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失傳的味道,但是愛永遠都在

我是阿嬤養大的小孩。
我從幼稚園開始就一直跟著阿嬤住在叔叔嬸嬸家直到高中畢業。作為這一輩年紀最大的小孩,在十多年的寄人籬下期間,我被阿嬤培養成一個自動自發、有壞事要站出來承擔、有好事要靠邊禮讓的大姐姐。
這中間肯定有很多委屈的。尤其在小學和國中時期那種心智沒長全的年紀,每次阿嬤要我做家事但她卻任由堂弟堂妹在客廳玩的時候,我就會暗自生氣,覺得這世界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這中間當然也是有很多的愛。
例如阿嬤準備給我的便當永遠都會比堂弟堂妹的多一樣菜、飯桌上有白鯧魚的時候,煎得最恰的部分永遠都會先被阿嬤夾到我的碗裡、高三那一年我每天的早餐都是阿嬤做的我最喜歡且永遠吃不膩的【味增湯+煎魚+蛋捲+白飯】日式套餐,白飯上面還會撒有點貴的味島香鬆瀨戶風味。當我發現堂弟堂妹的白飯沒有撒香鬆時,我覺得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
後來隨著阿嬤的年歲漸增,她不再進廚房料理,我對阿嬤味道的記憶也開始慢慢淡化。有時候突然想念時,吃姑姑或嬸嬸做的菜多少可以勾起些兒時回憶,但是心裡就還是覺得好像缺了點什麼。
反覆在心裡確認之後,我找到了答案──

缺了一碗冰涼的黑糖米苔目。
(圖片存自Google,出處見圖上logo)
(圖片存自Google,出處見圖上logo)
其實阿嬤做的黑糖米苔目,湯底的顏色沒有照片這碗這麼深,也沒有加珍珠或是QQ丸那些有的沒的玩意,但這是我能找到最接近實品的照片了。有點無可奈何,賈伯斯在阿嬤的黑糖米苔目顛峰時期還沒發明iPhone,所以我一張照片都沒有。
這一碗的正確版客家話發音是「密齊木」,,其實就是米苔目,但是我印象中阿嬤都說是「密ㄊㄞˇ罵」。我第一次吃到密ㄊㄞˇ罵時應該是小學二年級左右的歲數,那時候只要是半天班下課回家以後,餐桌上都會先放好一碗冰冰涼涼的密ㄊㄞˇ罵,吃完後阿嬤才會放我出去找同學浪。
阿嬤做的密ㄊㄞˇ罵很簡單,先把白白一條一條的米苔目燙過沖水瀝乾,另外熬一鍋黑糖水,兩樣要分開冰在冰箱裡,在我回到家的前10分鐘她才會拿出來組合。有一次我因為想尿尿衝很快提早回到家,看到阿嬤在做組裝,她很慌張地用客家話說:
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密ㄊㄞˇ罵還沒有吸到黑糖的味道內!
直到現在,我只要想起那天的場景和這句話就會立刻鼻酸和眼眶泛淚。這是阿嬤對我的愛,她永遠只會給我最好吃的。
前幾年的某一天,那時候阿嬤話還講得很清楚,我跟阿嬤說想吃密ㄊㄞˇ罵,她口述告訴我方法,我照著做了幾次,不是黑糖味不對就是米苔目不夠Q,連冰涼的程度都不一致。明明是這麼簡單的製作過程,不管我怎麼做,味道就是不一樣。
我想應該是因為愛的程度不同吧。
阿嬤帶著愛做出來的密ㄊㄞˇ罵,遠遠勝過我做給自己吃的密ㄊㄞˇ罵,我的阿嬤比我還要愛我自己啊!
我現在只要去自助式的冰店買挫冰都會加很多米苔目。雖然跟阿嬤做的完全不一樣,雖然再也吃不到同樣味道的密ㄊㄞˇ罵是有點可惜,但是每當我吃到冰品裡的米苔目,就會想起兒時那些一碗碗的密ㄊㄞˇ罵背後所包含的愛,滿到讓我想大喊──

我真的太太太幸福了!
-
作者有話說:
本來我是要挑戰寫不擅長的美食文,結果不知不覺寫成了回憶文.... 算了吧,既然是不擅長的東西那我還是別嘗試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