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孝子》背後的大師兄

前言
曾寶儀訪問《孝子》的作者大師兄。大師兄的爸爸是個垃圾,最奇葩的是他竟然認為大師兄也會和他一樣,成為垃圾—四處惹事,然後雙手一攤,故做無辜狀的交由愛他的人來承接後果。他的賭債讓家人歷盡艱辛,他卻一再沈迷,讓家人重複承受著被人辱罵咀咒甚至暴力相向的場景,甚至在中風半身不遂送醫途中,故意用還能動的手把尿布掰開,到院時讓大便隨著摻扶的手一路掉落…大師兄處理完後,還想著不能悲傷喪氣,要想個笑點逗媽媽笑…雖然心裡在哭,但在媽媽面前依然裝笑…。

恨對父親

大師兄進入長照機構,照顧已成植物人的父親,外人都稱他孝子,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是心甘情願的,他不是孝子,他是迫不得已的,他對父親其實是有恨,而且是深恨的,但在父親過世後,恨也沒用了,雖然沒有了恨,但也沒有半點的愛。父親的不負責任,父親的任性耍賴,在在在他心裡造成傷痕累累,幹了錯事,然後一走了之,苦痛和責任都交由愛他的人來扛,多好啊!他也想這樣啊,這樣多爽啊。可是想到承擔之後苦果的會是愛他也是他愛的家人,他就不敢了。

爛人的背後

曾寶儀說他的文章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自嘲—例如自稱肥宅—,他的文章總是在悲傷痛苦之後會出現個小笑點。曾寶儀提及:看似瀟洒的人生背後或許也有著”脆弱的一面”,此語引起大師兄的共鳴,他提及他父親的兄弟姐妹都過得不錯—他的大學學費還是姑姑出的—,他阿公最疼愛的是他爸爸,因此要求他留在家裡,留在他身邊,他爸爸曾經說如果有機會出外的話,他的成就一定不會比兄姐差…(註:唉,有時愛會成為礙,什麼時候愛會變成礙呢?什麼狀況愛會變成礙呢?)他也提到:父親應該也有他的難處吧?他今年36歲了,父親36歲時已經有了三個孩子,是家裡的負擔使他想要賺個快錢賭一把,盼望著一朝致富嗎?如果自己有孩子的話,大概也會拼命的想盡辦法多賺點錢吧…?

怎麼成了暢銷作家

大師兄在殯儀館工作,他的工作是大家避諱不談,是大家有點好奇又有點想去了解的,現在有這麼一個從業員,默默的做著他該做的—例如拉出冰櫃,拉開屍袋—,然後站在旁邊靜靜的觀看著,聽聞著那些親友們的的動作、表情、言語,再冷靜又客觀的描述下來,這也太讓人有感了。難怪他認為自己只是在PTT上自抒己見和己聞,沒想到卻迅即引人注目,不到三個月就有三家出版社與他接洽—開頭他認為那應該是詐騙集團—,他怎麼可能出書?他想起在學時自己的作文曾被評為”狗屁不通”,而且國中後就沒寫過文章…沒想到一出版即成暢銷書,他也一變而成了暢銷作家…(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為何他的書如此暢銷,我猜測他們都是對大師兄的工作內容避諱不談,但又有些好奇有點想去窺秘的,只是我沒想到有這麼多人……)他想跟父親說,我或許和你一樣,但最少我出了書…他也提到自己受父親影響最大,例如他也曾賭博,也曾做火山孝子,但只要想到父親曾說過的:會和他一樣,他就會猛然驚醒,驟然停止。
嗯,大師兄的人生本身就是最好的故事了。

自序中的描述

他在《孝子》的自序中這樣寫著:
大學時,我為了照顧中風的老爸而休學,雖然他一輩子沒照顧我們,還一直用賭債拖垮我們家。老爸走時,我快三十歲,夢想和希望早都還給小時候。我做過超商店員、賣場收銀、開過運鈔車、賣過雞排、當過看護,然後一腳踏入殯葬業。   以前我總是想著人生苦短,說不定回家的路上就被車撞死了。幹麼不每天打電動、打牌,爽爽過呢?   現在我卻是想著人生苦短,說不定回家的路上就被車撞死了。幹麼不充實自己,看自己最後會變得多不一樣呢?我開始讀書,開始回學校上課,開始到處演講,努力活著。   現在的我很快樂。

人生的選擇

是啊,人生苦短,說不定出門就被車撞死了,所以我們應該尋歡作樂呢?還是努力向上呢?大師兄很顯然的選擇了後者,但,人生其實不是這樣的二分法,而是尋求其間的平衡,是的,該努力向上,但累了,倦了,尋歡作樂一下,累積繼續努力的能量和心情,又有何不可?尋歡作樂一番,再回歸正軌,或者直到累了,倦了,再回歸正軌,也沒什麼不好。人生是自己的,你選擇所愛的,然後愛所選擇的,如斯而已。

到頭來

大師兄的書中描述了各種死法,但不管怎麼死,到頭來都是兩手空空的回去,那還活著的這段旅途中,我們有無可能留下些什麼?又如何留下些什麼呢?從大師兄身上,我們看到了,換個角度,也許可以略窺可惡之人的可憐之處,從而習得了投注一絲絲的體諒和同情;而對所遭逢的惡運和不幸,也許帶點幽默和自嘲,它也就不會再那麼痛苦和辛酸了。畢竟,一切都會過去的,而且,我們都會是兩手空空的回去的……
想起了古早的一首歌,一起聽聽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退休後,目前興趣:靈性成長;旅遊;詩詞;隨思雜想,其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