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同事-「三要三不要」原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到工作場域的夥伴(包括位階相同的員工,位階較高的主管,位階較低的下屬等,以下統稱為「同事」)頻繁離開座位出入廁所,或常拿起手機處理工作以外的事情,或你發現他神色有些緊繃、眉頭深鎖,這時,你知道要關心他一下,也知道關心同事的作法很多,可能有邀同事喝下午茶、下班一起聚餐或運動或唱歌、帶同事喜歡的飲料給他幫他打氣、提醒同事記得吃飯或休息、說笑話緩和辦公室氣氛、說同事好話、邀同事起身伸展運動一下等,但困難的是,當你有機會跟同事私下聊心事,你要怎麼跟同事聊,才能讓同事感受到被關心、被理解,降低同事想不開的念頭呢?
  和同事聊心事時,只要把握以下三要三不要原則,相信你也可以成為營造幸福職場的小幫手,並降低同事的自殺風險。
三要:要詢問狀況、要回應情緒、要轉介專業
一、要詢問狀況:主動關心與詢問的內容包括最近的身體狀況、工作狀況,更熟一點的同事,你還可以再進一步關心感情狀況、家庭狀況。具體的問句可以像是:「健康報告結果出來怎麼樣?」「你吃飯了嗎?」「你看起來好累,你最近睡得好嗎?」「上次那個______(舉凡:專案、會議、報告等同事負責的業務內容)進行/處理得還好嗎?」「你跟你男友後來有和好嗎?」「你_____(舉凡:爸爸、媽媽等同事家中生病的家人)後來身體有比較好嗎?」別忘了問完以上狀況,都要多問一句:「那你現在的心情是什麼?」關心同事的感受。
二、要回應情緒:回應情緒,就是指有同理心且真誠的回應。問完同事的生活近況後,必須要同理且真誠地回應,才能讓同事覺得:「我被理解了」、「他懂我在說什麼」、「他沒有覺得我很怪」,才可能說更多心事讓你知道,同事說出更多心事的過程,也有助於釐清當下的困境是什麼,進一步解決問題。具體的回應句子像是:「難怪你會這麼_____(舉凡:生氣、難過、痛苦、煩躁等情緒形容詞),我可以理解」、「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也會很____(舉凡:難受、痛苦、鬱悶、無助等情緒形容詞)」
三、要轉介專業:
當你發現你已經詢問狀況也回應情緒,同事內心的困擾仍舊長達一兩週無法解除時,或者你觀察到同事工作效率已經下降,就可以提醒同事尋求專業協助,主動到各縣市心理衛生中心或諮商機構、醫療院所進行心理諮商或治療,及早處理情緒的困擾,不致讓情緒困擾演變成自殺的想法與行動。
三不要:不要經驗分享、不要急著打氣、不要太快給建議
上述「三要」,是你要做的事。接下來的「三不要」,是我們常見但不妥的回應,如果你經驗分享或急著打氣或太快給建議,同事可能有的反應是:「我跟你不一樣」、「你不了解我,我不想再跟你說了」、「你做得到,我做不到,我好糟糕」。所以請大家記得以下「三不要」,會讓同事的心情更糟,更不願找你聊,讓問題更惡化。
「一不要」、不要經驗分享:
當同事跟你說生活中的困難,你想要幫他解決問題,於是回應:「我過去也是跟你一樣遇到______,後來我做了_______情況就變好」、「我都會做_______」。
「二不要」、不要急著安撫:
當同事跟你說生活中的困難,你可能很焦慮,急著安撫同事心情,回應:「我相信你可以(度過難關、克服挑戰)的」、「不要想那麼多」、「沒必要那麼______(舉凡:難過、傷心、緊張等形容詞)」、「這件事沒那麼難」、「沒有這麼嚴重」、「睡一覺起來就沒事了」。
「三不要」、不要太快給建議:
當同事跟你說生活的困難,你回應:「你就_______(提供做法)就好了」、「你應該要_________(提供做法)」、「那就_________(提供作法)」。
備註:此文為作者初稿,較像是文宣宣導用語,目的為讓各位讀者輕鬆閱讀、琅琅上口、方便記憶。潤飾、修訂後的文稿版本有發佈在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網站,該版本的寫作角度較為口語化,帶有與讀者對話的語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閱此連結參考 https://tspc-health.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3062969ED100D2F1&sms=BA9C88D763D8B137&s=F2E6C846D090002C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讓各位老師和助人工作者頭痛的不一定是孩子狀況,反而可能是「不曉得如何回應家長」。以下結合過去自身和家長合作的經驗和EFT取向的的人本觀點,簡述一下與家長工作的步驟與原則,提供各位學校工作的老師與助人工作者參考~
  某日本獅聽了「整理師」何安蒔老師的演講,突然意識到居家環境的整理絕對可以連結到自己與物品的關係,還有更重要的,自己和家人的關係。   聽完那場演講後,本獅從心理學觀點出發,整理出六點「居家+心理空間整理」要點供各位將要過年大掃除的讀者們參考,對整理環境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來看一下吧!
在「82年生的金智英」此部電影中,女主角生完小孩,在家擔任全職家庭主婦一段時間後,開始思考是否要返回職場工作,然而,在著手進行復職的過程,也遭遇一些難題。 究竟女性如何在家庭、工作兩方面取得平衡,甚至兩得意?且讓我們聽聽諮商獅怎麼說吧!
  電影中的金智英,相當傳神地演出了大家俗稱「多重人格」的疾病,也就是目前DSM診斷系統下的「解離性身分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因為大家比較容易把「多重人格」跟「精神分裂」搞混,所以這一篇就簡單地幫大家區別一下這兩種精神疾病喔!
  這年頭來,若要想改變生活,通常就要用吵吵嚷嚷的方式,例如上街頭抗議,用各種網路媒體來讓全天下人看得見自己所關注的公共話題,會吵的小孩有糖吃,在職場上似乎也可能有會吵的員工可以搏取更多薪資或福利等案例發生。 且讓我們靜下來,仔細想想安靜後面蘊含的意義。   
這篇文章,沒有太多摘要和簡介, 只希望能為悲傷失落的你, 帶來一些沉澱的空間。 ─謹以此文 送給不曉得如何度過十二月的朋友們─        
        最讓各位老師和助人工作者頭痛的不一定是孩子狀況,反而可能是「不曉得如何回應家長」。以下結合過去自身和家長合作的經驗和EFT取向的的人本觀點,簡述一下與家長工作的步驟與原則,提供各位學校工作的老師與助人工作者參考~
  某日本獅聽了「整理師」何安蒔老師的演講,突然意識到居家環境的整理絕對可以連結到自己與物品的關係,還有更重要的,自己和家人的關係。   聽完那場演講後,本獅從心理學觀點出發,整理出六點「居家+心理空間整理」要點供各位將要過年大掃除的讀者們參考,對整理環境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來看一下吧!
在「82年生的金智英」此部電影中,女主角生完小孩,在家擔任全職家庭主婦一段時間後,開始思考是否要返回職場工作,然而,在著手進行復職的過程,也遭遇一些難題。 究竟女性如何在家庭、工作兩方面取得平衡,甚至兩得意?且讓我們聽聽諮商獅怎麼說吧!
  電影中的金智英,相當傳神地演出了大家俗稱「多重人格」的疾病,也就是目前DSM診斷系統下的「解離性身分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因為大家比較容易把「多重人格」跟「精神分裂」搞混,所以這一篇就簡單地幫大家區別一下這兩種精神疾病喔!
  這年頭來,若要想改變生活,通常就要用吵吵嚷嚷的方式,例如上街頭抗議,用各種網路媒體來讓全天下人看得見自己所關注的公共話題,會吵的小孩有糖吃,在職場上似乎也可能有會吵的員工可以搏取更多薪資或福利等案例發生。 且讓我們靜下來,仔細想想安靜後面蘊含的意義。   
這篇文章,沒有太多摘要和簡介, 只希望能為悲傷失落的你, 帶來一些沉澱的空間。 ─謹以此文 送給不曉得如何度過十二月的朋友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展現同理心的方法是 講出他的感受 "你的一定覺得….對吧" 或者 "那他這樣你是什麼想法啊" 我自己覺得是給他空間跟時間 把他想說的說出來 然後也不對她說的事情做出批判 這個時候就是不要選邊站 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他講的是不是真實的狀況
仔細聆聽內容是首要任務 先聽聽看同事的內容到底是抱怨還是真的有所問題 像是如果內容涉及性騷擾、或者生命安全那這無庸置疑的是必須要主動通報的 但無論如何在這之前,我都會告訴同仁 讓我們幫你 仔細地告訴同仁,如果申訴之後 你會得到什麼幫助 站在他的立場跟她說話 我覺得這很重要
Thumbnail
生活中常常會發生令人沮喪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透過調整情緒和觀點來改善心情。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同事間風波的故事,並提供了幾個做情緒的主人的方法,包括深呼吸和說出不快的原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如何處理與同事相處時的情緒控制問題,並提出了建立條列問題的能力和掌握事情狀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面對朋友或家人的傾訴時,給予建議和陪伴都同樣重要。然而,錯誤的「勸告」可能對關係造成傷害。三個步驟可以幫助有效勸告,包括多問開放式問題、描述感受以及關注對方面臨的困境。
Thumbnail
回應親友反覆的負面情緒需要耐心、理解和同情,讓他們感覺到你在聽他們的話,不要試圖解決他們的問題,並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也有助於維持良好的關係。
Thumbnail
「 我想請問你,在現場如何處理「別人情緒」爆發,自己如何能打開自己的保護基制?」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收到諸如上述各式各樣的問題。 比較沒經驗的時期,我常常會滿腔熱血的幫忙,可是..................
Thumbnail
你有遇過那種抱怨個不停,遇到什麼事情都唱衰,又不提出解決方案的同事嗎?還是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懂,超愛打斷別人講話卻拒絕聆聽的同事?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那種嘴巴上答應你會完成工作,卻故意擺爛放著不做,害你們團隊整個開天窗的人? 遇到這種同事大家都怎麼應對呢?以前我如果遇到難相處的同事,都會秉著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聚會上想要跟大家聊天,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發出一些無聊的聲音;或者你在工作上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卻不小心得罪了同事或老闆,讓自己陷入困境;或者你在跟朋友或家人溝通時,卻因為一句話引起了爭吵或冷戰,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緊張。人活著,就會有對話,因此溝通是不可或缺的社交行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展現同理心的方法是 講出他的感受 "你的一定覺得….對吧" 或者 "那他這樣你是什麼想法啊" 我自己覺得是給他空間跟時間 把他想說的說出來 然後也不對她說的事情做出批判 這個時候就是不要選邊站 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他講的是不是真實的狀況
仔細聆聽內容是首要任務 先聽聽看同事的內容到底是抱怨還是真的有所問題 像是如果內容涉及性騷擾、或者生命安全那這無庸置疑的是必須要主動通報的 但無論如何在這之前,我都會告訴同仁 讓我們幫你 仔細地告訴同仁,如果申訴之後 你會得到什麼幫助 站在他的立場跟她說話 我覺得這很重要
Thumbnail
生活中常常會發生令人沮喪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透過調整情緒和觀點來改善心情。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同事間風波的故事,並提供了幾個做情緒的主人的方法,包括深呼吸和說出不快的原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如何處理與同事相處時的情緒控制問題,並提出了建立條列問題的能力和掌握事情狀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面對朋友或家人的傾訴時,給予建議和陪伴都同樣重要。然而,錯誤的「勸告」可能對關係造成傷害。三個步驟可以幫助有效勸告,包括多問開放式問題、描述感受以及關注對方面臨的困境。
Thumbnail
回應親友反覆的負面情緒需要耐心、理解和同情,讓他們感覺到你在聽他們的話,不要試圖解決他們的問題,並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也有助於維持良好的關係。
Thumbnail
「 我想請問你,在現場如何處理「別人情緒」爆發,自己如何能打開自己的保護基制?」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收到諸如上述各式各樣的問題。 比較沒經驗的時期,我常常會滿腔熱血的幫忙,可是..................
Thumbnail
你有遇過那種抱怨個不停,遇到什麼事情都唱衰,又不提出解決方案的同事嗎?還是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懂,超愛打斷別人講話卻拒絕聆聽的同事?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那種嘴巴上答應你會完成工作,卻故意擺爛放著不做,害你們團隊整個開天窗的人? 遇到這種同事大家都怎麼應對呢?以前我如果遇到難相處的同事,都會秉著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聚會上想要跟大家聊天,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發出一些無聊的聲音;或者你在工作上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卻不小心得罪了同事或老闆,讓自己陷入困境;或者你在跟朋友或家人溝通時,卻因為一句話引起了爭吵或冷戰,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緊張。人活著,就會有對話,因此溝通是不可或缺的社交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