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靡雙週報〉第22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1/10/4
主編:瑋哥
副編:龍龍

《瘋靡小蠟燭-寫在刊頭的祈禱文》

在濃厚的無力感、恐懼感、孤絕感當下,請記得:我們在這裡陪著你妳。瘋靡的大家跟你妳,雖然只能在網路上相逢,但網路也像是新時代無形的神蹟,善用的話,依然可以成為痛苦中的一盞燭光。當痛苦孤絕不被理解的種種疼痛燒起,請記得我們在這裡。這段時間,無論你妳在哪裡,是病者、醫者、照顧者、或是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們,請務必照顧好自己的身心,例如:注意飲食、作息、適度活動肢體、避免過量擾亂身心的資訊-您可以在這個時間跟身邊的人一起發展出更棒的自我照護方法!獻上無限祝福-給我們親愛的讀者和整個社會。

《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導讀、譯者訪談、與新書講座簡記

《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是一本人類學家觀察精神科醫師的田野紀錄,時空背景是1990年代美國,作者魯爾曼記錄了當時精神醫學的教育訓練與臨床實作的實況,以及管理式照護是如何影響治療典範的轉移與醫療系統變革。在她筆下,「管理式照護」有利有弊:它讓所謂的治療更有「效率」,但也喪失了過往的細緻與醫病關係的經營。
中譯版上市以來,左岸出版社和瘋靡合作了兩場新書座談。本期雙週報即摘選本書引文以及譯者訪談,並補上一這兩場新書講座的簡記。

【兩種心靈-引言摘錄】

在本書引言中,作者作為人類學家,在觀察精神科住院醫師的田野之後,提出精神醫學中的「兩種心靈」,即「生物醫學精神醫學」以及「精神動力學」。這兩種方法,不只影響了精神科醫師的治療方式,同時也影響了醫師的思考模式,如何感知與理解病人。此外,這也牽涉到我們如何看待個人的道德責任。人們傾向於把身體視作道德清白的,而將心智當作可以選擇與負責,這樣的視角導致對待精神疾病的觀點在兩極之間擺盪。更加困難的是,即便許多證據顯示精神藥理學與心理治療合併的效果最好,但在當代社會經濟與意識形態的力量,卻將心理治療趕出精神醫學之外。由於生物醫學對於精神疾病的思考方式,可能會剝奪受苦者身上的人性,而對社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譯者訪談】

本文訪談了《兩種心靈》的兩位譯者。與作者田野觀察的對象一樣,兩位譯者皆是正在接受精神醫學訓練形塑中的住院醫師。兩位譯者不僅談及翻譯過程中的感受,更從閱讀、翻譯的過程中,反思自己在臨床工作與訓練中的經歷,更提醒注意在地文化的重要性。透過精神醫學與人類學的「透鏡」,讓我們在風暴之中,嘗試更加開放、多元地看見人類心靈變幻莫測的光景。

【兩種心靈:9/5、9/19兩場新書座談會簡記】

9/5場主題為「被診斷成一個精神病人,然後呢?」邀請講者為李昀(失序者)、王育慧(照顧者、精神科居家護理師)、張廷碩(另類精神科醫師、社會學人)。9/16場主題為「治療精神疾病的,是醫師?還是制度?」,邀請講者為羅惠群(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副理事長、諮商心理師)、徐淑婷(高雄凱旋醫院精神科主任)。這兩場座談均由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暨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廖福源主任主持。
從兩場講座設定的主題與邀請的講者,可以知道《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一書談的雖是1990年代的美國,而我們試圖將場景拉回2021年的台灣,試圖從疾病經驗者本人、照顧者、各類型專業工作者(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等,讓讀者能更順利貼近這本書提示的種種,也可以說是30年後的此刻,我們的社會都還無力面對的問題。
小編自己在這兩場講座中,其實更常觀察講座參與者回饋的狀況-因為這可以反映出這樣一本著作和相關的主題,會激起潛在的讀者以何種視角切入閱讀與再體驗這些疾病經驗。參加者不一定都是有閱讀過或閱讀完本書的人,單純因為對這個主題的關切而來,隨著主持人與講者對於整本書的內容展開反思與對話,講座參與者在sliido上的即時提問也豐富而多元。很有趣的是,參與者的這些提問也反映出每個人在各自位置上的焦慮,不一定是向著書本的內容而來,或者可以這麼說,這本書是一個引子,講出了現在台灣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的照護大量傾斜往醫療端的現象,對於醫者、病者、家屬各自造成的難言之痛-只要涉入精神疾病的局,各個位置的人都痛苦著,如何期待各種位置的人都能「理解」彼此的苦、重新共構出更好的制度或是觀念?這似乎才是講座所留下的困難無比的未竟之言。或許,並不是一個「好的我體諒你、那誰來體諒我?」這樣互斥的關係,只是要怎麼持續透過對話、鼓勵發聲,讓多聲道的聲音均能清楚被聽見,才有可能進行下一步的共構。
---
〈瘋靡雙週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
▹電話專線:02-2230-8830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物訪談:我和姐姐在家/枷的症頭裡奔跑─躁鬱症作用下的手足圖像
緊接奧運,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帕運)於八月底展開,然而曾為美國摘下三面金牌的泳將梅耶斯(Becca Meyers)卻宣布放棄參賽。據其聲明,奧委會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為緣由,拒絕了梅耶斯的個人護理助理(PCA)隨行申請。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三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電影資訊。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本次的雙週報將帶大家導讀李舒中老師的論文〈精神疾病「病識感」(insight)的社會分析:一個民族誌的觀察〉,希望能深化對病識感相關之討論,若想更了解此篇論文,可參照文末的連結。
小甜甜布蘭妮的父親詹姆士(James P. Spears)在2008年基於布蘭妮的心理健康和可能的藥物濫用問題向法院申請了監護自己的成年女兒,同一年,監管期變成永久性的。直到近日布蘭妮才第一次站在法庭為自己陳述,這十三年來的種種遭遇。
人物訪談:我和姐姐在家/枷的症頭裡奔跑─躁鬱症作用下的手足圖像
緊接奧運,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帕運)於八月底展開,然而曾為美國摘下三面金牌的泳將梅耶斯(Becca Meyers)卻宣布放棄參賽。據其聲明,奧委會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為緣由,拒絕了梅耶斯的個人護理助理(PCA)隨行申請。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三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電影資訊。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本次的雙週報將帶大家導讀李舒中老師的論文〈精神疾病「病識感」(insight)的社會分析:一個民族誌的觀察〉,希望能深化對病識感相關之討論,若想更了解此篇論文,可參照文末的連結。
小甜甜布蘭妮的父親詹姆士(James P. Spears)在2008年基於布蘭妮的心理健康和可能的藥物濫用問題向法院申請了監護自己的成年女兒,同一年,監管期變成永久性的。直到近日布蘭妮才第一次站在法庭為自己陳述,這十三年來的種種遭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有關治療精神疾病的歷史,大略分為三個時期 物理療法、化學療法、談話療法 別懷疑,物理療法就是打你虐待你的那個意思🥲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從《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看社會議題及人生哲學,包含醫護人員之間既對立又協作的關係、社會對精神病患的不友善以及對於工作的熱愛和人生選擇,一部戲劇是人生的縮影,或有誇大,但總有甚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包括跟隨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看病人、打primary care病人的病歷和學習精神科相關主題的過程。作者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分享了在精神科實習中的錯失與學習經驗。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感冒、頭痛、擦挫傷看醫生,心病找心理師。華人對心理健康的重視日漸攀升,隱忍謙讓的儒家思想加上「面子」問題,始終像「房間裡的大象」,避而不談,難以啟齒。殷切盼望,心理健康被重視,一切往更好的方向躍進。人總是帶著自以為的困惑,進到諮商室,卻得到意想不到的解答。
Thumbnail
已經累積多年的躁鬱症病史的你一定知道,我們的身體住了三種靈魂。躁期、鬱期和穩定期。想理解多一些的狀況,可以從莊桂香女士的著作《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更詳細的理解在這三個時期會有的狀態。 通常讓家人感到最痛苦的應該是躁期的發作,而然患者最辛苦的是鬱症的復發,當然穩定期是最好的狀態。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醫病關係緊繃的台灣社會,重溫上個世紀末的電影《心靈點滴》,除了滿滿的觀影觸動,更覺得若能「以病患為中心」來思考後續的醫療行為,即便根本問題仍在,藥到未必能病除,但透過對話交談讓心靈先被撫慰,這一切才會有良好醫病關係的可能。我知道站着説話不腰疼的矛盾,但一路上幸運遇見的好醫生,讓我堅信這是真實的存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有關治療精神疾病的歷史,大略分為三個時期 物理療法、化學療法、談話療法 別懷疑,物理療法就是打你虐待你的那個意思🥲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從《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看社會議題及人生哲學,包含醫護人員之間既對立又協作的關係、社會對精神病患的不友善以及對於工作的熱愛和人生選擇,一部戲劇是人生的縮影,或有誇大,但總有甚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包括跟隨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看病人、打primary care病人的病歷和學習精神科相關主題的過程。作者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分享了在精神科實習中的錯失與學習經驗。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感冒、頭痛、擦挫傷看醫生,心病找心理師。華人對心理健康的重視日漸攀升,隱忍謙讓的儒家思想加上「面子」問題,始終像「房間裡的大象」,避而不談,難以啟齒。殷切盼望,心理健康被重視,一切往更好的方向躍進。人總是帶著自以為的困惑,進到諮商室,卻得到意想不到的解答。
Thumbnail
已經累積多年的躁鬱症病史的你一定知道,我們的身體住了三種靈魂。躁期、鬱期和穩定期。想理解多一些的狀況,可以從莊桂香女士的著作《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更詳細的理解在這三個時期會有的狀態。 通常讓家人感到最痛苦的應該是躁期的發作,而然患者最辛苦的是鬱症的復發,當然穩定期是最好的狀態。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醫病關係緊繃的台灣社會,重溫上個世紀末的電影《心靈點滴》,除了滿滿的觀影觸動,更覺得若能「以病患為中心」來思考後續的醫療行為,即便根本問題仍在,藥到未必能病除,但透過對話交談讓心靈先被撫慰,這一切才會有良好醫病關係的可能。我知道站着説話不腰疼的矛盾,但一路上幸運遇見的好醫生,讓我堅信這是真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