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從劉潤的「進化的力量」年度演講來看,如何準備一場演講的內容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天有一場劉潤的年度演講「進化的力量」
​我沒聽這四小時的演講,不過有看講稿全文。這些年對於時間稀缺性的感受愈來愈強烈,幾乎不太聽超過兩小時的演說,如果有逐字稿可以看,自然連演說都不會聽了。除非,是想要觀察講者如何表達與掌控演說的步調。
在演說結束後沒多久,劉潤就發布了演講全文,還有一篇關於如何準備逐字稿的文章,我覺得比演講全文更有價值,摘錄了一些重點,也加上自己的觀點。如果想要看劉潤的全文,我放在留言中做為參考。
...

一、演講最關鍵的一件事:逐字稿的準備

​駕馭一場演講,事前準備相當的繁雜。劉潤認為,演講就是一場舞台上的表演,不只是內容,而是整體的表現都要相互搭配。
​準備逐字稿,可以說是將不必要的風險降至最低。我自己對逐字稿的理解,除了時間與風險的掌控之外,也是為了減少後續利用的重工。講演的逐字稿,可以做為專欄、授課、音頻與出版的素材;雖然寫逐字稿很費工,但比起每一次產出都要重新準備,這樣的工還是很值得的。
...

二、全篇逐字稿的邏輯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找到一個主題。劉潤這次的演講主題是:不確定性。
嘿,這真的很巧,今年我也一直在談「不確定性」這件事,就連年底要出版的新書也是談如何降低不確定性。值得高興的是,自己的想法有那麼一點點接近這些知名的顧問與講者。
回到正題,確立了「不確定性」這個主題,多數人想知道的會是什麼?劉潤認為是我們正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該怎麼辦?
沒錯!該「怎麼辦」往往是我們面對一個議題,尤其是會帶來影響的議題,第一個直覺就是「然後呢?我該怎麼辦?」這樣的念頭;對演講的受眾也是。
而鋪陳的邏輯是這樣的:要想知道「如何」就得先知道「為何」;要想理解「為何」就需要透過「什麼」來解釋。從「不確定性」這個關鍵字出發,將觀察、蒐集到的資訊,找出意外、週期、趨勢、規劃等規律,看到「什麼」進而知道「為何」,然後歸納出「如何」。
接下來,用框架將這些組織起來。
劉潤使用的是「SCQA」這個麥肯錫慣用的問題解決框架,在《高產出的本事》中稱之為「問題框架」的一種表達框架。
框架中的元素,可以根據強調的焦點來調換順序,比方說「ASC」是一種開門見山的表達方式,先給答案再說背景,然後描述問題帶來的衝擊;至於顯而易見的問題就無須再提,這是開門見山式的邏輯鋪陳。
當然,這個框架也可以延伸做變化。
比方說,我在公司內部提出問題的解決對策時,習慣在最後加入一個「支援」(support need)以喚起相關單位的正視,避免日後因為缺乏資源的支援而導致任務失敗。這時候我採用的就會是「SCQA-S」的框架結構。
...

三、故事該怎麼說?加入幽默感、溫暖與力量感

​鋪陳了一個很好的故事,如果平鋪直敘的說出來,就太可惜了。就像我們在聽別人說故事時,可能是時而會心一笑、時而感動,時而充滿著力量感。
​所以在逐字稿的內容中,我們可以試著加入情緒的表達,包括幽默感、溫暖與力量感。在演講中的幽默感,很多來自於自娛娛人的效果,而不是譏諷他人;而溫暖與力量感,往往用於講述別人的故事上。
...

四、演講也是對話,就得營造對象感

​本質上,對象感來自於同理心,想人之所想,說出他們的心裡話。比方說,在介紹完一個主題後,代入受眾生活或工作中的現況,小小的細節就能創造連結。
​...

五、即使隔著螢幕,也要創造參與感

​如何讓線上的受眾也能有面對面交談的感覺呢?劉潤說:插入互動、製造驚喜。比方說,一個簡單的是非題,請受眾回答一或二,表示贊同與否;一個議題的單選題,請受眾選擇在透過後端展現出統計結果。
善用一些線上工具,這不難做到;不只互動、還有驚喜。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不清楚問題是什麼的情況下,談策略還為之過早。而且我認為,大多數人需要的並不是策略,而是直面與檢視問題的能力。三個建議,幫助你檢視目前需要的是策略、行動,還是應該修正目標?
劉潤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既然這個世界充滿著不確定性,那麼該如何管理不確定性?如何與之共存?進一步來說,除了共存與管理不確定性之外,有沒有可能從中獲益?這就是「反脆弱」中提到的概念。
為什麼要閱讀?有人說讓自己成長,有人說可以看見別人的故事、感受生命的歷程,也有人說為了提升競爭力、增廣見識。我覺得這些都很棒!在吳軍的文章中,我看到另一種「商業化」的說法也很令人驚喜,他說:閱讀,能獲得可重複的成功。
劉潤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耗損度與料肉比的觀點。從書籍作者的角度來說,寫作是一種耗損知識的過程,也是一項考驗料肉比的工作。理解了耗損度與料肉比的概念,就能明白書籍也是有雞鴨牛羊的區別。你把哪種書當羊肉在吃,哪種當雞肉吃,很大程度決定了知識體系能達到怎樣的高度。
看了脫不花的一篇文章,關於面試的提問:如何區別兩個資歷上看來差不多的求職者呢?​可以觀察對於四個問題的回答,這些問題即使不是作為面試的準備,不時拿來問問自己也是很好的提醒。除此之外,我也整理了十篇文章,當你在職涯發展上感到迷惘時,或許能帶來一些啟發與參考。
為什麼我學了說服力技巧、也照做了,卻沒用?​為什麼我套用了框架,結果更糟?​​因為沒搞清楚這是增加助力、還是減少阻力?甚至是基本條件的不足,反而產生了反作用力。方向錯了,方法再對也到不了目的地。​
在不清楚問題是什麼的情況下,談策略還為之過早。而且我認為,大多數人需要的並不是策略,而是直面與檢視問題的能力。三個建議,幫助你檢視目前需要的是策略、行動,還是應該修正目標?
劉潤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既然這個世界充滿著不確定性,那麼該如何管理不確定性?如何與之共存?進一步來說,除了共存與管理不確定性之外,有沒有可能從中獲益?這就是「反脆弱」中提到的概念。
為什麼要閱讀?有人說讓自己成長,有人說可以看見別人的故事、感受生命的歷程,也有人說為了提升競爭力、增廣見識。我覺得這些都很棒!在吳軍的文章中,我看到另一種「商業化」的說法也很令人驚喜,他說:閱讀,能獲得可重複的成功。
劉潤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耗損度與料肉比的觀點。從書籍作者的角度來說,寫作是一種耗損知識的過程,也是一項考驗料肉比的工作。理解了耗損度與料肉比的概念,就能明白書籍也是有雞鴨牛羊的區別。你把哪種書當羊肉在吃,哪種當雞肉吃,很大程度決定了知識體系能達到怎樣的高度。
看了脫不花的一篇文章,關於面試的提問:如何區別兩個資歷上看來差不多的求職者呢?​可以觀察對於四個問題的回答,這些問題即使不是作為面試的準備,不時拿來問問自己也是很好的提醒。除此之外,我也整理了十篇文章,當你在職涯發展上感到迷惘時,或許能帶來一些啟發與參考。
為什麼我學了說服力技巧、也照做了,卻沒用?​為什麼我套用了框架,結果更糟?​​因為沒搞清楚這是增加助力、還是減少阻力?甚至是基本條件的不足,反而產生了反作用力。方向錯了,方法再對也到不了目的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嗨,在準備客戶簡報或會議活動時,是不是有一些困惑或經常遇到一些問題呢?今天我們來聊聊幾個常見的簡報迷思,幫助你提升簡報效果,讓你的表達更有力!
  一個演講中真誠的部分取決於它鑲嵌在世界的什麼場合,而這樣的真誠,也往往是讓這場演講能有最大啟發性與價值的核心要素。在這個時代裡面,最常有機會帶來啟發性的是學校畢業演講。無論講者是誰、通常在乎什麼,這天將這一切內容組織起來的思路會非常接近「如果我是一個要獨自面對社會的年輕人,我最需要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透過「與作家有約」的校園演講,提出了演講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提早到達場地、測試簡報設備、調整心態、傾聽主人的聲音、給聽眾驚喜、同理心看待、回饋給關鍵人物和為下一場演講做準備。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由潤米諮詢創始人並為『5分鐘商學院』的主持人─ 劉潤所撰寫而成。這本書在談論一種核心思維:方法論為不變的「底層邏輯」與隨時改變的「環境變數」所組成。並著重於前者的介紹。它提供了深刻的視角與例子激發讀者的思考。這本書的每個章節皆為互相獨立,非常適合在閒暇時間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閱讀。
Thumbnail
你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或許,我們對事實的瞭解,還不夠全面 或許,我們是被表象或經驗欺騙、迷惑,導致看不透事情的本質 本書教你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umbnail
學習演說技巧已成為自媒體時代的重要技能之一。本文將介紹如何撰寫一篇好的演講稿,進而探討演講的開頭、中間和結尾設計,以及如何加強演講內容的情感表現。
Thumbnail
在職場上與活動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需要演說的場合,若沒提前準備腦袋經常會是一片空白。 使用本文中提供的三段架構,幫助你快速組織出有深度的演說內容,讓即興演說不再是問題。
Thumbnail
先將你要說的話按照要素分類,比如分成問題來源、分析、建議解決方案等三部分,在對方開始認真聽你說話前先告訴對方,對方心裡就預期有這三件事,增加掌握度就更願意聆聽與理解。 然後你就按照這框架一一說明,對方就會覺得容易理解,每個說明盡量控制在三個部分內,因為人的專注時間有限。 要傳達較長的訊息時,
劉潤 第一章 定準方向 成為高手: 1.判斷力:最少的資訊,判斷力正確。 2.分寸感:複雜性的對沖,簡單說明整局判斷。該給的與不該給的如何取捨,大家利益極大化。 3.顆粒度: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複雜事情簡單化: 1.目標與指標:指標是用來衡量目標達成的一種量化。 2.回歸本質:第一
Thumbnail
去年,羅振宇以深刻的洞見分享走向後疫情時代,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時該怎辦!他以22個故事為媒介,與大家分享尋找解題線索的心得。 今年,演講主軸轉向企業經營時的種種難題,如營收下滑、產業變遷、成本壓力、科技變革等。羅振宇將自己塑造成一位「尋回犬」,透過多元的角度,發掘企業經營中獨有的成功觀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嗨,在準備客戶簡報或會議活動時,是不是有一些困惑或經常遇到一些問題呢?今天我們來聊聊幾個常見的簡報迷思,幫助你提升簡報效果,讓你的表達更有力!
  一個演講中真誠的部分取決於它鑲嵌在世界的什麼場合,而這樣的真誠,也往往是讓這場演講能有最大啟發性與價值的核心要素。在這個時代裡面,最常有機會帶來啟發性的是學校畢業演講。無論講者是誰、通常在乎什麼,這天將這一切內容組織起來的思路會非常接近「如果我是一個要獨自面對社會的年輕人,我最需要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透過「與作家有約」的校園演講,提出了演講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提早到達場地、測試簡報設備、調整心態、傾聽主人的聲音、給聽眾驚喜、同理心看待、回饋給關鍵人物和為下一場演講做準備。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由潤米諮詢創始人並為『5分鐘商學院』的主持人─ 劉潤所撰寫而成。這本書在談論一種核心思維:方法論為不變的「底層邏輯」與隨時改變的「環境變數」所組成。並著重於前者的介紹。它提供了深刻的視角與例子激發讀者的思考。這本書的每個章節皆為互相獨立,非常適合在閒暇時間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閱讀。
Thumbnail
你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或許,我們對事實的瞭解,還不夠全面 或許,我們是被表象或經驗欺騙、迷惑,導致看不透事情的本質 本書教你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umbnail
學習演說技巧已成為自媒體時代的重要技能之一。本文將介紹如何撰寫一篇好的演講稿,進而探討演講的開頭、中間和結尾設計,以及如何加強演講內容的情感表現。
Thumbnail
在職場上與活動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需要演說的場合,若沒提前準備腦袋經常會是一片空白。 使用本文中提供的三段架構,幫助你快速組織出有深度的演說內容,讓即興演說不再是問題。
Thumbnail
先將你要說的話按照要素分類,比如分成問題來源、分析、建議解決方案等三部分,在對方開始認真聽你說話前先告訴對方,對方心裡就預期有這三件事,增加掌握度就更願意聆聽與理解。 然後你就按照這框架一一說明,對方就會覺得容易理解,每個說明盡量控制在三個部分內,因為人的專注時間有限。 要傳達較長的訊息時,
劉潤 第一章 定準方向 成為高手: 1.判斷力:最少的資訊,判斷力正確。 2.分寸感:複雜性的對沖,簡單說明整局判斷。該給的與不該給的如何取捨,大家利益極大化。 3.顆粒度: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複雜事情簡單化: 1.目標與指標:指標是用來衡量目標達成的一種量化。 2.回歸本質:第一
Thumbnail
去年,羅振宇以深刻的洞見分享走向後疫情時代,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時該怎辦!他以22個故事為媒介,與大家分享尋找解題線索的心得。 今年,演講主軸轉向企業經營時的種種難題,如營收下滑、產業變遷、成本壓力、科技變革等。羅振宇將自己塑造成一位「尋回犬」,透過多元的角度,發掘企業經營中獨有的成功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