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一起讀《薩提爾自我療癒之路》

和天安老師初識在薩提爾模式個人諮商專訓,第一次上課就覺得這老師氣場不太一樣:自信、幽默,且說話講課非常有條理。多年後和老師一起在工作坊學習、擔任小組導師,我才知道原來他已把薩提爾的學習歷程精煉成一套架構完整課程,無怪總能用簡單精準的字眼呈現。
現在,老師的工作坊化成了《薩提爾自我療癒之路》(感覺像什麼妖精似的XD)。
這本書是天安老師多年功夫的結晶,毫無保留的完整演繹。下面我試著分享自己對此書五大部分的「畫重點」,提供個人閱讀此書的角度。

PART 0 探索內在,準備自己

這一趴是我覺得此書最重要,沒有之一。
「你為什麼想認識薩提爾模式?」
我相信會踏上身心靈成長的朋友,內在都有一個想要改變的火苗/種子/初心,本書這一趴的每篇文章,都是在幫助我們把內在的火苗/種子/初心看得更清楚。
學習薩提爾模式不只是讓自己可以和孩子溝通,可以搞懂伴侶在想什麼。薩提爾女士向我們提出一個邀約:認識自己。她從每個人身上看見無以倫比的獨特寶藏,但寶藏的主人卻因為過去種種經驗,否定、拒絕、甚至攻擊自己。寶藏蒙塵,灰暗無光。
然而說也奇怪,看見自己的寶藏卻又如彈指一般,轉念俯拾即是。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認識自己,為自己的自我價值感負起責任?
天安老師透過5個章節,邀請讀者做出決定:準備好面對自己。當他人的眼光不再決定我們的價值,我們也不再把人生的責任丟給他人負責,寶藏的光彩無從遮掩,我們被內在的豐富吸引,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PART 1 認識自己,姿態覺察

學習過薩提爾模式的人可能會覺得「怎摸一下子就講姿態?」有人認為要從冰山,或是探索原生家庭開始不是更基礎? 我們姑且先跳出「學習模式」的框架,用「人性、人心」的角度來看,大概會同意「覺察」是改變最重要的第一步。天安老師在 PART 0 已透過冥想幫助我們更靠近自己的渴望,如果接著跳進原生家庭或冰山,很可能讀者會啟動裡性腦開始分析評論,失去繼續覺察的契機。
認識自己慣性的應對姿態可以很快啟動覺察,對自己不自覺的溝通反應有深刻的體會;透過書裡提到的姿勢與語句的練習,透過看、聽、說、動作,大部分人都能深刻體驗原來自己的應對姿態會在關係裡造成什麼影響,而自己卻對此毫無所覺。
為了讓讀者更理解應對姿態並非負面的人格特質,反而蘊含我們相當獨特的生命資源,天安老師應用了史蒂芬‧吉利根(Stephen Gilligan) 的原型理論(來自榮格但有所不同),呈現出其實應對姿態是我們重要的老師,指出適合我們轉化、成長的方向。

PART 2 追本溯源,原生家庭

「應對姿態」打哪來? 我們最初的成長環境:原生家庭。
帶著覺察的心進入原生家庭的學習是很重要的,畢竟探索原生家庭會帶出「海量」的資訊與感受,有人經常會無法自拔的開始「考古」,有人則被一波波的回憶與情緒淹沒,甚至進入打岔/解離/失憶的狀態,無法繼續。
因此在此趴,老師同時也介紹了【和幼年的自己對話】練習。此練習在於讓我們可以在探索原生家庭的過程中,也學會如何分辨「成年的」與「幼年的」自己狀態有何不同。我們可以隨時覺察並提醒自己回到成年的狀態,準備好後與幼年的自己接觸,練習如何以真誠、同理、感謝、承諾的心,為自己負責。
如果你對於「和自己和解」的主題很有興趣卻不明所以,此趴的每個練習一定要確實完成(發懶的歡迎參加工作坊,讓老師帶你完成) ,因關鍵就在探索原生家庭+和幼年的自己對話。同時別忘了熟讀最前頭老師圖文並茂闡釋「為何小時候的經驗會影響長大後的我們」,請帶著這份理解做練習,效果尤佳。

PART 3 走進冰山,體驗渴望

冰山隱喻帶我們看見「整個人」。
人際互動間,我們經常聚焦在彼此的「行為」,但行為就如「冰山一角」,無法代替完整的冰山—即是我們這個「人」—真正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望。學習薩提爾的冰山隱喻,是為了看見全貌,進行人與人之間有意義的互動,而非僅僅行為間的慣性反應。
然而冰山在許多人的提倡下,漸漸變成一種「理性分析」,讓天安老師在書裡不禁直言「體驗冰山」的重要。如果把重點放在「看懂」冰山,忽略體驗當下自己與他人的狀態,即使看懂一個人的裡裡外外,卻容易落入分析、甚至評價,這樣的互動不僅無法讓彼此靠近,反而形成傷害。況且冰山的層次也不是靠「想」出來的,這也是為何許多人在學習時頻頻卡關,畢竟有些東西想破頭也沒個解答啊!
第16章可說是這一趴的重頭戲:從期待進入渴望,某種程度解答了何謂「體驗」冰山。如何操作真是要請你自行閱讀,我要強調的是,這是一個從「我應該」進入「我想要」的歷程;也是我們從脫離追求外在肯定,進入滿足內在豐富的練習,非常值得一試,
畢竟這些都是天安老師行之有年的工作坊練習,在第17章已準備好回答「如果我無法從期待進入渴望怎摸辦」的大哉問。阻礙我們體驗的不會是別人,大魔王只會是自己。透過覺察與探索這些阻礙,我們內在神秘不可知的面相將益發清晰。
最後老師用了一個圖文並茂的例子解說冰山探索的完整歷程,跌宕起伏,非常精采。當然這是真實人物的生命故事,應持莊重,我所謂的精采是老師非常盡力呈現工作坊的真實樣貌,而非一路順暢的神威顯赫。

PART 4 擁有資源,整合自己

最後一趴,老師用簡單明瞭的四個問題來整合薩提爾的學習歷程: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是什麼阻礙了我? 這阻礙是從哪裡學來的? 同時又伴隨著什麼資源? 我可以做什麼樣的改變? 可以承諾自己什麼?
這四個「自我提問」建構出「學習地圖」,是每個人獨特的療癒之路。不僅可以自問,當我運用薩提爾模式與人晤談時,也經常以這四個提問為核心,邀請談話者不斷體驗自己內心最真實的回應。每次的提問與回應,皆幫助一個人更清楚認識自己。
最後的最後,老師以不少的篇幅介紹「資源。」薩提爾模式非常強調接納、轉化、整合自己的生命歷程,包括那些看似負面的經歷與影響。整合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許多閃閃發亮的部分,稱之為內在資源,像是領導力、幽默感、待人和善…等。
同樣的,「找資源」不是一個理性的尋寶遊戲,而是需要透過前面介紹的每項練習所呈現出的生命歷程,拼湊、整合,成為自我可以認可的一部分。像是原生家庭圖、家庭生活年表…等都是很重要的練習與工具。資源象徵著我們與自己的連結,我們承認自己的寶貴,具有非凡的意義。
------
《薩提爾自我療癒之路》結束在資源的整合、轉化、與應用,呼應了薩提爾模式所重視的「正向導向」:我們相信每個人自有存有的價值,每一次對自己的認識與探索,都是對此信念的嶄新體驗。
希望這本書,可以為你我的生命帶來更多的亮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