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古人的國語文教育上什麼?(15)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PEXELS
三字經是古人的兒童學習教材,前四分之一是綜合課程,包含天文、地理方位、音樂、飲食、動物、公民倫理、數學、心理健康…..等等。接下來則要進入國語課的範疇,也是古人學習花最多心力的部分 (誰讓科考以國文為主呢),用最多的時間與力氣,學這麼多國語文知識,目的在於寫出好文章,然後考國家考試當公務員。
古人的國語文知識,今天的我們需要知道嗎?
其實大多數,我們既不需要知道也用不到。
那為什麼我現在還要寫呢?原因有二:
1. 為了完整介紹三字經
2. 即便多數人不需要知道也用不到,但一定有人想知道,也有人用得上
以下為三字經”識某文"的部分:將說明為學的基礎與次第,包含經史子書和史學,一展古代學子的學習概貌。
凡訓蒙 須講究 詳訓詁 明句讀 為學者 必有初 小學終 至四書
凡是教導啟蒙階段的孩子讀書,必須講究方法、仔細講解字詞字義、明示文章的斷句法。求學者剛開始先讀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三者合稱小學。讀完小學再讀《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訓:教導
蒙:草初生的樣子,假借為矇,有眸子而無見曰矇,說文解字:『童矇也。一曰不明也。』孩童未接受教育的啟迪時蒙昧不明的狀態稱為蒙。
訓詁:解釋字義、詞義
句讀:文句中停頓處,語氣已完的稱”句”,未完的稱”讀”。一如今日使用的逗點(讀)、句點(句)
文字、聲韻、訓詁,放在今天,就是小學要上的國字、注音和標點符號。差別只在,古人用的教材是沒標點符號的文言文,我們今天用白話文,而且國小課文有新詩、散文、小說(甚至還有金庸射雕英雄傳的黃蓉智退霍都 和日本、韓國童話故事)。
『蒙以養正,聖功也』年幼的孩子純真無邪未染上惡習氣,因此在開蒙階段就必須由好的老師謹慎引領其在正道之上學習,以奠定學習的基礎,這就是聖人教化的功德。因此從初學起就必須講究學習的次第、方法乃至義理與考究事實。
文字為學習的根柢,讀書作文都需要先通文字,讀古書尤甚。因此初學者要先認識字、詞,進而了解由字詞構成的句子,然後是解讀由幾個句子組成的文章。因此初學者的學習就必須『詳訓詁,明句讀』,也必須要先讀小學,弄懂文字聲韻訓詁學,打好基礎再進入四書的經典學習。
例如,孔子評論詩經說『思無邪』,若用今人的直接解讀必然解釋成『詩經三百篇的思想是沒有邪惡的』。然而,思是語助詞,邪的讀音同徐,意思同虛,也就是『詩經三百篇都是無虛的,是真情流露之作』。又例如《論語》『由,誨女知之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此章有六個知,第六個『是知也』讀成知道的知和讀成智慧的智就會衍生不同的解釋。
且古人為文沒有標點符號,因此在閱讀時下對句讀極為重要,句讀往往會直接影響全文的意思,例如子貢問君子時,孔子回答『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是『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還是『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還是『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不同的斷句法呈現出不同的理解,就連歷代大儒也要為此爭辯不休。
也就因著中國文字和寫作這樣的特性,學習者在進入識文時必須先學訓詁和句讀,弄清字形字音字義後再接續學習四書。所謂四書,是由宋儒朱熹所訂定,指《論語》、《孟子》和原收錄在《禮記》中的《大學》和《中庸》等四部儒學經典之作,以下將分別說明之。
avatar-img
11會員
79內容數
裏千家茶道,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水無月 的其他內容
想像,古時候的私塾老師在教三字經的時候,只有讀誦嗎?會不會好好的去講解,帶孩子們走出戶外看三光日月星?教他們辨認自己的情緒(七情)?認識六穀與六畜?甚至,讓孩子們親手、親耳接觸各種樂器? 雖然無法得知以前的老師是否有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但是,現在的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給兒童的啟蒙讀物<三字經>,也有教孩子辨識人類與生俱來的七種基本情緒:喜怒哀懼愛惡欲。辨識這七種情緒,是為了管理它們。 我喜悅、我憤怒、我哀傷、我恐懼、我愛、我討厭、我想要。 我們的生活、人際關係、心情……等,都受到這七種情緒的影響,無法管理,就會導致失控。一但失控,憤怒會傷人、愛會生恨、慾望會導致
三字經: 六穀與六畜 動物好朋友
古埃及人認為組成世界的是水、風、土,三元素。古希臘人說是四元素:火水土風.印度人提出地水火風四元素。中國人則說金木水火土五行,就是組成大自然的五種元素。 三字經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水火木金土是五種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稱為五行,五行是由產生萬物之數與成就萬物之數的生成之數變化而來。 五
湯姆上校的太空漂流和三字經有什麼關係?讀讀三字經,聽聽大衛鮑伊的太空怪談Space Oddity。太空船無法定位,只能在宇宙無盡漫遊。人生無法定位,是不是也會飄浮?
三光者,日月星。 諸葛亮是氣象預報專家,但是孔子也是? 這可能因為他們都讀了同一本書 (當然不是三字經)~
想像,古時候的私塾老師在教三字經的時候,只有讀誦嗎?會不會好好的去講解,帶孩子們走出戶外看三光日月星?教他們辨認自己的情緒(七情)?認識六穀與六畜?甚至,讓孩子們親手、親耳接觸各種樂器? 雖然無法得知以前的老師是否有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但是,現在的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給兒童的啟蒙讀物<三字經>,也有教孩子辨識人類與生俱來的七種基本情緒:喜怒哀懼愛惡欲。辨識這七種情緒,是為了管理它們。 我喜悅、我憤怒、我哀傷、我恐懼、我愛、我討厭、我想要。 我們的生活、人際關係、心情……等,都受到這七種情緒的影響,無法管理,就會導致失控。一但失控,憤怒會傷人、愛會生恨、慾望會導致
三字經: 六穀與六畜 動物好朋友
古埃及人認為組成世界的是水、風、土,三元素。古希臘人說是四元素:火水土風.印度人提出地水火風四元素。中國人則說金木水火土五行,就是組成大自然的五種元素。 三字經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水火木金土是五種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稱為五行,五行是由產生萬物之數與成就萬物之數的生成之數變化而來。 五
湯姆上校的太空漂流和三字經有什麼關係?讀讀三字經,聽聽大衛鮑伊的太空怪談Space Oddity。太空船無法定位,只能在宇宙無盡漫遊。人生無法定位,是不是也會飄浮?
三光者,日月星。 諸葛亮是氣象預報專家,但是孔子也是? 這可能因為他們都讀了同一本書 (當然不是三字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讀書都會選修課程學習,增加自我的知識學識,在佛教裡也有必須修學的五類學術。 何謂五明 印順法師在《佛在人間》中說:「從前彌勒菩薩,曾總括應該修學的說:『菩薩求法,應於五明處求。』五明,就是大乘佛弟子應該修學的五類學術。 一、聲明:是語言文字學,包括有語言、訓詁學、文法、音韻(也通於音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終於完成了這本成語的讀書會。 坦白說,我是有點訝異國小的孩子對於成語,沒有以往的熟練。因為基礎不是很熟練,要學習更多的成語,就顯得「捉襟見肘」。 在最後一次課程,決定讓孩子「愉快學習」,而進行了「妙語說書人」之成語大考驗。也就說,說書人的說詞必須是成語。(坦白說,這對孩子也是一個難題啊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次生活法,四書之首。來自日落,現時如來。從何說起,日落如來。釋放接受,愛的能量。如來將維,共生共勉。最好的人,人格為上。 趣味童話,四書之二,來自童真,孩子心法。從何說起,童真心法。赤子之心,笨巧創意。現時夢想,活出趣味。太陽不點,悟真悟假。 道德演義,四書之三,來自六色,真心和諧。從何說起,六
Thumbnail
現代人看著「四書」、「五經」,光是要把這幾本背起來,是不是很像不可能的任務
Thumbnail
講到「有甚麼用」,文言文肯定是第一位,跟數學並列冠軍。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讀書都會選修課程學習,增加自我的知識學識,在佛教裡也有必須修學的五類學術。 何謂五明 印順法師在《佛在人間》中說:「從前彌勒菩薩,曾總括應該修學的說:『菩薩求法,應於五明處求。』五明,就是大乘佛弟子應該修學的五類學術。 一、聲明:是語言文字學,包括有語言、訓詁學、文法、音韻(也通於音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終於完成了這本成語的讀書會。 坦白說,我是有點訝異國小的孩子對於成語,沒有以往的熟練。因為基礎不是很熟練,要學習更多的成語,就顯得「捉襟見肘」。 在最後一次課程,決定讓孩子「愉快學習」,而進行了「妙語說書人」之成語大考驗。也就說,說書人的說詞必須是成語。(坦白說,這對孩子也是一個難題啊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次生活法,四書之首。來自日落,現時如來。從何說起,日落如來。釋放接受,愛的能量。如來將維,共生共勉。最好的人,人格為上。 趣味童話,四書之二,來自童真,孩子心法。從何說起,童真心法。赤子之心,笨巧創意。現時夢想,活出趣味。太陽不點,悟真悟假。 道德演義,四書之三,來自六色,真心和諧。從何說起,六
Thumbnail
現代人看著「四書」、「五經」,光是要把這幾本背起來,是不是很像不可能的任務
Thumbnail
講到「有甚麼用」,文言文肯定是第一位,跟數學並列冠軍。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