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過度疲勞-那些累,身體都知道:關於疲勞,我想說的是

那些長久被我們忽略的累,身體從沒忘記。
圖源:PEXELS
圖源:PEXELS
家母是職業婦女。就像多數的職業婦女一樣,她必須兼顧家庭與工作,從一早,就要開始替一家人張羅早餐,接著,趕在上班時間前打卡進公司,結束一整天的工作,回到家之後,她又要接著準備晚餐,晚餐結束後,等待她還有家事,等到家事全部忙完之後,她才終於能真正地休息,不過,通常這個時候也都接近睡覺時間。
在我有記憶以來,總是看到家母疲勞的身影,不是正在工作的途中,就是準備接著下一件工作的途中。當然,不是說家母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工作,一刻都不能喘息,短暫的休息時間是有的,但與工作時間不成正比。
彷彿是長年累積的疲勞一次爆發,大約是在一年前,家母的身體開始出現異狀,先是兩手的肩膀出現明顯的痠疼感,接著,痠疼感的狀況日益嚴重,範圍也從肩膀蔓延到手肘至肩膀的肌肉,最後,家母甚至連簡單的舉手,或是穿脫衣服的動作都無法順利完成。
再來說說,我的小阿姨。她是家庭主婦,有了家母最為比較對象,原以為她能有較好的生活與狀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好想好好睡一覺,但真的好好睡一覺之後,感覺全身還是很疲倦,真不知道是哪裡出問題了。」小阿姨這麼抱怨過。
我很好奇,小阿姨平時都在忙些什麼。
「很多事情要忙啊,早上要先送大的去上課,回來還要再送小的去幼稚園,然後,去買菜,回來要打掃家裡,中午去大的學校送便當,接著,再去接小的下課,回家吃完午餐後,再來要送他去補習,然後……」
話匣子一開後,小阿姨可以一個人說上好幾個小時。
每次見面,我總是看到小阿姨滿臉倦容,忘了從哪一年開始,她告訴我,她的睡眠出了問題,看了醫生,中藥和西藥都吃了,但成效有效,最近一年,她也和家母一樣,出現肌肉緊繃,無法順利做出抬舉的動作。
彷彿是深深滲入骨髓的疲累
雖然過著不同的生活,肩負著不同的任務,但家母和小阿姨的身上都出現了一個同樣的症狀,那就是疲累。那種累是,就算有再多的睡眠都沒辦法消除。彷彿是深深滲入骨髓的疲累。
像這樣的疲勞,國內學者連廷嘉曾提出這樣的見解:「如果持續惡化,有好幾個月感到無法解釋的疲倦、無法解釋的全身肌肉無力、整天都提不起勁,失眠或總是覺得睡不飽等現象,且無法將疲勞歸因於特定病因時,便可能考慮是否罹患了『慢性疲勞症候群』。」(參考資料來源:連廷嘉,諮商輔導月刊《慢性疲勞症候群症狀、成因與輔導》)
我是準備學校功課,上網查找資料的時候,無意間看見了「慢性疲勞症候群」一詞,簡單說,慢性疲勞症候群好發於女性族群,常見症狀有睡眠問題、注意力難以集中、站著或坐下都可能加重疲勞感,有的患者會出現肌肉痠痛或關節發炎等症狀,我將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文章和評估標準轉傳給家母,這些年,家母長期受疲勞所苦,看了醫生,也沒有找到原因,然後,她終於找到答案。
原因是找到了,家母是一位慢性疲勞患者,然而,目前並沒有針對此疾患的特效藥,學者對於處置方式各有意見,尚未存在一個專門針對慢性疲勞的療法,這也意味著,也許存在很多不同的解法。
慢性疲勞,正如其名,是因為長期累及的壓力和疲勞所致,患者很可能在出現慢性疲勞症狀前,都還生龍活虎,就像家母和我的小阿姨一樣,她們也曾有能量滿滿,只要睡一覺,全身的疲勞就消失的時候。
當自己的行動電源:哪怕只有0.1%的能量
焦點短期解治療是由兩位學者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所建立,該治療學派相信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改變,只要累積這些改變,最後一定能帶出一個大改變。也就是說,對於處在長期疲倦的慢性疲勞患者,只要他們能找到方法恢復一點能量,哪怕只有0.1%的能量,如果持續累積,0.1%、0.2%、0.3%......總有一天,一定能達到100%的狀態。
而這個恢復能量的方法因人而異,這個學派同樣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只有自己知道什麼對自己是最有效或最好的。雖然每個人各有專屬自己找回能量的方法,不需要過度參考別人的方法,不過這不代表要大家亂槍打鳥,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大家讓自己成為專屬自己的行動電源。
以焦點短期治療的說法就叫「量尺問句」,不過,我在這裡改良叫做「能量問句」:滿分五分,從零分開始,代表疲勞程度,零分代表一身輕鬆,絲毫不覺疲累,五分則代表極度疲勞。依不同程度往下調整分數。
  1. 首先要做的是,先拿出一張紙筆,或是用手機書寫軟體等,只要能畫出一條刻度線就好,這條線代表的是「當下的疲勞分數(程度)」。
  2. 具體知道自己當下的疲勞程度後,接下來,問自己以下問題(不用每個都問,就依當下心情選想回答的問題即可):
  • 「我能做什麼讓這個疲勞分數降低 / 如果我想分數再減一分,我現在可以做什麼?」
  • 「過去,曾經有什麼時候,我的狀態接近oo分?那時候的我是什麼樣子?當時的我是怎麼做到的的?」
  • 「我期待自己在幾分的位置上?那時候的我和現在的我有何不同?」
然後,在刻度線底下寫下自己的回答。這些答案就是專屬你的能量補充方式。
得到的方法只有一種,也可能有很多種,這也是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找到補充能量方法後,下一步就是付出行動,也就是實際去做吧,去做能讓自己感覺到能量的事情。
透過這樣的自我對話,找出能量補充法,有一個好處是,可以過濾掉別人的意見,也不用擔心會有人對自己指手畫腳。不過,不論最後找到了怎麼樣的方法,要記得,這需要時間,就像現在感受到疲勞與壓力絕非一天就造成,我無法肯定說明確切需要多少時間,但我能保證,這絕對值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