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與結果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mage: Geralt)
事件本身不是問題,它只是呈現狀態,
讓我們產生抗拒的是人,
是與人之間的連結出現期待的落差,與人之間的互動產生了對立、競爭與比較,激起了潛藏的情緒與感受,觸動了內在堅定不移的信念,成為問題。
問題的出現在提醒你,去探索內在,看見你視它為問題的原因,瞭解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整合自己;
當你與內在和解與和諧了、完滿與完整了,外在的狀態就不再困擾你,它不再是問題,甚至也沒有呈現的必要了。
請記得:
你才是因,有了後面的結果,
你是改變的關鍵,轉化的契機,重建的開始。
avatar-img
25會員
808內容數
<<提供卡巴拉天使療癒、基礎靈魂藍圖解讀、心靈對談分享>>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愛自己是一輩子的學習,這個空間分享我認識自己的過程,除了見證自己的生命經驗,也但願啟發所有接觸者心中的內在之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的其他內容
有時候, 你擔心焦慮的,是事情沒有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走,你害怕失去控制,你害怕改變,害怕失敗,害怕孤單; 一旦你覺察了, 試著暫停下來, 反思自己長期以往的慣性與回應, 專注在當下的覺知,省視內心的狀態, 去觀察自己的付出與接受,審度自己的界線與責任,是否尊重,是否接納,是否允許不同; 當你暫停的頻率
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是你的責任,你的事,對方如何回應,不是你的責任範圍; 你需要將專注力放回自己身上, 去察覺與明辨,當回應不如預期的時候,內在的起伏,情緒的變化,去探索你不 心的原因,失落的原因, 去看見那樣的自己,那個情緒的由來,感受的形成,信念的建立,人格的養成; 持續反思,持續給自己溫
當你與自己的關係疏離冷漠, 你很難聽到內在真正的聲音、感受和想法, 你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渴望什麼, 你不知道重視自己,看不見自己的優點與價值, 在人際關係裡,你的界線容易糊模混淆。 界線, 在於你需要懂得尊重自己,覺得自己是重要的, 你願意接納自己,同時為自己的生命經驗負責; 那麼, 在關係裡
只有當下, 才是改變的發生, 轉折的起點, 成為的開始。
身體, 記錄著你的起心動念,習氣與個性, 反應著你的行為舉止,視野與心境; 身體, 投射出你如何看待自己,對待自己, 呈現出你如何尊重自己,接納自己; 身體, 是連結神性本質,與你關係緊密的朋友, 是靈性得以顯化在物質實相的居所。
這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不同的觀點, 你有你的觀點,他人也有自己的想法, 毋須因為你的觀點與他人不同,而覺得格格不入, 毋須因為你的觀點與他人共鳴,而放大解讀; 觀點的形成,有其時空背景與意義,毋須認同,毋須辯駁,毋須控制,毋須壓抑,只要接受這個狀態,就好。 觀點沒有絕對,它僅在當下的情境與狀態,
有時候, 你擔心焦慮的,是事情沒有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走,你害怕失去控制,你害怕改變,害怕失敗,害怕孤單; 一旦你覺察了, 試著暫停下來, 反思自己長期以往的慣性與回應, 專注在當下的覺知,省視內心的狀態, 去觀察自己的付出與接受,審度自己的界線與責任,是否尊重,是否接納,是否允許不同; 當你暫停的頻率
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是你的責任,你的事,對方如何回應,不是你的責任範圍; 你需要將專注力放回自己身上, 去察覺與明辨,當回應不如預期的時候,內在的起伏,情緒的變化,去探索你不 心的原因,失落的原因, 去看見那樣的自己,那個情緒的由來,感受的形成,信念的建立,人格的養成; 持續反思,持續給自己溫
當你與自己的關係疏離冷漠, 你很難聽到內在真正的聲音、感受和想法, 你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渴望什麼, 你不知道重視自己,看不見自己的優點與價值, 在人際關係裡,你的界線容易糊模混淆。 界線, 在於你需要懂得尊重自己,覺得自己是重要的, 你願意接納自己,同時為自己的生命經驗負責; 那麼, 在關係裡
只有當下, 才是改變的發生, 轉折的起點, 成為的開始。
身體, 記錄著你的起心動念,習氣與個性, 反應著你的行為舉止,視野與心境; 身體, 投射出你如何看待自己,對待自己, 呈現出你如何尊重自己,接納自己; 身體, 是連結神性本質,與你關係緊密的朋友, 是靈性得以顯化在物質實相的居所。
這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不同的觀點, 你有你的觀點,他人也有自己的想法, 毋須因為你的觀點與他人不同,而覺得格格不入, 毋須因為你的觀點與他人共鳴,而放大解讀; 觀點的形成,有其時空背景與意義,毋須認同,毋須辯駁,毋須控制,毋須壓抑,只要接受這個狀態,就好。 觀點沒有絕對,它僅在當下的情境與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的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在人與事之間琢磨錯了方向。很多時候,我們被眼前的問題困住,以為解決了它們就能心安。然而,真正讓我們煩惱的,往往不是表面的事,而是我們的心態和思維方式。與其在小事上糾結,不如退一步看看整體情況。當我們能夠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就能用更輕鬆的心態去面對挑戰。人生就像
Thumbnail
《我的想法所導致的後果,並非只有我單獨承受》 引言:今天的觀念解釋了你之所見何以不只影響你一個人 你會發現,思想層次的觀念有些時候會出現於知覺層次的觀念之前;而有時候,先後順序又正好相反。因為次序本來就無足輕重。思想及其結果實際上是同步的,因為因與果一向是不分的。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人們為何總是想找到「為什麼」的理由以及這些理由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它指出了四種找理由的方式,並探討了這些方式對於關係的影響。適合對社會互動、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探討歸因理論,說明內在歸因與外在歸因,以及影響歸因的因素,例如:穩定性、特殊性、責任、生理狀態、年齡、角色和期望等。
Thumbnail
原因と結果とは何か、簡単に言えば、原因(始まり)と結果(終わり)を分けて考え、原因を植え付け、何をするかを考え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しかし、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あなたと同じように、あなたは成長し、やがて死ぬ。   これが原因(始まり)であり、結果(終わり)ではない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Thumbnail
和解是一種壓力。問題不是問題,我們對問題的不接納、對抗,或者執著於解決問題,才構成了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大多數人總覺得「事出必有因」,這種直覺式的「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的「慣行思想」。每當遇到難以解釋的事情時,如果存在一種理由,心理便會覺得舒坦一些。一件事情沒有答案,會讓人覺得很困擾。
Thumbnail
我們的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在人與事之間琢磨錯了方向。很多時候,我們被眼前的問題困住,以為解決了它們就能心安。然而,真正讓我們煩惱的,往往不是表面的事,而是我們的心態和思維方式。與其在小事上糾結,不如退一步看看整體情況。當我們能夠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就能用更輕鬆的心態去面對挑戰。人生就像
Thumbnail
《我的想法所導致的後果,並非只有我單獨承受》 引言:今天的觀念解釋了你之所見何以不只影響你一個人 你會發現,思想層次的觀念有些時候會出現於知覺層次的觀念之前;而有時候,先後順序又正好相反。因為次序本來就無足輕重。思想及其結果實際上是同步的,因為因與果一向是不分的。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人們為何總是想找到「為什麼」的理由以及這些理由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它指出了四種找理由的方式,並探討了這些方式對於關係的影響。適合對社會互動、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探討歸因理論,說明內在歸因與外在歸因,以及影響歸因的因素,例如:穩定性、特殊性、責任、生理狀態、年齡、角色和期望等。
Thumbnail
原因と結果とは何か、簡単に言えば、原因(始まり)と結果(終わり)を分けて考え、原因を植え付け、何をするかを考え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しかし、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あなたと同じように、あなたは成長し、やがて死ぬ。   これが原因(始まり)であり、結果(終わり)ではない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Thumbnail
和解是一種壓力。問題不是問題,我們對問題的不接納、對抗,或者執著於解決問題,才構成了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大多數人總覺得「事出必有因」,這種直覺式的「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的「慣行思想」。每當遇到難以解釋的事情時,如果存在一種理由,心理便會覺得舒坦一些。一件事情沒有答案,會讓人覺得很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