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對方脫離迴圈:問問題是想卸責嗎?(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遇到猶豫不決,而問問題的人,我有一些可以嘗試的方法。方法主要都是來自於最近很紅的一本書《逆思維》。
其實會想要問問題,降低自己不安感的人,是陷入了一個思考受限的迴圈。我們可以嘗試方法就是打破這個迴圈,重設思考框架。當然我們需要去注意對方是否有意願要改變。假設他沒有意願改變的話,再怎麼討論也沒有意義了。你可以把馬牽到水邊可是你不能強迫他喝水。
  • 思考受限
《逆思維》書中說到消防員只要丟掉他們的工具跟背包他們就可以加快5分之1的速度 那麼他們就可以搶先跑到山頂上,而來得及被救走。可是對於消防員而言,這代表你要拋棄你裝備和原來的直覺。
  • 這有可能改變心意的人是自己
我們沒有辦法透過強迫或是責罵對方,讓他改變想法。《逆思維》提到優秀的談判專家就像是在和對方共舞,有3分之1的時間都花在和對方找出共同點。以提問表達好奇,而非攻擊的手段。例如「你看不到這項提議的任何優點嗎?」人們只會相信自己所選擇的道路。
  • 《逆思維》的動機式晤談
我們不知道可以給對方什麼動機,去改變自己的行為。不過「動機式晤談」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教別人做什麼,而是打破過度自信的循環。讓對方可以看到新的可能性,讓他們可以重新檢視自己。有3個重點,開放式問句、反應式傾聽、確認對方改變的慾望和能力,最後才總結具體可以執行的方法。
如果對方問他想要戒煙,你可以問他說你為什麼考慮戒煙呢?如果他是聽醫生的建議的話,你可以繼續問他的動機,你對於這個主意有什麼看法?然後再問他,你要採取的第一個步驟是什麼呢?提出自己的看法時你可以問「這裡有幾點曾經幫助過我,你認為其中有任何可能對你有用處嗎?」
大多數溝通者會試圖讓自己看起來很聰明,可是厲害的聆聽者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很聰明。我們不要強塞答案給對方,也不要一直打斷對方。醫師會在11秒內打斷病人的話,即便患者只需要29秒來描述自己的症狀。
對方抗拒打疫苗,你可以提出想要分享的證據,一起重建知識,而不要施加壓力,或認為對方是不是個不聰明、不適格的父母。最後告訴對方「無論你如何選擇要不要打疫苗,我相信你都希望你的小孩很好。
以上希望透過分享,讓大家有一些方向可以嘗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03內容數
你心中的犯罪者是甚麼形象呢?窮凶極惡、面目猙獰、狡詐、邪惡? 在處理案件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不是如此。犯罪者進到刑事程序中變成了被告,面臨國家的追訴時的反應,是如此的人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先前提到讀書方法、時間管理和降低焦慮的方法後,留言最常見的問題是,「如何在讀書的時候保持專注?」。 就讀書「專注力」這個議題,其實有好幾個層面可以談,例如心態、擺設和具體執行方法。我先分享幾個立即可以嘗試的方法。
「考試前坐不住怎麼辦?」通常我們心中會浮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對於時間效率以及休息,有過度的罪惡感。
我們常常遇到別人問問題。不過,大家有沒有遇過,其實是在問心安,只是需要得到你的的認同?這種情形很好分辨,只要你提出答案,如果不如他的意,他就會和你一直爭辯。他不是要答案,答案早就已經存在了,他只是要有人撫平他的不安。 或許有人會說,安撫他也是一件重要的價值,不是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如果他「真的」想
你是不是常常感覺時間不夠呢?過去曾經我曾經準備過考大學、轉系轉學考(大學內平轉)、法律研究所、司法官國考。我也帶過準備考研究所以及考律師司法官考試的學弟妹,進行讀書會。在檢察官的工作上,也需要面臨和警察、行政機關、同事約時間討論事情。時間管理是一生都再不斷優化和學習的事情。以下是3個可以嘗試的步驟:
我試著覺察緊張感的來源,發現原來這是來自於「責任」。因為我背負了把人安全載到目的地的「責任感」,讓我自己覺得開車的行為別具意義。
到了每一年的年初,相信許多人都會為了新年設立新目標。人人夢想在新的一年,打造嶄新的自己,但是沒過幾天就變成小海豹躺平。然而你知道嗎?無論是讀書、寫作、運動或是各種願望,只要你能夠維持一樣習慣,就是5%把夢想實踐的人。
先前提到讀書方法、時間管理和降低焦慮的方法後,留言最常見的問題是,「如何在讀書的時候保持專注?」。 就讀書「專注力」這個議題,其實有好幾個層面可以談,例如心態、擺設和具體執行方法。我先分享幾個立即可以嘗試的方法。
「考試前坐不住怎麼辦?」通常我們心中會浮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對於時間效率以及休息,有過度的罪惡感。
我們常常遇到別人問問題。不過,大家有沒有遇過,其實是在問心安,只是需要得到你的的認同?這種情形很好分辨,只要你提出答案,如果不如他的意,他就會和你一直爭辯。他不是要答案,答案早就已經存在了,他只是要有人撫平他的不安。 或許有人會說,安撫他也是一件重要的價值,不是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如果他「真的」想
你是不是常常感覺時間不夠呢?過去曾經我曾經準備過考大學、轉系轉學考(大學內平轉)、法律研究所、司法官國考。我也帶過準備考研究所以及考律師司法官考試的學弟妹,進行讀書會。在檢察官的工作上,也需要面臨和警察、行政機關、同事約時間討論事情。時間管理是一生都再不斷優化和學習的事情。以下是3個可以嘗試的步驟:
我試著覺察緊張感的來源,發現原來這是來自於「責任」。因為我背負了把人安全載到目的地的「責任感」,讓我自己覺得開車的行為別具意義。
到了每一年的年初,相信許多人都會為了新年設立新目標。人人夢想在新的一年,打造嶄新的自己,但是沒過幾天就變成小海豹躺平。然而你知道嗎?無論是讀書、寫作、運動或是各種願望,只要你能夠維持一樣習慣,就是5%把夢想實踐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五個提問幫助你離開情緒、看清問題 這個方法是出自於腦神經科學家丹尼爾.亞曼(Daniel G. Amen)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透過這五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拉開自身與事情的距離,讓我們能更客觀、理性的思考! 五個問題分別為: 這是真實的嗎? 你的觀點是能百分之百正確嗎? 當你相信這個想法時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五個提問幫助你離開情緒、看清問題 這個方法是出自於腦神經科學家丹尼爾.亞曼(Daniel G. Amen)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透過這五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拉開自身與事情的距離,讓我們能更客觀、理性的思考! 五個問題分別為: 這是真實的嗎? 你的觀點是能百分之百正確嗎? 當你相信這個想法時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