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年輕人你該照顧好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齡化是很多已開發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日本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然而今天不是要討論,身為年輕人的我們可以為這社會貢獻什麼,而是我們能為自己做點什麼。
失能是老年人常碰到的問題,前陣子我因為運動傷害而常到復健科診所報到,時常可以看到有外籍勞工推著輪椅,上面坐著一位等待死亡的老人。
我承認用字有點不妥,但就只有死亡可以展現人類對於生命的無力感。我幾個朋友都說未來不想成為那樣的人,身體像是被綁在輪椅上,生活無法自理。
往往我們覺得老年人就該服老,乖乖接受老年後身體機能的衰退,然而現在有資料可以證明,老人透過後天的努力,也能減緩老化帶來的身體衰退,那就是肌力訓練。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一些老人可以深蹲70公斤(比很多年輕人強)。這些老人也不是一兩天就能達到這個成果,也是積年累月訓練出來的。
也許社會上還是有些人資訊沒有更新,覺得老人深蹲70公斤會不會骨折。這答案要看是在什麼情況下,要是一個老人已經二十年沒有運動,突然要他深蹲70公斤,那的確是會要他的命;相反的,今天從20公斤的空槓開始訓練,每個月提升5公斤,用不了一年就可以達到70公斤的成績。
我一開始接觸重訓也是如此,深蹲50公斤都蹲不好,從肌肉放鬆到姿勢調整,維持訓練到現在100公斤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問題。這是我做出的選擇,我選擇每週花三天到健身房運動,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
造就現在的你,是過去累積所產生的。我們不可能在一天內就變胖,這是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果,作息不正常、吃垃圾食物、沒有運動習慣,都是讓我們拉高社會上肥胖的比例;相反的,你也不會因為今天作息正常、吃得健康、運動,就能達到你理想中的身材。
很多時候我們都高估一天帶來的改變,卻低估一天所帶來的影響。
要是在年輕時選擇了輕鬆簡單的道路,就會累積一筆債,直到你的體檢單上都是紅字,這時的你才開始要努力想挽回健康,這可以說是相當難的事情。因為你在人生的前面階段,認定自己是一個不會努力的人,這時突然的努力,會讓你在兩三天內放棄。
人生都會碰到問題,要是每次遇到問題都選擇逃避,那我們會成為善於逃避責任的人;反之,遇到問題都勇於面對,這一點一滴的累積雖不會立即看見成效,但長久來看會讓你成為不凡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用知識改變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在離開原生家庭的半年後開始健身,雖然比不上那些職業選手或是健身巨巨,但讓我告別了永遠減重失敗的迴圈。 以前是個虛胖的胖子,重達九十公斤,只在乎體重計上數字變化。在之後踏進健身房、請了教練,讓我明白,體重計上的數值只是諸多指標之一,並不是唯一。 「我就胖所以減不了。」 我聽過有人說:
我們常覺得,有慾望是罪、是惡,普遍認知上對於慾望的解讀都相當「負面」。 慾望,食慾、性慾這兩者為最常見,分別掌管我們的生存、繁衍。不論是人類或是其他物種,這兩者都占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先來談談自律跟意志力。
離開蟹桶後,需要一份工作,但工作之餘最好能增進自己。培養好習慣能讓你在長期的人生中帶來許多好處。 離開蟹桶後有幾件事情需要你去做,因為離開謝桶的本質是成長,你需要自我提升: 1.找份工作 2.找個興趣 3.結識良友 一、找工作 二、找興趣 三、結識良友
當你想成長時,會有人要你不要努力、不用那麼累,這種環境就是蟹桶,常見的蟹桶就是原生家庭。 想成長,但周圍都存在這種人,你就必須離開這個環境。離開會伴隨著恐懼,因為你離開原本舒適的環境,離開跟你一樣的人,離開你適應的場所,前往一個未知的領域。 會離開蟹桶的人都想要成長,環境的選擇就很重要。
「蟹桶理論」是指當有人想要往上爬時,底下的螃蟹會抓住想要逃離的螃蟹,確保他們會跟自己遭遇一樣的下場,人也是。 在兩三年前疫情還沒爆發的時候,參加了一場讀書會,內容講了什麼我也不清楚,但卻有一件事情讓我至今難忘。 他明白自己想要努力、想要更好,但家裡的人,總是能熄滅他好不容易點起的火苗。
在高速公路還沒開始ETC電子收費前,會設置類似檢查站的設施,讓每個用路人經過一段路收一次費用,負責收費的人員稱為「國道收費員」。 在全面計程收費後,收費員在資遣金有部份爭議。但這裡要說的不是這些人的訴求。 而是來談談「選擇權」。 穩定就一定好嗎?
我在離開原生家庭的半年後開始健身,雖然比不上那些職業選手或是健身巨巨,但讓我告別了永遠減重失敗的迴圈。 以前是個虛胖的胖子,重達九十公斤,只在乎體重計上數字變化。在之後踏進健身房、請了教練,讓我明白,體重計上的數值只是諸多指標之一,並不是唯一。 「我就胖所以減不了。」 我聽過有人說:
我們常覺得,有慾望是罪、是惡,普遍認知上對於慾望的解讀都相當「負面」。 慾望,食慾、性慾這兩者為最常見,分別掌管我們的生存、繁衍。不論是人類或是其他物種,這兩者都占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先來談談自律跟意志力。
離開蟹桶後,需要一份工作,但工作之餘最好能增進自己。培養好習慣能讓你在長期的人生中帶來許多好處。 離開蟹桶後有幾件事情需要你去做,因為離開謝桶的本質是成長,你需要自我提升: 1.找份工作 2.找個興趣 3.結識良友 一、找工作 二、找興趣 三、結識良友
當你想成長時,會有人要你不要努力、不用那麼累,這種環境就是蟹桶,常見的蟹桶就是原生家庭。 想成長,但周圍都存在這種人,你就必須離開這個環境。離開會伴隨著恐懼,因為你離開原本舒適的環境,離開跟你一樣的人,離開你適應的場所,前往一個未知的領域。 會離開蟹桶的人都想要成長,環境的選擇就很重要。
「蟹桶理論」是指當有人想要往上爬時,底下的螃蟹會抓住想要逃離的螃蟹,確保他們會跟自己遭遇一樣的下場,人也是。 在兩三年前疫情還沒爆發的時候,參加了一場讀書會,內容講了什麼我也不清楚,但卻有一件事情讓我至今難忘。 他明白自己想要努力、想要更好,但家裡的人,總是能熄滅他好不容易點起的火苗。
在高速公路還沒開始ETC電子收費前,會設置類似檢查站的設施,讓每個用路人經過一段路收一次費用,負責收費的人員稱為「國道收費員」。 在全面計程收費後,收費員在資遣金有部份爭議。但這裡要說的不是這些人的訴求。 而是來談談「選擇權」。 穩定就一定好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中老年人訓練動作的選擇,以及進退階的重要性。介紹了符合人體自然規律的動作選擇原則、具備大負重潛力的多關節動作的重要性,以及動作的進退階安排。此外文章也提到了有關動作的學習推薦閱讀何立安老師的《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大重量訓練與公園散步、甩手、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不能單靠這些運動來抗老化,最後會列舉一些導致老人家抗拒大重量訓練的誤解和迷思,並且做出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澄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現今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壽命延長,目前這個世代可以說是“人類生命最長壽的世代”。 活至八九十歲,甚至破百歲的人,已屢見不鮮。
Thumbnail
根據國內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國人罹患「肌少症」比例為7-10%,80歲以上男性罹患率更高達近30%。醫學專家表示,要預防及改善「肌少症」,就必須從飲食與運動這兩方面著手。
Thumbnail
對銀髮族來說,保持身體活力和健康同樣重要。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可能不太現實。 因此,以下三種簡易動作非常適合老年人,既能有效提升身體健康,又不會帶來太大的身體負擔。 首先,椅子支撐站立是一種非常安全的運動方式。 每天嘗試幾次,利用椅子輔助站起坐下,可以有效增強下肢力量,提高平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中老年人訓練動作的選擇,以及進退階的重要性。介紹了符合人體自然規律的動作選擇原則、具備大負重潛力的多關節動作的重要性,以及動作的進退階安排。此外文章也提到了有關動作的學習推薦閱讀何立安老師的《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大重量訓練與公園散步、甩手、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不能單靠這些運動來抗老化,最後會列舉一些導致老人家抗拒大重量訓練的誤解和迷思,並且做出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澄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現今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壽命延長,目前這個世代可以說是“人類生命最長壽的世代”。 活至八九十歲,甚至破百歲的人,已屢見不鮮。
Thumbnail
根據國內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國人罹患「肌少症」比例為7-10%,80歲以上男性罹患率更高達近30%。醫學專家表示,要預防及改善「肌少症」,就必須從飲食與運動這兩方面著手。
Thumbnail
對銀髮族來說,保持身體活力和健康同樣重要。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可能不太現實。 因此,以下三種簡易動作非常適合老年人,既能有效提升身體健康,又不會帶來太大的身體負擔。 首先,椅子支撐站立是一種非常安全的運動方式。 每天嘗試幾次,利用椅子輔助站起坐下,可以有效增強下肢力量,提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