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六種「自找麻煩」的互動地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在育兒的路上有過類似的經驗嗎?
1. 承諾孩子要做某件事,譬如說去露營、去動物園等...但最後因為突發狀況,可能是天氣不允許、可能是家人突然身體出現狀況、或家中突如其來的急事,而無法履行。
當你要忙著應對突發狀況的應變時,孩子在一旁,除了失望外,也透露不諒解的情緒。
像是:「你已經答應過我了!為什麼不能去!?」、「你們都說話不算話!」等類似的想法。
讓一邊處理事情,一邊又承接著孩子失望的你,聽到心中五味雜陳。又心疼孩子,又心疼自己。有點委屈、一點生氣、甚至還有點無力…
2. 希望孩子能夠有某項好的行為,譬如說是負責家中的某項家事、練習晚上不包尿布睡覺等等...於是你祭出了某種獎勵,像是:「如果你每天都有自己把帶去學校的餐碗拿出來洗乾淨,我就給你10塊錢。」孩子聽了露出欣喜的表情。
於是親子之間就有了這項協定。也似乎運作得很不錯,孩子回到家都有主動的將碗拿出來清洗。
有一天你不經意地順口請孩子幫忙:「寶貝你可以幫媽媽把家裡的地吸一吸嗎?」結果孩子聽到後,下一秒就問你「那我這樣可以賺多少錢?」
3. 與親友聚會時,孩子每次都要三催四請,他才會跟一起出遊的叔叔阿姨們打招呼。說都說不聽,每次打招呼都很被動,讓你不知如何是好…
當上述的情況發生時,父母的心中經常五味雜陳。有擔心、有生氣、有焦慮,但更多的時候,是擁有了這些複雜的內在情緒,卻依然不知道如何是好,迷惘該怎麼接住孩子成長過程中丟出來的一招又一招?
作者Haim Ginott在《父母怎樣跟孩子說話》這一本書中,列舉出了上述幾種常見,但常會給父母帶來麻煩的互動模式。這些狀況,若稍加留意與轉化,可以透過刻意的覺察與改變互動言語,避開會帶來不滿及挫折的「互動地雷」。

我們可以怎麼替代與轉化這些互動地雷呢?分別是:
以肯定給出指示,並且搭配自然後果的方式,取代威脅的語言。
以不預期、但是帶著肯定、看見與欣賞的小驚喜小禮物,替代賄賂。
以合理的期待,和持續的陪伴與引導,取代親子之間的承諾。
覺察與杜絕會傷及孩子自尊心的嘲諷類的話語。
以平常心和平穩的直述句,面對孩子的謊言。避免明知故問的質問。
用示範與合乎社交禮節的方式,搭配成人的身教,引導孩子發展出禮貌。

若您想聽更細節的舉例與說明,歡迎點選下面連結,收聽podcast了解~

-
EP6 《父母怎樣跟孩子說話 part3》避開「自找麻煩」的互動地雷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GXn4Gy
Spotify: https://reurl.cc/LXa4nL
Google: https://reurl.cc/qZY0nE
Mixer Box: https://reurl.cc/x136K1
KKbox: https://reurl.cc/zrqlQ6









avatar-img
13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by L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問答集: 1. 怎麼面對學習後對孩子的愧疚感? 2. 不想表達自己的脆弱怎麼辦? 3. 被外在世界衝擊,打回原形怎麼辦? 4. 運用想像力,成為自己的魔法師
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第一天的三大收穫: 1. 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探究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 從期待進入渴望。運用想像力,深刻體驗渴望 3. 鬆開現實對生命能量的綑綁
1. 助人者,要先體會到對自己的療癒。對於療癒的過程有體驗,接著再求助人。簡單來說,就是「助人者,必先自助」。 2. 學了這些功夫,對於看待自己成為助人者,也不要著急。若是急著想療癒別人,那麼很容易變成「拯救者」,如此,也偏離了薩提爾的精神。
上了天安老師的工作坊,收穫最大的就是學會和小時候的自己對話的技巧。 在進行時,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妳」(小時候的自己)和「我」(成年人的自己)並且注意成年人的自己是穩定的存在,去傾聽陪伴小時候的自己,為她整理過去的回憶或對於事件的解讀,在她心裡與身體裡留存的記憶、能量或信念。
學校放假了。 今天本來要跟家人一起出遊,但覺察這陣子因為忙碌,身心處在極為疲憊與敏感的狀態,就決定自己不去了。在家裡練習安安靜靜地,把自己當成寶貝一般的照顧陪伴。
在一陣高張力的互動後,我與Tom在我們的房間,提姆在他的房間。從聲音判斷起來,他應該是很靠近他的房門,嘴中說著「這個家沒什麼好的,這個家不好,我要離開這個家。都沒一件好的...」重複好多遍。 這股衝撞的力量與靈活,若是在有規範、有界限的情況下發展,未來會帶給他的生命很多開展的能量。 他點點頭。 -
問答集: 1. 怎麼面對學習後對孩子的愧疚感? 2. 不想表達自己的脆弱怎麼辦? 3. 被外在世界衝擊,打回原形怎麼辦? 4. 運用想像力,成為自己的魔法師
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第一天的三大收穫: 1. 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探究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 從期待進入渴望。運用想像力,深刻體驗渴望 3. 鬆開現實對生命能量的綑綁
1. 助人者,要先體會到對自己的療癒。對於療癒的過程有體驗,接著再求助人。簡單來說,就是「助人者,必先自助」。 2. 學了這些功夫,對於看待自己成為助人者,也不要著急。若是急著想療癒別人,那麼很容易變成「拯救者」,如此,也偏離了薩提爾的精神。
上了天安老師的工作坊,收穫最大的就是學會和小時候的自己對話的技巧。 在進行時,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妳」(小時候的自己)和「我」(成年人的自己)並且注意成年人的自己是穩定的存在,去傾聽陪伴小時候的自己,為她整理過去的回憶或對於事件的解讀,在她心裡與身體裡留存的記憶、能量或信念。
學校放假了。 今天本來要跟家人一起出遊,但覺察這陣子因為忙碌,身心處在極為疲憊與敏感的狀態,就決定自己不去了。在家裡練習安安靜靜地,把自己當成寶貝一般的照顧陪伴。
在一陣高張力的互動後,我與Tom在我們的房間,提姆在他的房間。從聲音判斷起來,他應該是很靠近他的房門,嘴中說著「這個家沒什麼好的,這個家不好,我要離開這個家。都沒一件好的...」重複好多遍。 這股衝撞的力量與靈活,若是在有規範、有界限的情況下發展,未來會帶給他的生命很多開展的能量。 他點點頭。 -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否曾經公開發表令人尷尬的言論?在親子溝通中,面對孩子無意中的直言不諱,我們如何既能保持風度又能教育孩子? 一起來探討如何用智慧與幽默來化解這些尷尬瞬間,同時指導孩子學會尊重與理解。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用愛心、理解和幽默,讓這些生活小插曲轉化為寶貴的教育時刻。 以幽默化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否曾經公開發表令人尷尬的言論?在親子溝通中,面對孩子無意中的直言不諱,我們如何既能保持風度又能教育孩子? 一起來探討如何用智慧與幽默來化解這些尷尬瞬間,同時指導孩子學會尊重與理解。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用愛心、理解和幽默,讓這些生活小插曲轉化為寶貴的教育時刻。 以幽默化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