」,教育史的部分幾乎有西方及中國的教育史介紹。反觀,台灣教育史的專書、學者,以及出現在「教育概論」教育史部分的篇幅,不論質與量,與中國教育史相較,完全不成比例!即使有提,台灣二戰以前的教育史不是被省略,就是被草草帶過,聊備一格。
所以我認為真正的問題在:
1.台灣的教育史方面,如果台灣的人不讀、隨便讀,台灣教育史將趨於沒落,即使加上零星出於研究、興趣或統戰目的而閱讀、鑽研的外國讀者,恐怕也難挽頹勢,畢竟台灣不像美國、歐洲、中國,過往或是現在對其他國家具有強大到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很難讓更多其他國家的人出於好奇、興趣而自發閱讀。
2.中國的教育史方面,清末以前的部分,量,沒問題,大家根本不用擔心它會「失傳」或成為「絕學」!每一本中國教育史、大多數教育概論會寫,考生必讀,除非等著落榜。質的話,我看的不夠多,無法評論,只能說這種研究考驗了中、港、台等地學者的民族主義、文言文解讀能力、理性與研究功力。
倒是「清末新政」至1949年中國本土的政權更替這段時期,雖然有書,而且教育概論也會談及,但談論的是滿清朝廷、北洋政府、北伐後民國政府的所作所為,中共的部分被整個省略,或是草草帶過。
至於中共在建國之前解放區內的教育措施,以及1949年後的所為……我雖沒讀到這些,但我相信:中國學者執筆的教育概論、中國教育史、中國近代/近現代/當代教育史之類的書,一定會大談特談,而且是對岸的師範生必修、必讀、必考的東西,沒有「失傳」之虞。書籍、文章飄洋過海來到台灣,這才成了相對冷門、乏人問津的東西。
總之,台灣的師範生、業餘讀者及考生(包括我),對中國教育史的閱讀及了解程度,我的推測是……
1.上古到清末---如果用功唸或準備考試,通常會唸的很熟,知道的很詳細,不然無法應付考題。
2.清末到1949年之間的發展,由於不是教甄、教檢教育專業科目的重點,所以我合理推測……自己跟多數考生大致知道滿清朝廷、北洋政府、北伐後民國政府施行哪些學制改革,但其他方面所知不多,除非出於好奇、自身的研究領域或修課,會深入研讀,懂的比較多。
3.中共在建國之前解放區內的教育措施,以及1949年後的所為----如果要深入了解,最好閱讀中國學者、台灣/國外這方面領域的專家所寫的中國教育史、相關書籍及文章(包括網路文章)。也許這些在台灣社會比較冷門,比較乏人問津吧?
以上僅是我主觀的臆測,及不甚嚴謹的論述。實際情況恐怕要勞煩教育學院的師生去做大規模的問卷調查,以及使用質的研究法進行更精確的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