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夏。《「濕阻」中醫體質檢查》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夏天是容易濕氣重的季節。濕氣,和寒一起是“寒濕”,和熱一起是“濕熱”,和風一起是“風濕”。「痰濕」容易礙滯氣機,而在人體慢性、纏綿地造成健康的危害。所以,中醫經常談「除濕」。
痰濕中醫體質檢查圖表
avatar-img
26會員
248內容數
從每天日常飲食吃喝,體會大自然節氣奧妙,輕鬆在生活裡認識中醫~ 好日子,從起居、運動、飲食、睡眠、清潔、好心情,開始! • 深入淺出,從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原典導引。 • 真實依春、夏、秋、冬,四季書寫。 • 涵括日常家常菜、食療、藥膳等,生活化而實用。 • 休閒中養生,美食也健康。 • 圖文並茂,從節氣餐桌上拍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tr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夏季炎熱,皮膚毛細孔舒張、易出汗,也是人體容易「氣虛」的季節。運用簡易的圖表,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氣虛現象吧!
“ 濕、熱、涼 ” 與 “ 濕阻、氣虛、血虛 ” 每年的「小滿」、「芒種」節氣,是夏季梅雨「入梅」的開始,時間大約是在五月中旬,因為雨量豐沛,“夏日祛濕”是這段時節的重點。 夏日的“濕”、“熱”,是中醫生活保健,在面對氣候對於人體影響方面相當注重的 ......
胡椒家族 —- 紅、綠、白、黑,繽紛美味 認識胡椒們~ 年輕時,在國外唸書,由於喜愛西式餐飲,「彩色胡椒」幾乎是廚房必備的調味料。回台灣後,除了在超市、網路不定期購買外,每年,都會跟高雄獅子山的胡椒園買一些台灣本土種植的黑、白胡椒 ......
夏季不少人經常會明顯感到有胃口差、噁心感 …… 等現象 ,今天要來聊聊原來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其實也與日常飲食相關。 中醫學將噁心感,也稱為 “惡心(讀ㄨˋ)”,因為看到飲食便有畏惡感、胸口有悶慌不適感。“ 惡心 ” 和 “噫”(指噯氣)、“噦”(指乾嘔)、呃逆、嘔吐等,都是脾胃常見的症狀 .....
夏天 & 豆類 豆類,是夏季清熱、利尿、解毒好食材,而且皆有補氣、潤皮膚的好處。 黑豆,與紅豆一般是有名的“消水腫”天然食材,但是,主要入腎經(紅豆則是入心經)。所以,紅豆適合養心、利水;黑豆則適合養腎、消腫 ......
夏天 & 豆類 紅豆利水、消水腫的作用深受許多女性喜愛,但以飲食重鹹、壓力族、排便不順等體質為主。一般煮豆類,需先浸泡約半小時~一小時,浸泡水不用;製作紅豆水時,則浸泡水不倒掉,煮沸後關火再悶15分鐘以上,再飲用 ......
夏季炎熱,皮膚毛細孔舒張、易出汗,也是人體容易「氣虛」的季節。運用簡易的圖表,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氣虛現象吧!
“ 濕、熱、涼 ” 與 “ 濕阻、氣虛、血虛 ” 每年的「小滿」、「芒種」節氣,是夏季梅雨「入梅」的開始,時間大約是在五月中旬,因為雨量豐沛,“夏日祛濕”是這段時節的重點。 夏日的“濕”、“熱”,是中醫生活保健,在面對氣候對於人體影響方面相當注重的 ......
胡椒家族 —- 紅、綠、白、黑,繽紛美味 認識胡椒們~ 年輕時,在國外唸書,由於喜愛西式餐飲,「彩色胡椒」幾乎是廚房必備的調味料。回台灣後,除了在超市、網路不定期購買外,每年,都會跟高雄獅子山的胡椒園買一些台灣本土種植的黑、白胡椒 ......
夏季不少人經常會明顯感到有胃口差、噁心感 …… 等現象 ,今天要來聊聊原來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其實也與日常飲食相關。 中醫學將噁心感,也稱為 “惡心(讀ㄨˋ)”,因為看到飲食便有畏惡感、胸口有悶慌不適感。“ 惡心 ” 和 “噫”(指噯氣)、“噦”(指乾嘔)、呃逆、嘔吐等,都是脾胃常見的症狀 .....
夏天 & 豆類 豆類,是夏季清熱、利尿、解毒好食材,而且皆有補氣、潤皮膚的好處。 黑豆,與紅豆一般是有名的“消水腫”天然食材,但是,主要入腎經(紅豆則是入心經)。所以,紅豆適合養心、利水;黑豆則適合養腎、消腫 ......
夏天 & 豆類 紅豆利水、消水腫的作用深受許多女性喜愛,但以飲食重鹹、壓力族、排便不順等體質為主。一般煮豆類,需先浸泡約半小時~一小時,浸泡水不用;製作紅豆水時,則浸泡水不倒掉,煮沸後關火再悶15分鐘以上,再飲用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小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濕氣增多,我們需要適當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適量攝取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規律的作息,適度運動,以及調節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體內濕氣不除,減肥事倍功半!想減肥先從去除體內濕氣做起,讓編輯來分享8個濕氣天敵,多吃這些去濕食物~體重速速往下掉 體內濕氣重?從6點來判斷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因為體內濕氣重才瘦不下來,先看自己是否中了以下條件! 6個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1.頭皮頭髮很容易出油。 2.有口臭。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夏至!!!濕熱高溫的氣候,將繼續維持好幾個月!要如何舒適過完酷夏呢? 一直吃冰?吹冷氣?你知道這樣很傷『心』嗎😂有一種方式叫做穿衣服維持身體恆溫,就不會那麼燥熱啦! 歡迎看看芳療師媽媽的酷暑筆記😊
Thumbnail
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節,提供適應季節變化的機會。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退火消暑、保持身心健康。
Thumbnail
夏季節氣經絡芳療 足蕨陰肝經 | 足少陽膽經 節氣介紹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夏季注意事項 1:立夏後氣溫漸漸地攀升,多補充水份 2:脾胃經絡運行中處於偏弱,食欲自然不佳,強壯脾胃經絡功能
Thumbnail
夏日炎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養心最重要,可透過按摩穴位和穿戴負離子衣物來達到,同時也提醒夏日除濕的重要性。
Thumbnail
每當夏日溫度太高,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俗稱「熱中風」。 研究發現,氣溫攝氏32度以上,腦中風風險增加66% 因為溫度升高時,天熱流汗多,水分減少,加上外出工作上水喝得少,血管中的血液濃度增加,就像水管內的水少了,會被泥沙堵塞,增加血栓或血管阻塞風險。如果堵塞於腦血管可引致腦中風,堵塞於心血管可引發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
Thumbnail
身體「濕氣重」? 中醫教你避免濕肥 身體的濕氣與飲食、作息和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當身體濕氣累積過多時,我們可能會感到雙腿沉重、痰多、口水多、頭昏沉重、無精打采,甚至可能出現皮膚濕疹和脂肪肝等問題。因此,學習如何有效除濕對於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小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濕氣增多,我們需要適當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適量攝取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規律的作息,適度運動,以及調節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體內濕氣不除,減肥事倍功半!想減肥先從去除體內濕氣做起,讓編輯來分享8個濕氣天敵,多吃這些去濕食物~體重速速往下掉 體內濕氣重?從6點來判斷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因為體內濕氣重才瘦不下來,先看自己是否中了以下條件! 6個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1.頭皮頭髮很容易出油。 2.有口臭。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夏至!!!濕熱高溫的氣候,將繼續維持好幾個月!要如何舒適過完酷夏呢? 一直吃冰?吹冷氣?你知道這樣很傷『心』嗎😂有一種方式叫做穿衣服維持身體恆溫,就不會那麼燥熱啦! 歡迎看看芳療師媽媽的酷暑筆記😊
Thumbnail
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節,提供適應季節變化的機會。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退火消暑、保持身心健康。
Thumbnail
夏季節氣經絡芳療 足蕨陰肝經 | 足少陽膽經 節氣介紹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夏季注意事項 1:立夏後氣溫漸漸地攀升,多補充水份 2:脾胃經絡運行中處於偏弱,食欲自然不佳,強壯脾胃經絡功能
Thumbnail
夏日炎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養心最重要,可透過按摩穴位和穿戴負離子衣物來達到,同時也提醒夏日除濕的重要性。
Thumbnail
每當夏日溫度太高,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俗稱「熱中風」。 研究發現,氣溫攝氏32度以上,腦中風風險增加66% 因為溫度升高時,天熱流汗多,水分減少,加上外出工作上水喝得少,血管中的血液濃度增加,就像水管內的水少了,會被泥沙堵塞,增加血栓或血管阻塞風險。如果堵塞於腦血管可引致腦中風,堵塞於心血管可引發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
Thumbnail
身體「濕氣重」? 中醫教你避免濕肥 身體的濕氣與飲食、作息和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當身體濕氣累積過多時,我們可能會感到雙腿沉重、痰多、口水多、頭昏沉重、無精打采,甚至可能出現皮膚濕疹和脂肪肝等問題。因此,學習如何有效除濕對於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