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養陽,護心陽、心陰不同
〝益氣護陽〞、〝滋血養陰〞、〝清熱解暑〞
氣候,越來越炎熱,夏季五行為〝火〞
,相應人體為〝心〞,中醫談〝春夏養陽〞的觀念,天候陽氣
盛,人體也應將陽氣保護好,避寒,避免空調
溫度太低,飲食過度寒涼。
台灣位處熱帶、副熱帶,夏季炎熱、濕度高,時常沒多久就出了一身汗、黏膩難當。這時候,中醫卻談〝養陽〞、〝護陽〞,許多人難以了解與接受。所以,我們先前陸續介紹了:~
●〝心為汗液〞、〝氣隨汗脫〞、〝汗血同源〞,了解夏日炎熱,使皮膚毛細孔張開,容易心氣發散過度心氣虛、心陽虛,而導致暑、濕、寒等邪氣入侵;
●另方面,出汗過多,容易引發心肌缺血、心悸、失眠、口乾舌燥等。
前者是「護心陽」的觀念、後者是「護心陰」的部份。所以,飲食需要一邊補氣、一邊吃點酸味來收斂,以及運用少許苦味清熱。
此外,夏日濕氣過度,則空氣中含氧量降低,人體也容易因濕阻氣機、不通暢,所以烹調時運用辛香料來發汗、袪濕、行氣。
在消暑、清熱、解渴的部分,避免過度運用寒涼、苦味的飲食,可以選擇利尿、清血的豆類、蔬果,自然有解熱功效。並且,偶爾補充滋陰、養血飲食
,補充夏天消耗較多的人體津液。
這些夏日的養生原則,更加適合應用於即將來臨的七、八月高溫與濕熱。
〝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素問集注》
------------------------
# 夏日,兼顧養「心陽」與「心陰」
# 好日子:起居、運動、飲食、睡眠、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