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常常練習挫折挑戰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為跳跳糖上不去的盪鞦韆
我堅持不過度幫忙孩子,尤其是遊戲,我相信他可以做到的,就是適合他的,他做不到的,表示他還不適合玩。
例如公園裡的溜滑梯、翹翹板、搖搖馬,我都不會抱他上去玩,跳跳糖一歲半左右,我們在公園的時候,他很常會想要到搖搖馬上玩,我都是在旁邊幫他加油,他自己努力嘗試上去,漸漸成功、上去之後他會很開心地喊『成功』,我也為他開心的跟著他說『成功』。
除了我相信他可以自己來,所以我讓他嘗試;他不可以的時候,我也不幫他的理由有兩個:
第一、他被我抱上去,他是不知道怎麼上去的,不代表他不會想要自己下來,但是他還沒準備好,他不會上去,就有可能跌下來。跌倒沒關係,但是因為這不是他自己能上去的高度,表示他的身體不一定準備好可以承受這樣高度的跌倒,相較之下危險性更高。我寧願他在自己可以上下的地方,符合能力和年紀的摔倒,安全很多。

當然,很多家長都會跟我說「我眼睛都不會離開他,我會顧好的」,但人生永遠有那個萬一 ,總有一個閃神的時刻,何必為了一個搖搖馬挑戰萬一呢!更何況為什麼要讓自己一直這麼緊繃,看著孩子玩耍,難道不能輕鬆一點嗎?他安全地玩,你就能輕鬆一點,真的。
第二、他辦不到就辦不到啊,人生就是這樣,很多不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從小就知道這種事的存在,不會抹滅他對生命的熱情(你看看跳跳糖熱情的樣子),還會幫助他培養挫折的忍耐度,理解挫折很正常,遇到就遇到,能面對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轉個彎還有別的好玩的。

我也知道很多家長這時候會問我:「不會擔心養出一個容易放棄的孩子嗎?」不會,真的不會!看著跳跳糖常常不斷的嘗試,完全不會不耐煩,掛一條橡皮筋的同時弄掉兩條橡皮筋,卻還可以堅持很久,一直重複做這件事,他們的毅力是我們的好幾倍!真的放手觀察他們,真的讓他們專心做他們想做的,你會發現,挑戰失敗的,即使先行放棄,孩子都會再回來挑戰的。
我不願意過度協助孩子的這兩個理由,說到底都是安全問題,一個是身體的安全,一個是心理的安全,所以我都很堅持。
那麼何時我會出手協助呢?像是他說他的瓶蓋打不開,我會坐下來,先偷偷檢查,蓋子是不是真的栓太緊,如果是,我會偷偷轉鬆一點點,然後一樣讓他嘗試自己來,如果不是,我就坐在在他旁邊,幫他拿著瓶子,還是讓他自己嘗試打開。我相信他會因為努力嘗試之後,感覺成功更加的美好!
這就是我的有限度的幫忙。
一個健康的孩子,不是誤以為自己是萬能的,即使他看到都是別人幫他做的,但因為都是他要求就有的,孩子會誤以為這些都是他的能力,等到有一天,身邊的人不像父母這樣幫他,那就是他的世界崩壞的一天,而這天,不論來得晚或是早,我都不想要我的孩子有世界崩壞的感覺。我希望他從小就練習挫折,知道這沒什麼,能夠自我調適,勇敢面對。
法國心理學家狄蒂耶‧波摟(Didier Pleux)在【快樂的孩子】一書中指出,若希望孩子快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體會挫折。
一位在巴黎執業的雙語家庭心理醫生卡洛琳‧湯普森(Caroline Thompson)也針對挫折提出他的看法,因為湯普森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法國人,湯普森分享他的觀察,家長阻止小朋友無節制的要求時,小朋友往往會發脾氣,而英語系國家的父母時常會把這樣的憤怒解讀成自己做了錯事,但湯普森說,家長不該誤以為「孩子不高興」就等於「家長教養方式錯誤」。
湯姆森的說法反映出法國人共同的觀念:能夠面對限制和挫折的孩子比較有韌性,也比較快樂。
一個健康的孩子,會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會知道別人幫了他什麼。他有信心可以自己解決事情,也知道如果自己不能解決、又沒有人幫忙時,可以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

尊重孩子,也不是忘了尊重自己,只要孩子要求,就想盡辦法滿足孩子,尊重孩子的同時,也應該讓孩子懂得尊重父母、尊重別人,而這個,是從拒絕孩子開始。
我希望我的孩子,是個經的起挫折的孩子。而跳跳糖在我的教養下,真的是一個很容易快樂的孩子。
那你們家呢?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gda Gerber 根本就相信孩子可以自行入睡,認為這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能力。Magda Gerber 認為睡眠調整(有些人會稱之為睡眠訓練),根本只是『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調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和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訓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
接觸到RIE,應該是寶寶睡眠之後,我育兒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吧! 要尊重小孩,一直是我的教養核心,不過尊重小孩的真諦,一直到我實踐RIE之後,才獲得真正的落實。 關於分享,在成年人的要求退場之後,這件事對孩子來說,變得很自然。
媽過度疲勞,心情本身就不穩定,或是處於心情低落、脆弱的時間點,遇到孩子出現「挑戰事件」時,根本沒有心平氣和的機會! 而有每日穩定作息,好好睡覺的孩子,媽媽可以早早六點半正常下班,因為孩子早早自己睡,媽媽有空悠閒好好吃飯,更可以休息,即便在最容易快要爆走的傍晚時分,因為看一下時鐘,快下班了!忍得住
很多討論孩子白天小睡需求的建議,例如:八個月時,孩子會漸漸不需要傍晚的小睡;一歲半之後不在需要早上的小睡,只需要午睡。漸漸減少小睡的情況,語嫣稱之為「小睡畢業」。 當父母收到這些建議時,該怎麼執行呢? 其實很簡單: 孩子的睡眠需求,孩子最清楚。
【教養大震撼】作者身處於父母普遍相信誇獎孩子是很重要的美國,許多父母認定,當孩子自我感覺是良好的,相信自己是聰明的,就不會畏懼挑戰。同樣身為父母的作者,在做這個專題時,赫然發現研究顯示,誇小孩聰明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只預防不了才華遭到埋沒,搞不好還是小孩才華遭到埋沒背後的原因!作者自己都驚呆了!
遇到生病這件事,首先,當然是要問:「孩子生了什麼病?」而這個問題,一定要請專業的醫療人員協助才行。當爸爸媽媽覺得孩子似乎生病了,請一定要先帶孩子去看醫生。 在醫生的專業診斷後,可以詢問醫生,孩子在這個病徵下,睡眠是否會被影響......
Magda Gerber 根本就相信孩子可以自行入睡,認為這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能力。Magda Gerber 認為睡眠調整(有些人會稱之為睡眠訓練),根本只是『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調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和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訓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
接觸到RIE,應該是寶寶睡眠之後,我育兒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吧! 要尊重小孩,一直是我的教養核心,不過尊重小孩的真諦,一直到我實踐RIE之後,才獲得真正的落實。 關於分享,在成年人的要求退場之後,這件事對孩子來說,變得很自然。
媽過度疲勞,心情本身就不穩定,或是處於心情低落、脆弱的時間點,遇到孩子出現「挑戰事件」時,根本沒有心平氣和的機會! 而有每日穩定作息,好好睡覺的孩子,媽媽可以早早六點半正常下班,因為孩子早早自己睡,媽媽有空悠閒好好吃飯,更可以休息,即便在最容易快要爆走的傍晚時分,因為看一下時鐘,快下班了!忍得住
很多討論孩子白天小睡需求的建議,例如:八個月時,孩子會漸漸不需要傍晚的小睡;一歲半之後不在需要早上的小睡,只需要午睡。漸漸減少小睡的情況,語嫣稱之為「小睡畢業」。 當父母收到這些建議時,該怎麼執行呢? 其實很簡單: 孩子的睡眠需求,孩子最清楚。
【教養大震撼】作者身處於父母普遍相信誇獎孩子是很重要的美國,許多父母認定,當孩子自我感覺是良好的,相信自己是聰明的,就不會畏懼挑戰。同樣身為父母的作者,在做這個專題時,赫然發現研究顯示,誇小孩聰明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只預防不了才華遭到埋沒,搞不好還是小孩才華遭到埋沒背後的原因!作者自己都驚呆了!
遇到生病這件事,首先,當然是要問:「孩子生了什麼病?」而這個問題,一定要請專業的醫療人員協助才行。當爸爸媽媽覺得孩子似乎生病了,請一定要先帶孩子去看醫生。 在醫生的專業診斷後,可以詢問醫生,孩子在這個病徵下,睡眠是否會被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小孩子的好勝心破表。以前還擔心他沒什麼好勝心,這幾天他跟我說,希望我能訓練他的體能。因為他加入了學校的田徑隊,本來我以為他只是玩玩而已。可是昨天他滿臉不爽地告訴我,他覺得自己跑步太慢了……哈哈哈。他也長大了,開始有了不高興和不滿的情緒,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好事。 最近,我在看翻新中古車的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以Tony老師分享的家教案例為引,我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和想法。當面對孩子消極的學習態度,Tony老師如何通過引導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孩子們在地震中的驚悸與喜悅帶給我什麼樣的喜悅與擔憂。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玩樂」並不是孩子學習的敵人,反而是他們學習的夥伴。善於玩樂的孩子,能在「玩樂」中學習越多的技能、體驗越多的經驗,也能具備更多元的能力。
Thumbnail
人活著不可能只遇到容易的事情,每個人都擁有耐挫力,只要從小透過反覆練習,就可以培養出堅柔並蓄的韌性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小孩子的好勝心破表。以前還擔心他沒什麼好勝心,這幾天他跟我說,希望我能訓練他的體能。因為他加入了學校的田徑隊,本來我以為他只是玩玩而已。可是昨天他滿臉不爽地告訴我,他覺得自己跑步太慢了……哈哈哈。他也長大了,開始有了不高興和不滿的情緒,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好事。 最近,我在看翻新中古車的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以Tony老師分享的家教案例為引,我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和想法。當面對孩子消極的學習態度,Tony老師如何通過引導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孩子們在地震中的驚悸與喜悅帶給我什麼樣的喜悅與擔憂。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玩樂」並不是孩子學習的敵人,反而是他們學習的夥伴。善於玩樂的孩子,能在「玩樂」中學習越多的技能、體驗越多的經驗,也能具備更多元的能力。
Thumbnail
人活著不可能只遇到容易的事情,每個人都擁有耐挫力,只要從小透過反覆練習,就可以培養出堅柔並蓄的韌性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