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孩子・行為・我們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The Climate Reality Project on Unsplash
以現在的教育或是教養來說——然後搭配「自身的優勢」,再加上「個體合理」這樣的組合套餐之下的整體教養方針,說來也沒有多「划算」。就像速食店的超值全餐,主餐加上副餐的搭配之下,主餐總是顯得特別昂貴,副餐的價值少得可憐,所以常常有人在研究怎麼樣在速食店的「搭配」下才能吃得飽。
然而,這就是我們的「優勢」。說來說去,我們確實想要教出很「完美」的孩子,打從娘胎開始就應該著重,我們孕婦確實如此,要安胎安得好,吃得要很講究,所謂一人吃兩人補,很貼切的名詞,現在呢?教出的孩子呢?你我都知道,現在的教育很需要「人性」的教養,為什麼?因為不能打不能大聲責罵,否則會被冠上「虐待」的罪嫌,現在的父母與教育工作者也不好當,也許我應該學學放生,讓孩子去「闖禍」,讓他(她)自己學著怎麼負責,也許應該讓他(她)像野孩子一樣,到處停不下來,像好動的孩子,都以為有過動症的症狀,是這樣吧?
伴隨過動症,接著就是用不完的精力,還有情緒管理等問題,只要有人對待孩子不爽,這個孩子也開始不爽,甚至會出手還擊,不會思考「為什麼」等相關問題。對孩子來說,行為是看在眼裏,但沒有真正去了解這整個行為影響之層面。我會講一整個「道理」與影響給表弟聽,不管他喜愛與否,因為如果你不相信相關,那麼事情的「因果」你就要自己承擔,我也不會幫你。
因此,如果教育是不喜歡說教,那麼我就會用「粗野」的行為對待,因為你說話不經大腦,我就會讓你了解不經大腦思考的表現會是什麼樣子,我算是「嚴厲」的成人教育者,因為教育之間,不會把愛投以對待,你就真的換來愛的表現,也當然,我不是一開始就嚴厲對待孩子,而是投以反射之間的行為,要你思考真正的思考會是什麼。
不過,現在的孩子,放以宏大的眼光來看,確實讓人想不透。看看現在的教養書籍,大概沒有比「親子」這兩個字更吸引人,而親子——站在螢幕世代的角度出發,我們算是某種螢幕之間的反射,我也多次看過家長就用手機平板之類的裝置讓孩子看 YouTube 一整天,既然你小時候可以看 YouTube 一整天,那麼接著長大的童年更是如此(我表弟就是這樣),YouTube 名副其實成為你的電視,你就容易被洗腦,不管上面講得多麽無釐頭,多麽幼稚,多麽無知,以及多麼奇特,你都可能不自覺吸收到你的「意識」體內,而這意識是沒有反應地,然後經過你的潛意識,可能化作你的一部分。搭配搞笑的聲音與動作,你就以為這樣子很有趣,為了打發時間,你就讓時間成為打發的餘地。
變成螢幕兒童之後,會戴上眼鏡不稀奇了。三歲孩童的眼鏡大大的掛在臉上,眼睛還是盯著螢幕不放。因為聲光效果比那不會動的玩具好多了!還要動腦思考?不如給我刺激上的享受,讓我不經反應的搞笑比較重要。這大概是教養之下的奇特現象,如何不要有 3C 保母的出現,現代專家都會建議讓孩童從小就不要接觸這類的裝置,即使你的手機只有安裝簡單教學的 app,都可能上癮,如果真要接觸,三十分鐘為限。但不會三十分鐘一到,就留到明天再用,除非他真的先了解,並且去觀察他的互動與你的互動。這類裝置多半都是「被動」式給予,如果你加上用「電腦」,那可是主動式參與,你與你的孩子互動勝於他自己獨自摸索,但現在父母很忙,「誰管他(她)」呢?
所以,野孩子,或是「小屁孩」出現了!如果你只是因為好玩當有趣,那麼你很多事情到嚴重性,你可能還不怎麼在乎,所以才會講出「無所謂」之類的話,這種無所謂,我就讓你真的無所謂,因為你既然無法「辨識」,我就讓你真的不能辨識,而且有問題,請你對自己負責,我不會幫你「清理黑鍋」。你的思考不經過一種思考過程,不能因為你沒有「思考能力」,不夠成熟,就可以講出這之類的話,這就是「藉口」的「由來」。
而因為這就是藉口,大腦會想辦法「騙出」很動聽的話,讓你相信你該相信的,說你想要達成的,聰明的小孩都知道這點,他們接觸的環境變多,很多思考就跟著不一樣,就像同儕的影響力是勝過父母本身,你周遭的小屁孩隨手一句「髒話」,你的孩子難道不會也開罵幾句?
Anna Earl on Unsplash
因此,看看教育的思考,還真是一點也不奇怪。教養相關書籍寫了又寫,依舊圍繞著「人性」在思考,以人性為本,幾乎勝過過去那麼藤條式教育,我們看看這幾年的教育走向,學生以「自由」權利為由可以告學校,我只能說很有法律的潛力,但是你的自由不是自由,把你的行為適度——甚至是全面性去合理,你就沒有想過「非」合理是什麼樣子,也或者當大腦去解釋「你的個體合理」,你就拿著「自身的優勢」來下貶其他人。
這真的是好,還是我們口中認為的好,我真的不得而知。這社會是有「規律」的,這社會是需要「紀律」的,這社會是有「法律」的,沒有這「三律」,社會不可能成為一個樣,你別真的以為教育或是你的思考是絕對有情有理的,就算你很容易思考這自由上的其中一種權限上的非常合理,那麼你真的只是思考你自己行為上的正確是「情有可原」,那麼你自然就替你自己打抱不平。
這就是為什麼千萬不可用什麼缺陷之類的話來說我的行為合理,我就可以做什麼。如果你還是這樣想,那麼請試圖把你的行為拉到全世界來想想,為何全球的學校沒有在八點半以後才開始上課?既然睡眠效率延後是「好事」(專家說的)?
如果你的行為合理,那麼當初的交通設置肯定是不對的,如果你的自由是一定自由權限的,那麼你的自由也肯定是有行為保障,好讓你的行為可以辯護,在法律用語說就是你的行為有很多「理由」可以作為你抗辯的正確理由,因此你可以勝訴。
但行為本身不是,也或者父母本身的行為影響到自己的小孩,都把自己的小孩當作明星來「栽培」,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是個未來的明日之星,所以童星之類就可能有一天會成真,不過當你期望你真的有一個小童星時,你才真的發現,童星與一般小孩之間——除了光環加持之下,我們竟然只想要那種稱羨的心理狀態,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求。孩子真的想變成明星,就像某種鎂光燈下的焦點時,那也真的是我們最崇拜的區域,孩子,被栽培出來而前景看好的孩子嗎?
現代孩子的真正迷思,就是我的自由,我理應當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教育延伸出來的自我個體保護機制,因為內心有一部分不願真實面對,也或者心智上的認為就只是不認為是他(她)所要的是如此,就容易有牽強而成立的部分。打開孩子的心房,除了要用「軟實力」之外,也要有「硬實力」加入,讓孩子知道需要什麼是有絕對可以的部分,以及不可以之處,道德明白是非的界線很重要,就像我們在了解內心之中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部分,不單單只是這個,而是「那是什麼」?
孩子很小,但多半不會這麼想。是吧?他們內心有一部分堅強有一部分茁壯,都以為自己是個很強大的某種小太陽,只要以為自己是可以承受得住那種壓力,就以為不會爆發就可以,當然壓力會爆發,也當然,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思考點與承受點,但有一部分更需要去思考那種我們認為「可以」的部分,就像道德在受到牽連與同儕之間的影響之下,都以為那是社會可以自由容許範圍,沒錯,這是「可以」,但不能作為很好的護盾。
自由很強大,人人都很渴望。所以當小孩自由慣了,父母都以為「放生」才是對的。我也真的很希望「放生」,讓他們享受「自由」的吹拂,總比到處限制他們好,可是真的不是如此。或許他們很希望自由可以抓得住,並且保有,而且持續擁有,但生活不是如此。我也很自由,但也會善待這份自由,因為你必須知道,當我們可以獲得什麼的同時,也在得知那是感覺會是什麼擁有的美好。
如果教育是不喜歡說教,那麼我就會用「粗野」的行為對待,因為你說話不經大腦,我就會讓你了解不經大腦思考的表現會是什麼樣子?
教育,人人都知道怎麼做,教養,父母都知道如此,現在教出怎麼樣的孩子,關注怎麼樣的孩子,幾乎專家都很有譜。人性的指導方針已經給你指導棋了,我也在學習現代專家怎麼給我當頭棒喝,知道我的教育不怎麼人性的地方。但人性是被誇大了!說真的,一昧的人性,也很容易一昧的人性正確化,於是當我們把人性當成某種人權的起點,給予最高的人性指導,就陷入人性的死胡同。我一直覺得人性,或是愛本身不是萬能的選項,畢竟,一切不是一切,而是各種的參雜與混合,誰都沒有資格勝出。
因此,去看看人性,去看看我們,才覺得很奇怪。也許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錯的,是需要修正的,我也虛心請教目前所謂的「專家」到底是怎麼樣教出有品德的孩子,但教養受到家庭與同儕影響,都會面面相扣,環環相對地聯繫在一起,誰是誰最先有影響的,對於心理學家,一直以來只有相關的可能性部分,就我們看到,父母的環境以及說話的方式,加上我們之間的處理方式變成了某種辨別不出來的部分;孩子受到父母與網路,加上大腦的發育,肯定介入較多,但行為表現與思考影響,也會關係未來的行為發展,是真的該治療,還是這樣就好?我們也不得而知,專家一方面定義正常,也定義超行為能力。
那就是天才兒童,或是有「特殊」思考的能力。我沒辦法辨別出真正行為之間的正確狀態者是什麼樣子,但社會的某種期望是跑不掉的——就是我期望的平衡世界,看來,這多面向平衡是有很多面需要平衡的,因此,更難擺出最完美的樣子,最剛好的狀態,也就如此,每一天都在變,都很「不一樣」,幾乎辨別不出一點之差有微小的變化。
行為難說,也許孩子真的未來會變,我們也都會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23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心境影響想法,容易影響你當時的思想,當然,也更容易關乎你會怎麼想。如果想法是個流程,那肯定是情緒關乎思想,而思想會造出某種想法,而想法就會讓你的心情跟著受到起伏。行為主義者的人們總告訴我,行為的背後是內心的話語牽動我們思想的每一個波動,而波動
Ehimetalor Akhere Unuabona on Unsplash 由於新冠肺炎的關係,地球的空氣品質變好了!這可要感謝人們為了防疫而不得不遵守的「行政命令」——每一個人都要在家。而在家,多半幾乎就要成為宅族。因此,為了如何要有效活用在家的時間,科技大廠以及各類型的業者紛紛想出花招來行銷
Sigmund null on Unsplash 我不相信專家,尤其是在這個專家都可以自稱的年代中。我說我不相信專家,是因為太多的專業——實在很難用一句話形容那是什麼樣的感覺,但我知道專家的年代,人人只要努力就可以稱為「專家」。 我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我最多只能稱為「業餘」的專家,還不是很專業
Alex Perez on Unsplash 如果現在認真看待十年之後,會是什麼樣的世界?其實——我不知道。而說到時間,科學家認知的時間,多半往物理方向研究,心理學家研究的時間,則是人的感知。就像常說的開心的時間很快,無聊的時間過得很慢。但什麼是開心的時間呢?派對?其實我大概「兩秒」就想逃離,那根
Robert Norton on Unsplash 現在是最險峻的時刻,也是最反思的時刻,不免又想起雙城記的第一句話。險峻的是我們面對已知的病毒,未知的是看不見的病毒,已經最初的根源從哪裡來。現在,找根源顯然已經沒有意義,因為已經擴散地太快,太強烈,太過讓人難以掌控行蹤,就像一陣風,你知道風向沒有
Rendy Novantino on Unsplash 是人,都會恐慌,但怎麼樣的恐慌心理造成了這次社會的動盪不安?每一個人都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廣泛定義就是成為這個階段下沒有生活物資以及染上疾病的潛伏受害者。這個「詞」很容易氾濫使用,我當然也是受害者,是被別人影響下的受害者,我該怪別人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心境影響想法,容易影響你當時的思想,當然,也更容易關乎你會怎麼想。如果想法是個流程,那肯定是情緒關乎思想,而思想會造出某種想法,而想法就會讓你的心情跟著受到起伏。行為主義者的人們總告訴我,行為的背後是內心的話語牽動我們思想的每一個波動,而波動
Ehimetalor Akhere Unuabona on Unsplash 由於新冠肺炎的關係,地球的空氣品質變好了!這可要感謝人們為了防疫而不得不遵守的「行政命令」——每一個人都要在家。而在家,多半幾乎就要成為宅族。因此,為了如何要有效活用在家的時間,科技大廠以及各類型的業者紛紛想出花招來行銷
Sigmund null on Unsplash 我不相信專家,尤其是在這個專家都可以自稱的年代中。我說我不相信專家,是因為太多的專業——實在很難用一句話形容那是什麼樣的感覺,但我知道專家的年代,人人只要努力就可以稱為「專家」。 我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我最多只能稱為「業餘」的專家,還不是很專業
Alex Perez on Unsplash 如果現在認真看待十年之後,會是什麼樣的世界?其實——我不知道。而說到時間,科學家認知的時間,多半往物理方向研究,心理學家研究的時間,則是人的感知。就像常說的開心的時間很快,無聊的時間過得很慢。但什麼是開心的時間呢?派對?其實我大概「兩秒」就想逃離,那根
Robert Norton on Unsplash 現在是最險峻的時刻,也是最反思的時刻,不免又想起雙城記的第一句話。險峻的是我們面對已知的病毒,未知的是看不見的病毒,已經最初的根源從哪裡來。現在,找根源顯然已經沒有意義,因為已經擴散地太快,太強烈,太過讓人難以掌控行蹤,就像一陣風,你知道風向沒有
Rendy Novantino on Unsplash 是人,都會恐慌,但怎麼樣的恐慌心理造成了這次社會的動盪不安?每一個人都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廣泛定義就是成為這個階段下沒有生活物資以及染上疾病的潛伏受害者。這個「詞」很容易氾濫使用,我當然也是受害者,是被別人影響下的受害者,我該怪別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在孩子教養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的陷阱。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常常會陷入的「順口比較語」如何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並提出解決辦法。內容主要著重在對孩子的肯定、引導和激勵,並強調父母應該擁有健康的比較態度。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當一個人擁有快樂、順利的求學時光與童年,這之中所帶來的幸福感,是能受惠終生的珍貴寶藏。
Thumbnail
學齡前兒童擁有腹肌是合理的事嗎?是健康的身心狀態嗎?即便到了現在這個世代,還是會出現揠苗助長的家長,並且認為孩子是有意願也覺得想要這麼作。但是孩子的價值觀是來自於家長的態度,因此說是孩子的想法,更該說是家長的個人期待。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在孩子教養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的陷阱。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常常會陷入的「順口比較語」如何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並提出解決辦法。內容主要著重在對孩子的肯定、引導和激勵,並強調父母應該擁有健康的比較態度。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當一個人擁有快樂、順利的求學時光與童年,這之中所帶來的幸福感,是能受惠終生的珍貴寶藏。
Thumbnail
學齡前兒童擁有腹肌是合理的事嗎?是健康的身心狀態嗎?即便到了現在這個世代,還是會出現揠苗助長的家長,並且認為孩子是有意願也覺得想要這麼作。但是孩子的價值觀是來自於家長的態度,因此說是孩子的想法,更該說是家長的個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