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EP10 世界不再區分性別而是有練跟沒練(鏈?) | 沒有教練的菜單可以看看書單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己本身不是教練,不過是個工作以後有持續練習瑜珈與重量訓練的人,這專題暫時不會固定更新,先跟正在閱讀的讀者說一聲,記得要保持運動的習慣

疫情打亂生活與運動節奏

最近重新恢復瑜珈團練,在老師努力放水她個人的要求標準下,我覺得自己身體的協調度與肌肉的緊繃程度確實都變差,果然沒練就是沒練,跟數學一樣不會騙人不過大腿、屁股的痠痛度、耐受度都沒有下滑,順利撐過第一節課
側棒可以採樹,不過腳依舊無法拉直,這時候就是硬漢的筋

運動真的是會上癮

前幾天看到大學同學說她某天不逛周年慶而是去買慢跑鞋的那一刻開始,她知道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不再是棉花糖女孩。除了跑步,她也有進行重量訓練,硬舉可以破百了;至於我? 恩,我深蹲剛破百,硬舉70、80就是極限了
上面的例子就是所謂的有練(我們各自都有找教練),訓練重點不同、頻率不同,都有屬於自己的進步

教練的菜單比較均衡

請教練的好處很多,除了背景知識、訓練經驗外,還能安全的強迫自己維持訓練的習慣,或是把當天的重量加上去
最近我右肩膀痛兩個月了,我猜或許跟每天接送孩子都要抱抱有關,我又很常單手抱,另一手拿東西;教練不只幫助我放鬆、指導不同方式的訓練,結束的體能訓練也改變,變成四輪的
  • 投擲藥球(全身性,沒有後拋,前面幾篇曾介紹過XD)
  • 前抱藥球蹲(模擬雙手抱小孩)
  • 踩腳踏車(肌耐力)
  • 仰臥起坐

運動相關書籍推薦

沒有請教練的人,我想平常可以從離開靜態生活開始,像是
  • 走路20分鐘
  • 看看一些書籍培養運動的習慣或是讓自己的活動能力提升

1.具身認知-身體如何影響思維與行為

  • 彌豆子的方式咬筷子會讓人開心,你相信嗎?
  • 讓口試官喝到溫水或是避免他們空腹可以讓你得到好成績,你記住了嗎?
  • 握拳可以讓自己更有自信,你嘗試過嗎?
-這本書整理很多文獻,讓家長、上班族、學生可以提升自己表現,或是避免陷入他人的設計

2.運動改造大腦活化憂鬱腦、預防失智腦,IQ與EQ大進步的關鍵4.0版(2009年初版,未來會持續更新)

鍛鍊身體也在鍛鍊大腦,還活在體育課就是要借給國英數的家長們醒醒吧(ㄟ,我那個年代還有),大家不分年紀來自行製造更多的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DNF)
-這本書整理很多文獻,讓家長、上班族、學生、年長者、疑似心理疾患者(醫療評估優先)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3.怪獸訓練肌力與體能訓練手冊

重量訓練的相關知識介紹與實際動作圖解。不過作者何老師很常強調一件事,「你會看影片影片不會看你」,屬於每個人的合適動作未必適合另一人,不過雷區的避免可讓自己的練習更長遠

說到,未來更多的文章會集中在區塊【鏈】與日常生活,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專題-元亨利貞(出自易經),裡面包含育兒生活與WEB3.0的探索(希望大家沒有跟我一樣中了FTX交易所的招),enjoy i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180內容數
聊聊我所看見的未來 元宇宙、web3.0、親子共讀、育兒甘苦 元宇宙究竟是駭客任務還是一級玩家? 我不知道 在那樣的世界來臨前 讓我和孩子一起見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記得怪獸訓練的何立安老師很常講一句話,「不要高估一天所能達到的成就,也不要低估一年所能累積的效果」,這句話對於隔一個月才上教練課,以及本來一周可以三練的我都很適用,於是本周除了教練課分享還想聊聊如何踏出一小步
當小孩接送成為每天必要的行程,人就會想要成為時間管理大師或是期盼do more with less (DMWL),於是乎,做一件事不是要收穫更多就是時間花費更少。 本篇聊到接送小孩跟用電鍋準備晚餐:
本周訓練主軸是背蹲舉、握推,分別115公斤、60公斤,都是穩穩碰到新高,於是課後加強就是增加拉: 1.爬繩(垂直拉) 2.仰臥起坐 3.划船(水平拉) 爬繩本來要雙手抓著,讓雙腳找到支撐點,依序操作。不過我光是腳要正確、快速纏繩踩踏就搞很久,手不夠力的狀況下,就是直接屁股坐著,雙手把自己身體從地上拉
先來個快問快答,請問「沙球跟幼稚園小孩相異點?」 很重跟能不能拋棄XD 訓練搬球? 我一開始覺得太詭異了吧,有人生活中會這樣嗎? 聽到教練說大力士比賽會比這項,我也只是納悶大丈夫當是也? 等到我下班接小孩才驚覺,這不就是我欠缺的訓練嗎???
篇蹲依稀記得,在斜槓人生一詞流行之前,兀(pi)型人之類象形文字組成的詞語也很流行,強調人只有一個專長不夠,要兩隻腳才能站穩! 兩隻腳站立、行走真的就穩了嗎?肯定會穩,畢竟身體自己會動態平衡,哪怕是長短腳、大小臀的結構... 不過今天嘗試後腳抬高蹲、單腳硬舉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囉
本次重量訓練教練課內容: 握推、分腿硬舉, 側棒拉彈力帶、分腿推彈力帶、平板, 20分鐘划船; 彈力帶的優點、特性如下: 價格便宜、 方便攜帶、 單獨運用的話,離心出力、向心則是相反,所以力量上的使用並非從一而終、 可混合搭配使用
記得怪獸訓練的何立安老師很常講一句話,「不要高估一天所能達到的成就,也不要低估一年所能累積的效果」,這句話對於隔一個月才上教練課,以及本來一周可以三練的我都很適用,於是本周除了教練課分享還想聊聊如何踏出一小步
當小孩接送成為每天必要的行程,人就會想要成為時間管理大師或是期盼do more with less (DMWL),於是乎,做一件事不是要收穫更多就是時間花費更少。 本篇聊到接送小孩跟用電鍋準備晚餐:
本周訓練主軸是背蹲舉、握推,分別115公斤、60公斤,都是穩穩碰到新高,於是課後加強就是增加拉: 1.爬繩(垂直拉) 2.仰臥起坐 3.划船(水平拉) 爬繩本來要雙手抓著,讓雙腳找到支撐點,依序操作。不過我光是腳要正確、快速纏繩踩踏就搞很久,手不夠力的狀況下,就是直接屁股坐著,雙手把自己身體從地上拉
先來個快問快答,請問「沙球跟幼稚園小孩相異點?」 很重跟能不能拋棄XD 訓練搬球? 我一開始覺得太詭異了吧,有人生活中會這樣嗎? 聽到教練說大力士比賽會比這項,我也只是納悶大丈夫當是也? 等到我下班接小孩才驚覺,這不就是我欠缺的訓練嗎???
篇蹲依稀記得,在斜槓人生一詞流行之前,兀(pi)型人之類象形文字組成的詞語也很流行,強調人只有一個專長不夠,要兩隻腳才能站穩! 兩隻腳站立、行走真的就穩了嗎?肯定會穩,畢竟身體自己會動態平衡,哪怕是長短腳、大小臀的結構... 不過今天嘗試後腳抬高蹲、單腳硬舉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囉
本次重量訓練教練課內容: 握推、分腿硬舉, 側棒拉彈力帶、分腿推彈力帶、平板, 20分鐘划船; 彈力帶的優點、特性如下: 價格便宜、 方便攜帶、 單獨運用的話,離心出力、向心則是相反,所以力量上的使用並非從一而終、 可混合搭配使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微小的運動習慣比沒有運動習慣好 在2023年1月時,除了斷捨離以外我同步開啟了養成運動習慣的計畫。但比起丟垃圾計畫,這個運動習慣計畫反而一直不太順利。 我自己本身有在練習合氣道和劍道,也喜歡去山中野林散步,所以本來一周就至少會有兩三天去運動。但隨著年紀增長和平常要上班,我會覺得每次練習的強度都會
定期運動以保健康,這是老生常談人人皆知,我也不例外,深知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無奈多次嘗試後,仍難以擺脫對於運動的厭惡,總聽說運動後雖疲憊卻有股難以言喻的暢快感,但我實在無法理解也未曾體會到,只有汗水的黏膩與味道、身體的疲憊與痠痛、喘不過氣的難受......這種種狼狽與不適,讓我難以勉
Thumbnail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此,在沒有體育課的存在後,發現自己的體能節節下滑。直到三年前,同事揪團去上瑜伽課,我才正式養成每週運動的習慣。但事情其實沒這麼簡單,不然我也不會有此反思,並且紀錄下來這曲折的過程。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愛運動,除了沒人陪伴也沒有習慣,更不喜歡運動後全身黏膩的感覺,也認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刻意去運動,直到某天身體拉警報後,醫師中肯的建議,藥物是一時,運動維持身體健康才是根本,於是開始強迫自己去適應與養成這個習慣。 反觀先生從小就有運動的習慣,他喜歡打羽球、跑步、爬山,打籃球、游泳等舉凡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Thumbnail
喚醒12條「效能肌」,10秒提升跑、跳、踢、投、打、游 6大運動能力的循環式全身訓練 笹川大瑛.境好出版.2022/09.賴惠鈴譯. 推薦給: ❦ 有意提升自己運動"效能"的人! ❦在運動競技項目上需要跑 or 跳 or 踢 or 投 or 打 or 游 這6大運動能力的人! 有時候我覺
Thumbnail
  「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以5:29   除非是有要追求健身強度或是高難度瑜珈動作 一般運動都可以,而且我大推有氧運動!   我有運動習慣,運動年齡依照不同頻次也有近10年,接觸了跑步、重量訓練、瑜珈、皮拉提斯、有氧舞蹈等各類。   來分享一下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微小的運動習慣比沒有運動習慣好 在2023年1月時,除了斷捨離以外我同步開啟了養成運動習慣的計畫。但比起丟垃圾計畫,這個運動習慣計畫反而一直不太順利。 我自己本身有在練習合氣道和劍道,也喜歡去山中野林散步,所以本來一周就至少會有兩三天去運動。但隨著年紀增長和平常要上班,我會覺得每次練習的強度都會
定期運動以保健康,這是老生常談人人皆知,我也不例外,深知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無奈多次嘗試後,仍難以擺脫對於運動的厭惡,總聽說運動後雖疲憊卻有股難以言喻的暢快感,但我實在無法理解也未曾體會到,只有汗水的黏膩與味道、身體的疲憊與痠痛、喘不過氣的難受......這種種狼狽與不適,讓我難以勉
Thumbnail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此,在沒有體育課的存在後,發現自己的體能節節下滑。直到三年前,同事揪團去上瑜伽課,我才正式養成每週運動的習慣。但事情其實沒這麼簡單,不然我也不會有此反思,並且紀錄下來這曲折的過程。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愛運動,除了沒人陪伴也沒有習慣,更不喜歡運動後全身黏膩的感覺,也認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刻意去運動,直到某天身體拉警報後,醫師中肯的建議,藥物是一時,運動維持身體健康才是根本,於是開始強迫自己去適應與養成這個習慣。 反觀先生從小就有運動的習慣,他喜歡打羽球、跑步、爬山,打籃球、游泳等舉凡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Thumbnail
喚醒12條「效能肌」,10秒提升跑、跳、踢、投、打、游 6大運動能力的循環式全身訓練 笹川大瑛.境好出版.2022/09.賴惠鈴譯. 推薦給: ❦ 有意提升自己運動"效能"的人! ❦在運動競技項目上需要跑 or 跳 or 踢 or 投 or 打 or 游 這6大運動能力的人! 有時候我覺
Thumbnail
  「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以5:29   除非是有要追求健身強度或是高難度瑜珈動作 一般運動都可以,而且我大推有氧運動!   我有運動習慣,運動年齡依照不同頻次也有近10年,接觸了跑步、重量訓練、瑜珈、皮拉提斯、有氧舞蹈等各類。   來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