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1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08 台灣飲食文選|閱後心得|美食的回憶與想像

這是非常懷舊的飲食文選,就像在讀歷史故事一樣,裡面的小吃、餐廳大部份都只能回味了。有幾篇我很喜歡,寫得簡單卻讓是回味無窮。

劉克襄的《老薑母的薟味》,讓我牙根想起了那股辛辣的薑味;
徐國能的《蘋果麵包》,那淡淡的麵包味道,小學畢業了三十年都還記得。
曾郁雯的《食樂地圖》讓我懷疑,我真去過京都嗎?她說的每個點,我都好想按圖索驥啊!
舒國治的《十項最具台北性格的吃食》,裡面除了川菜和福州麵以外,其它八樣我都喜歡!
黃幸妮的《夏日最讚的涼拌飲食》,腦中馬上浮現冰涼的爽感,菜色讓我大開眼界。
劉俞青的《台灣糖王—豐年果糖長銷二十年的秘密》也讓一窺大富翁的精神生活。
當然也有不少,我不喜歡的。要嘛太深奧、沒有共鳴感,不然就是大中國主義或是沒什麼主題性的文章,這類大概也佔了書植的一半左右。

整體來說,這本文選的選擇標準很寬鬆,或許是為了滿足讀者多樣性吧?我手上這本是從圖書館借來的 2008 年的文選,只看到出版社出到 2018 年的台灣飲食文選,沒有 2019 年以後了。我想,在網路文章這麼豐富的年代,持續出版這類的書藉,還有人會買單嗎?

我得到禮物:
  • 勾動人對吃的記憶,第一個浮現的是味道
  • 心胸開闊,食物沒有必然,有各種可能的想像

上台北市立圖書館,預約了 2018 年的台灣飲食文選,好奇差了十年,文章的風格有什麼轉變?
20230616 初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