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壓力下的身心調適建議

我們原本就生活在不確定的時代。病毒感染危機、政治動盪,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等、狀況都令人擔憂。大多數人對世界持續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感到不安。
當各類型媒體,24小時不斷提供資訊。無論正確與否,對於特別是原本就容易焦慮的人更加困難適應。
人類不喜歡不確定性,我們總是擔心模糊的負面想法會變成事實,強迫自己不去想,反而更加在腦海裡盤旋。譬如叫你不要想大象,大象就會一直出現,持續圍繞著你。
過去 COVID-19或生活中充滿著壓力,其造成之想法、行為,可能讓神經系統失去平衡。當神經系統失衡時,意味著創傷也正對身體造成影響。我們必須學習自我調節,讓失衡的神經系統重新設定。
Photo by Cory on Unsplash
Photo by Cory on Unsplash
那我們該如何處理不確定性而不被它淹沒呢?以下提供幾種身體經驗的方式,來協助我們。
  1. 定錨/根植大地 注意力放在身處的環境空間,抓取環境中的各種物質,觀察顏色、質地、型狀、大小...等等,觀察自己在空間的位置。 閉上眼睛,感受自己在這個空間中,覺察身體重量落在椅子上,腳踩著地板(土地),此時此刻您仍然在這裡,身體一切安好。
  2. 呼吸 / 身體掃描 想像攀緣在呼吸或鼻子上,專注於此,觀察於此,僅是如此。注意力重新集中在我們的身體。在任何時刻關注身體感覺可以使我們回到自身,這可減少我們反芻思考(ruminative thinking)。 亦可以進行“身體掃描” 從頭到腳依次注意身體的各個部位。
  3. 覺察 練習覺察自身想法。日常生活中,信念總在無意識中影響著我們。回想一下,當有人說了一句話或一個動作時,是不是會立刻引起您的某種想法、情緒或行為反應? 若生活中缺乏覺察力,自動化思考會毫不猶豫地接起您的人生。信念開始成為您,您不再是真實的您。 而身處恐懼或焦慮(註)中,雖然讓人不舒服,但信念此時的擴大,較容易看見當下的思考與行為,甚至於看見他人的思考與行為。姑且不論思考方向,但這是觸碰深層信念的第一步 。我們會開始有意識的生活,如有意識的食、說話與互動....,這樣的日常意識,讓我們的內在逐漸成長,讓人與人的關係更加真實。
  4. 同理心 焦慮與恐懼,若未看見信念的擾動,便會外化不當行為,只為了減輕自身過於緊繃的內在張力。外化行為造成對立,除了原本對病毒的焦慮恐懼外,也產生新的恐懼與焦慮。同理心讓我們能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從思考、情感、意志三個層面,去理解他人。
  5. 十二感官 透過十二感官,再次經驗這個世界,經驗自己身處哪裡、所為何在。從初階感官開始,其感官感受會較深且容易。 以觸覺來說。透過自我接觸,將手放在胸口或肚子,感受被接觸。兩人互相將手放在對方胸口或手掌,感受對方存在,同時也正感受自己的存在。加上一點對壓力的想法,看看彼此有沒有升起某些情緒,說些話,給自己也給對方安定感。(參考文章:創傷顯現於十二感官中
  6. 增加免疫力 規律作息與運動,均衡飲食,多食用原型食物。坊間亦有許多自然療法的運用,如順勢糖球、人智學糖球、植物製劑(如紫錐花、百里香)
最後,人際支持也是很重要的,找機會與朋友聊聊天。
註: 恐懼是面對具有威脅的真實對象或想法。 焦慮是面對未來、模糊且尚未發生的對象,不確定感造成焦慮、恐慌。 過於壓抑恐懼,時間一久會逐漸處於焦慮狀態,可能沒有很強烈,但就是一直影響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