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讀《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2 (手足衝突)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講到手足衝突,重點幾乎都放在「如何讓兄弟姊妹不要互相殘殺」XD。但其實處理衝突本身是個假議題:手足間的衝突當然有個人間的個性、需求上的不合,但更關鍵的是父母的教養原則、家庭整體氣氛,甚至與父母的婚姻狀況、價值觀皆有干係。
阿建師在幾本書裡都有談到他如何處理手足間的衝突,雖然不是他的孩子,但憑藉對人性的關懷與了解,老師的作法非常符合我個人認同的原則與方向,由衷欣賞。
-----
頁數:p.169-182,《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下》
這段的主題是「在『手足爭執』中傾聽、好奇,表達規則與接納」,用了一個在朋友家作客,遇到朋友兩個兒子肢體衝突後來向朋友(一位爸爸) 告狀時,阿建師適時介入的過程。
在文章最後,阿建師貼心的整個過程重點整理,供讀者參考。本想整個抄上,但考量到版權問題,就以幾個可以再深入思考的點為主,其餘的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支持出版業^^。

手足衝突屬於必然,需先接納此狀態。

在我的手足講座中,開始也是先強調這點。
幾個人經年累月被關在幾十坪的小空間,孩子愈長愈大,分配到的空間愈來愈小,但能力卻益發強大….衝突沒可能避免:因此處理手足間的衝突,第一件要務即是「從小訓練他們自己處理衝突」。如果一衝突就要找爸媽,真的整天只會感到厭世、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父母。
衝突是必然,父母想的不是完美的解決每次衝突,而是透過每次衝突幫助他們學習如何面對彼此的差異。因此當衝突發生時,衝突本身與其內容便不是重點 (除非有釐清家庭規範的需要),而是孩子們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如何應對? 是否感到委屈、害怕、難過? 衝突中雙方做了什麼? 有效嗎? …等等才是父母需要關心的。
上述即是「接納狀態」,接納衝突的必然,焦點放在如何應對、與每個人的內在歷程。經過陪伴的孩子,會有自己的力量與創意面對他們的終生勁敵…阿不是,手足至親。讓事主們練習相處,公親 (=父母) 漸漸退一步,成為支持的力量,是關鍵的第一步。

介入時關心兩個人的情緒,而非關注事件。

承上,父母若從小有幫助孩子練習,漸漸便不須時時、次次介入。因此一但決定介入,雙方勢必正經歷一定程度的火藥味與高張的情緒。關心情緒,會讓人感到被重視、被接納,這是情緒中的孩子最需要的。
「醜爸這樣不對啦,事情都不用處理,正義不須伸張?!!」
首先,事情可以稍後處理 (如果相信須要介入的話)。其次,馬上處理有用嗎? 我們只要回頭觀想過去的兒時經驗,當你和手足吵架而父母介入處理「事件」時,有多少次你會覺得溫暖、被關心,且感到父母是公平且有效能的? 還是大多時候是覺得委屈、憤怒父母的不公?
手足一天之間有多少次衝突啊~~~你看見的只是冰山一角,在你知道前,不知已輸贏幾十回合了!事情會搞到被父母知道,孩子通常已累積暴量的情緒….此時,你覺得他們最想要的是看父母解決事情,還是有人願意聽他們說,溫暖地接納? 如果不幸的父母處理失當,孩子會把帳算到誰身上? 喔是的,就是那可惡的、引起事端的討厭鬼!(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書裡阿建師有很精彩的對話呈現,值得參考。但別忘記,阿建師並不是父母,他和朋友的兩個孩子所呈現出的應對,和你跟孩子間不會是一樣的。可能的是你的孩子情緒會更滿、更爆、更失控,但對話的精神與要點不變,須更多揣摩。

通常兩人會搶著說話,應專注聽一人說,要另一人等待。

哦哦哦這件事太重要了!是所有深刻、有意義的、專注的溝通的重點啊!
這是為何一開始我們不處理事情,而是承接情緒;情緒承接了、釋放了 (即使只是稍微的),都能增強孩子的論述能力。因為你的工作是「幫忙」,所以需要孩子們提供可靠、有意義的訊息,減少情緒對論述能力的影響便非常重要。
但重點來了,如果父母自己心煩意亂,主動介入又想趕快脫身,或是被迫介入只覺人生苦短,便難以耐心地「好好聽」每個孩子「好好說」。因此前面的準備心法格外重要:接受衝突的必然+ 先關注情緒而非事件。
當父母穩定邀請孩子說,另一個孩子基於過去的不好經驗,可能以為你會相信第一個說的人的版本,或是因他的版本就先發脾氣而失去理智,或是聽到對方的不實版本自己先失去理智,或是單純的只想什麼都搶第一個….無論如何,堅定地讓孩子知道,你只是聽,兩個你都會聽,兩個人可以說任何想說的話,即使版本衝突你也都會聽。
一次又一次,孩子慢慢會相信,相信父母真的只是想「聽」。
而其實當孩子都可以訴說,父母都願意聽的過程結束後,事情大概也解決九成了。
這個讓孩子信任你會聽的過程當然很不容易,他們會因為害怕、緊張而抗拒,甚至攻擊你過去的不誠信與情緒化,但當他們開始相信你時,你會感到非常值得。
「醜爸,如果真的出現版本不合的狀況呢?」
這題我就先不回答,邀請你想想看,如果你嘗試了文中的處理要素,也調整自己的假設、心態後,你會如何處理版本不合的狀況? (或是可以直接報名我的手足課喔XD)
----
書中7個要點我列出3個,並做了些個人的詮釋與經驗分享。
處理手足的最大原則,是「那是他們的事」。因此帶著尊重雙方個性的心情,把握你能使力的部分(=分別承接雙方情緒+ 理性傾聽與回應),且想想家裡是否有些阻礙手足間順暢溝通的規矩? 例如:大的要讓小的;大的要保護小的;小的還不懂事,大的不要計較;吵架要先檢討自己;打人就是錯,要先道歉….等等。這些規矩有時不見得有道理,甚至只是照顧者便宜行事的藉口。
從處理手足衝突,可見教養全貌,我們一起學習。
Ps. 對手足講座有興趣的朋友,請至臉書「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https://www.facebook.com/daddyugly) 搜尋,或私訊,歇歇~。
avatar-img
21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醜爸阿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家都欽羨阿建師的沉穩定靜,但現實中的我們,可能從今至未來的很多很多年,對話之於我們、之於孩子,都是一種不安的冒險。這冒險起於關係的建立:建立一種此時此刻,我們都可以是自己,的關係。
覺醒是這趟旅程中的開始,因為那不只是多上幾門教養課、多花時間陪孩子玩….如此而已。你要走進自己的生命,看見生命真正的本質,單純享受成為自己的美好。 成為父母,是全新的開始。
咱家三寶:八年級生、小五、小三生,都曾在低年級時有 1-2 年不等的英文課程經驗,但之後都隨著不同原因:嫌貴(我舉手)、跟老師不合、和找到更有趣的事情而相繼停課。 但是,英文很重要,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只是這次讓孩子為自己選擇,從體驗課程開始,不要牽拖爸媽代為決定。
當人們在谷底,看到頭上有根繩子時 可能會想到失意尋短的人,望著繩子考慮結束生命 但如果想像,一個人真的在「谷底」 一根繩子也可以是幫助人「離開幽谷」的工具 如何用繩子讓自己離開幽谷?
「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使命: 父母好,孩子會更好!醜爸相信「成長就是現在,改變就有機會」!成長,可以是一個觀念的改變,或只是一個習慣的養成;對自己、對孩子,影響都是巨大的。【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鼓勵並協助父母,把自我成長視為「必須要做的事」,並一步步付出行動。
「線上讀書會」最開始是一種「有求就應」的發展模式:父母們想讀哪本書 (或主題),我就開特定的讀書會,5年多下來也慢慢累積出一個脈絡。隨著愈來愈多新朋友加入,這個脈絡不再是「共識」,而成為需要清楚敘述的「說明」,幫助大家決定是否跳入這書坑 (誤)。
大家都欽羨阿建師的沉穩定靜,但現實中的我們,可能從今至未來的很多很多年,對話之於我們、之於孩子,都是一種不安的冒險。這冒險起於關係的建立:建立一種此時此刻,我們都可以是自己,的關係。
覺醒是這趟旅程中的開始,因為那不只是多上幾門教養課、多花時間陪孩子玩….如此而已。你要走進自己的生命,看見生命真正的本質,單純享受成為自己的美好。 成為父母,是全新的開始。
咱家三寶:八年級生、小五、小三生,都曾在低年級時有 1-2 年不等的英文課程經驗,但之後都隨著不同原因:嫌貴(我舉手)、跟老師不合、和找到更有趣的事情而相繼停課。 但是,英文很重要,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只是這次讓孩子為自己選擇,從體驗課程開始,不要牽拖爸媽代為決定。
當人們在谷底,看到頭上有根繩子時 可能會想到失意尋短的人,望著繩子考慮結束生命 但如果想像,一個人真的在「谷底」 一根繩子也可以是幫助人「離開幽谷」的工具 如何用繩子讓自己離開幽谷?
「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使命: 父母好,孩子會更好!醜爸相信「成長就是現在,改變就有機會」!成長,可以是一個觀念的改變,或只是一個習慣的養成;對自己、對孩子,影響都是巨大的。【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鼓勵並協助父母,把自我成長視為「必須要做的事」,並一步步付出行動。
「線上讀書會」最開始是一種「有求就應」的發展模式:父母們想讀哪本書 (或主題),我就開特定的讀書會,5年多下來也慢慢累積出一個脈絡。隨著愈來愈多新朋友加入,這個脈絡不再是「共識」,而成為需要清楚敘述的「說明」,幫助大家決定是否跳入這書坑 (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手足競爭」是一個兒時經常發生的現象,但在成年後仍會出現。本文探討成年手足之間競爭的成因,並提供建議方法,協助讀者放下競爭,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沒有父母會希望孩子們彼此不合,對吧?」 那就千萬別這麼做!!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被孩子們的爭吵聲喚醒,心中不禁感嘆:為何他們不能和平相處? 我們通常視爭吵為負面事件,卻忽略了其中的成長機會,從每次衝突中,孩子學習溝通、理解與共處,父母的角色是關鍵。 本文探討如何引導兄弟姐妹走出爭執的陰霾,達成理解與和諧,閱讀全文,快來看看如何讓家庭變得更溫馨吧! 從爭吵到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手足競爭」是一個兒時經常發生的現象,但在成年後仍會出現。本文探討成年手足之間競爭的成因,並提供建議方法,協助讀者放下競爭,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沒有父母會希望孩子們彼此不合,對吧?」 那就千萬別這麼做!!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被孩子們的爭吵聲喚醒,心中不禁感嘆:為何他們不能和平相處? 我們通常視爭吵為負面事件,卻忽略了其中的成長機會,從每次衝突中,孩子學習溝通、理解與共處,父母的角色是關鍵。 本文探討如何引導兄弟姐妹走出爭執的陰霾,達成理解與和諧,閱讀全文,快來看看如何讓家庭變得更溫馨吧! 從爭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