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夜半哭聲的陪伴

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即將入睡之際,某處傳來微微地啜泣聲,感覺似有若無,關掉周遭的聲音再確認,這聲音好像也跟著停了,但過了一下子又出現,確認了兩、三次,才發現這聲音是從女兒房間傳來的,看看時間已近午夜。
以往的自己一定會因擔心立馬過去詢問,然後可想而知的無法得到所需回應,然後因不知女兒發生什麼事,又擔心這麼晚了還沒睡明天上課會不會有問題,會不會影響課業…,一連串的擔心開始影響情緒,使的原本應是父愛的關心不知不覺中出現了有壓力及重量的語句,但心中始終認為自己很擔心、很關心女兒,卻全然未思考這當下女兒需要的是什麼,然後父女間的距離就在這過程中漸遠而不自知。
因以往的失敗經驗,所以這次就先自己做好心理建設與準備,要求自己只需做到陪伴,不須過多的語言、詢問、擔心,準備好後再到女兒房間,敲門進入後發現早已哭成淚人兒,當下心中有許多疑問與擔心浮現,但因有先做好準備,所以就能放在心中,只輕問一句怎麼了?還好嗎?然後就坐在女兒床邊牽著手撫摸著頭,靜靜地陪女兒哭完。
過程中,心中的疑問與擔心不曾停止過,但都一一控制下來,在學習溝通的經驗中,知道自己的情緒會用某種方式傳遞給對方,所以如果自己一直處於擔心中,那女兒會感受到而有重量與壓力,所以自己還須試著將擔心放下,讓整個陪伴的過程簡單而純粹。
就這麼陪了約莫半個多小時,哭聲漸漸停止,此時又出現一個魔王關卡,哭完了應該可以問一下發生什麼事了吧,我都忍這麼久了,也該讓我放心一下吧!當這個念頭出現時,大腦警鈴聲大響,自己馬上警覺須將這個念頭壓下來,不然就功虧一簣了,最終只跟女兒說洗把臉早點睡,然後就回房了。
這次努力去思考女兒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只想著自己的擔心需要被撫慰,用著女兒需要的方式陪伴著;想起之前觀念,總認為身為父母擔心子女就是關心,完全沒意識到擔心是自己的事,而為了自己不擔心而會變相要求子女要乖、要聽話、要什麼事都讓自己知道,殊不知這只是將解決擔心的責任轉移到子女身上,如此早已遠離了關心的範疇。
隔天一早女兒起床主動跟我說話,雖是無關緊要的對話,但可以感受到已離開了昨日的難過,到晚上女兒下課後,觀察女兒心情不錯,趁機問了一下說心情還不錯喔,能知道昨天怎麼了嗎?女兒也雲淡風輕地說沒事啦,就跟好朋友吵架而已,能感受到陰霾盡失,到此也就圓滿完成了一次的陪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