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關於「立下界限」的困難(上)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情況很明白明顯了,立下界限、守護界線是對你最好的選擇和行動,你卻遲遲無法進行,仍然處於混亂和左右為難的局面裡,那麼你該面對和思考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為什麼要這樣那樣」了。
這一篇主題就是要和你討論這個情況裡的自我覺察⋯
當我們明明知道要設下界限才能讓自己不要陷入漩渦,或是被拉進一個無底深淵,不斷被糾纏牽扯徒留一身憔悴與疲憊,但你還是無法拉出一個距離,無法讓自己找回原本安靜的生活、有目標的人生軌道,那麼可能會發生這樣情況的原因有:

1. 你無法「拒絕」,總自動出現「內疚感」作亂:

過度的內疚感,來自過度的責任感。而這一份責任感並非來自現實可達成的,而是來自道德倫理上的高理想、高要求的。
通常有這種高理想高自我要求的責任感,來自於從原生家庭開始,個體就被不斷地歸咎責任。不分青紅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發生任何的問題,家庭就會歸咎於這一個小孩,甚至把身為父母的責任,也一併地歸咎於這個小孩沒有辦法幫父母去處理。
在年幼無知的情況下,孩子是沒有辦法去真正的釐清究竟什麼是責任、又是該誰的責任、誰才是真正需要負起責任的人。如此這般被理所當然的要求必須負起責任去滿足父母的孩子,自然是沒有辦法以客觀合理的思考去面對所謂的「責任」。
這種情況下所產生不符合理想、無法滿足別人的「內疚感」,成為一種大腦自動化產生的神經症反應,被自身瞬間引發的內疚感綑綁,而無法自拔。
如此,只要遇到需要立下界限的時刻或情境,「內疚感」便來自動破壞可以立下界限的權利。
自動化產生內疚感,是人我關係界線混亂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1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2K會員
210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並不知情,從一出生開始,即已成為父母或家族長輩口中的虧欠者、次等品。 這些原因可能來自於: *你沒有他們要的性別 *你沒有他們要的容貌 *你沒有他們要的條件 *你的出生在於他們生活能力及生命承擔力不足的時候 你的到來並不是他們作好準備的,也不是他們具有愛的能力的時候....
因為一場疫情的變化,台灣緊急的進入三級警戒狀態,在一陣人仰馬翻的調動下,學校的學生和老師,要練習線上上課,學生停課不停學,學習大事成了家長的大事...
我們的社會有一個奇妙的邏輯,那就是:我有對你好的時候,所以我讓你覺得傷害或是痛苦,你也不要計較,不要有那些感覺。如果你有那些感覺,就是抹滅我對你的付出。 不論是伴侶之間 、親子之間 、同事之間,還是前輩後輩都有這樣的現象,你只能記住那些「好的」,不能記住那些曾經發洩及粗暴的對待。
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要求你、期待你的人,敢於不迎合別人,才是自由的契機。 活在這世上,並不容易。 這人生裡,會發生各式各樣的事,除了生離、死別,還會發生更多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事情....
不要過於把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理想化",因為,當他無法完成與符合那樣的理想時,你便會把他"妖魔化",他因此成為你極度厭惡與極度唾棄,極度否定的一個人。 但其實,他本來就既不理想完美,也不妖魔可惡,他僅僅只是一個平凡不過的"人",擁有他多面貌的人性,擁有他的光明和黑暗。
我不會跟你說「我是為你好」,因為,人生和生活都是你的。 我不會告訴你「你的人生應該要如何做」,因為,這是你要自己思考並決定的。 我不會把你的人生當成我生命的重心,因為,那是一種病態的假性親密。 我不會要你聽從我,要你照著我的期待做決定,因為,那是控制,更是支配和操....
很多人並不知情,從一出生開始,即已成為父母或家族長輩口中的虧欠者、次等品。 這些原因可能來自於: *你沒有他們要的性別 *你沒有他們要的容貌 *你沒有他們要的條件 *你的出生在於他們生活能力及生命承擔力不足的時候 你的到來並不是他們作好準備的,也不是他們具有愛的能力的時候....
因為一場疫情的變化,台灣緊急的進入三級警戒狀態,在一陣人仰馬翻的調動下,學校的學生和老師,要練習線上上課,學生停課不停學,學習大事成了家長的大事...
我們的社會有一個奇妙的邏輯,那就是:我有對你好的時候,所以我讓你覺得傷害或是痛苦,你也不要計較,不要有那些感覺。如果你有那些感覺,就是抹滅我對你的付出。 不論是伴侶之間 、親子之間 、同事之間,還是前輩後輩都有這樣的現象,你只能記住那些「好的」,不能記住那些曾經發洩及粗暴的對待。
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要求你、期待你的人,敢於不迎合別人,才是自由的契機。 活在這世上,並不容易。 這人生裡,會發生各式各樣的事,除了生離、死別,還會發生更多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事情....
不要過於把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理想化",因為,當他無法完成與符合那樣的理想時,你便會把他"妖魔化",他因此成為你極度厭惡與極度唾棄,極度否定的一個人。 但其實,他本來就既不理想完美,也不妖魔可惡,他僅僅只是一個平凡不過的"人",擁有他多面貌的人性,擁有他的光明和黑暗。
我不會跟你說「我是為你好」,因為,人生和生活都是你的。 我不會告訴你「你的人生應該要如何做」,因為,這是你要自己思考並決定的。 我不會把你的人生當成我生命的重心,因為,那是一種病態的假性親密。 我不會要你聽從我,要你照著我的期待做決定,因為,那是控制,更是支配和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關於自我邊界,不是把自己框在一個範圍,敵對這個世界, 而是說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解彼此的差異,雙方是否都在舒適關係裡,如果不是,就讓不適合的離開。 關係中最難的是家庭、父母、小孩, 有時候選擇確實會受限於各種經濟、能力、資源, 但你的想法,如何詮釋關係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
你不愛自己,別人要如何愛你? 前言 陌生人沒有什麼界線不界線,之所以要立界線一定是兩個有關係的個體,其中一方認為自己在關係中感到不舒服,因而想要有所改變了。而之所以不舒服,往往是為了贏得他方的喜歡或肯定,使自己受了委屈,並被自己察覺到了。(如果沒感到不舒服;或感到不舒服,但沒想到或者無意改變,那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
Thumbnail
我在要求環境給我想要的同時,我有沒有先給予環境想要的?  即將邁入三十大關,一直以來,我都以為自己是一個很獨立的人,但最近卻因為生活陸續出了一些狀況,我開始仔細回想過往與爸媽、伴侶甚至是自己的工作的狀況,發現每當面對問題的時候,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想法是「為什麼你都不幫我?」 不可否認即便到了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關於自我邊界,不是把自己框在一個範圍,敵對這個世界, 而是說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解彼此的差異,雙方是否都在舒適關係裡,如果不是,就讓不適合的離開。 關係中最難的是家庭、父母、小孩, 有時候選擇確實會受限於各種經濟、能力、資源, 但你的想法,如何詮釋關係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
你不愛自己,別人要如何愛你? 前言 陌生人沒有什麼界線不界線,之所以要立界線一定是兩個有關係的個體,其中一方認為自己在關係中感到不舒服,因而想要有所改變了。而之所以不舒服,往往是為了贏得他方的喜歡或肯定,使自己受了委屈,並被自己察覺到了。(如果沒感到不舒服;或感到不舒服,但沒想到或者無意改變,那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
Thumbnail
我在要求環境給我想要的同時,我有沒有先給予環境想要的?  即將邁入三十大關,一直以來,我都以為自己是一個很獨立的人,但最近卻因為生活陸續出了一些狀況,我開始仔細回想過往與爸媽、伴侶甚至是自己的工作的狀況,發現每當面對問題的時候,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想法是「為什麼你都不幫我?」 不可否認即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