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為什麼嬰兒床上有針、寶寶背上有刺,明明都睡著了、一放床就哭醒!

本篇文章 apple podcastspodify 用聽的
好不容易把寶寶抱著哄到熟睡,彷彿端著剛做好的嫩豆腐,輕手輕腳、呼吸都暫停地想要放回嬰兒床上,結果,寶寶與嬰兒床才接觸到0.001平方公分,這麼一瞬間,寶寶開始嚎啕大哭,剛剛又抱又哄的三十分鐘,瞬間付之一炬!
這個「嬰兒床上有針、寶寶背上有刺」的場景,是不是常常出現在你家?!
超級疲倦又無助的你,只好上網求救,發現好多過來人有同樣的經驗,他們告訴你,這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緣故。但是,你心中充滿疑問,明明從來沒有對寶寶不理不睬,每日每夜的陪伴也一點也沒有少,更是認真回應寶寶各種需求、擁抱更是沒有少過,為什麼每次睡覺時,寶寶還是會缺乏安全感呢?
首先,語嫣要和有相同困擾的家長說聲:「辛苦你們了!你們已經是寶寶最夠好的家長,提供寶寶滿滿的愛,這些寶寶都知道的!」
在這種睡眠狀況中出現的安全感缺乏狀態,並不是指「孩子和家長之間,缺乏健康安全依附關係中的『安全感』」。
這種睡眠狀況中的安全感,指的是人類在於判斷自己生命是安全的、還是受到威脅的,是生存機制上的安全感。
聽起來怎麼感覺愈來愈嚴重,請不要慌張,待我娓娓道來。
人類是在近一百年才步入工商業社會的,在這之前的農業社會、或是更早期住在山洞的時代,如果一個人在入睡時的狀態和中間醒來的狀態,發現有明顯異狀,通常都是危險入侵狀態。
為了能夠在危險狀態中存活,身為無法自我保護的寶寶,必須用大哭的方式提醒成年人記得帶他離開危險的環境、提供他保護。
為了確保自己安全而哭醒的寶寶
這個「發現環境明顯異狀、辨識危險」的機制,已經深深地在人類的基因裡面了!也因此,即便現在是工商業社會,在寶寶睡眠時間裡,顯少會遇到外敵入侵的狀況,寶寶依然保有這個自我保衛生存機制,當寶寶發現自己在入睡前、和中間昏昏沈沈醒來時的外在環境狀況改變了,不論是本來睡在媽媽的懷裡變到了嬰兒床裡,或是陪睡的媽媽不見了,寶寶必須為了自己的安全,趕緊清醒大聲哭喊,讓成年人出現帶他離開危險的環境。
這個狀況,並不是寶寶睡眠時間缺乏良好安全依附關係的安全感,更不是因為他是高需求寶寶,單純只是因為他的生存法則告訴他:現在很危險,必須感到不安全,並且求救。
每個人入睡後,都會在睡眠週期結束後,偶爾半夢半醒的看看環境、再重新入睡。寶寶的睡眠週期比成年人短,所以一夜好眠裡,成年人可能只醒來1~2次,而寶寶可以經過至少4個睡眠週期。
嬰兒的睡眠週期為45-50分鐘,約莫到13歲左右,孩童的睡眠週期會逐漸接近成年人
當睡眠週期連接的過程中,半夢半醒的寶寶發現入睡環境狀況和現在的環境狀況不一樣了,當然趕緊危機處理,速速清醒哭喊救兵!
而常常發現入睡狀況、和睡眠時間中的狀況存在差異的寶寶,會為了維護保自身安全,會不斷的把自己從睡夢中叫醒,確保自己沒有深陷在危險當中,或是呼喊救兵,讓原本安全的入睡狀況,重新出現,才能安心地繼續入睡。
這也是為什麼,當爸爸媽媽使用奶睡、抱睡、拍拍睡、陪睡的方式讓寶寶入睡後,常常會遇到一放上嬰兒床寶寶就哭醒,或是剛躡手躡腳要離開房間,就被寶寶發現、寶寶大哭,但只要再度提供一樣的奶睡、抱睡、拍拍睡、陪睡,就又可以讓寶寶重新入睡,最後只好做出:「嬰兒床上有針、寶寶背上有刺」、「遇到高需求寶寶只能抱睡」、「寶寶夜驚」或是「寶寶缺乏安全感更要抱好抱滿」的結論。
這個狀況也會發生在由媽媽協助入睡的寶寶,半夜哭醒,卻無法在爸爸的協助下重新入睡。
這並不是因為寶寶只認媽媽,或是太黏媽媽,單純是他入睡的環境是有媽媽在的,現在媽媽不在了,這個差異讓他感覺到環境是不安全的!
所以,真的不是嬰兒床上有針、不是寶寶背上有刺、也不是缺乏安全感、不是夜驚、更不是寶寶只黏媽媽,寶寶只是想要確定自己是安全的,需要家長要提供一致的睡眠環境:入睡的情況、和每次寶寶中間半夢半醒之間、都提供一樣的環境,和睡眠狀況。
說了這麼多,最好的方式就是認命的維持寶寶睡眠狀態的一制性,在寶寶半夢半清醒之間,趕快用相同的方式讓寶寶看到原本入睡的狀態,讓他安心的繼續睡;怎麼入睡的,就怎麼樣再重新協助他入睡。
抑或是在一開始入睡方式,就是讓寶寶在清醒的時候躺在嬰兒床裡,在床上自己睡著,他中間微清醒時,一樣是一個人在嬰兒床裡,不會覺得狀態改變,就可以安心得自己重新入睡,寶寶就可以一夜好眠睡過夜。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本篇文章 apple podcastspodify 用聽的。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拍手5下跟分享
記得給糖果家好好睡的Podcast五顆星唷!也要追蹤糖果家好好睡閱讀寶寶睡眠、教養、閱讀的分享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