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情境,配資源,挖動機,透過提問力實踐指南,你也能成為課程設計高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什麼時候會主動開始了解一件事情呢?」可能是興趣好奇、有目標或需要、或是身邊同儕社會的影響,但對於學校的學習,學生的動機跟目標是什麼呢?身為老師,我們是否清楚期望學生能夠掌握與遷移的長久理解是什麼呢?在教學上,老師是否能萃取出關鍵理解,讓學生能夠判斷、表現出來並完成任務呢?
以上這段在腦中短短卻細緻的對話反思,其實就已經讓人思考許久 (請放心,整本書扎扎實實都是這樣的對話,這本書是買到賺到 XD),老師在課程設計時,這段尋求釐清與確認的討論過程,往往讓許多人感到不耐煩,我自己甚至在一邊閱讀、一邊檢視自己的課程設計時也不禁懷疑,我的課程設計應該要打掉重練。閱讀藍偉瑩老師的《提問力實踐指南》,這是一本針對課程提問設計非常細膩的操作書,更直白的說,我覺得是需要您「帶著一堂自己設計的課程」一邊閱讀檢視,一邊回答提問,才更可以感受到其威力跟細膩步驟的學生學習提問設計指南。

一句「為什麼?」開啟師生對意義探詢的歷程

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必須是讓學習產生的專家,更是安排學習情境跟設計提問的高手,為什麼呢?因為面對更複雜的社會跟多變的挑戰,快速的資訊流動把學生丟在任何一個地方,看似都可以被知識填充飽滿,但唯有透過好的提問,才有辦法引導學生貫穿整個真實的探究歷程,成為一位真正的問題解決者。
我特別喜歡藍偉瑩老師在《提問力實踐指南》說:
二十世紀擁有好答案的人,能夠在跟隨世界上取得優勢;二十一世紀對困難提出好問題的人,能夠在改變世界上取得先機。
要讓自己提問更順手,取決於你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執行任務的人,還是會解決難題的人。尤其是那些還沒有人知道答案的問題,這會使你更仔細地觀察現況情境、更在乎解決問題的目的或原則,同時也讓你有了評估解決問題的優劣的標準。
身為老師,我希望學生用什麼樣的角度來詮釋跟看待這個世界?依照不同的學生先備知識經驗、學習階段發展的考量,讓學生從觀察規律性、歸納出模式、找出關係,甚至到後來進入系統跟模型,這中間貫串一切的,就是教師的提問,也只有學生能夠從老師的提問中掌握思考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語言探究發現表達出自己歸納的理解,才能算是擁有理解世界的那把鑰匙。

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設計嗎?

我自己個人在教學經驗中,我認為啟動最難,教學活動中的第一個活動設計跟課程的前 15 分鐘,我認為是一整堂課程的關鍵,要如何創造對學生而言有感受的經驗?我相信是現代老師們的最大考驗,因此我也非常好奇,偉瑩老師會怎麼思考學習動機的設計。在《提問力實踐指南》第123頁提到探究的啟動,想要實踐真正的學習,就要找出啟動這件事情的方法。什麼東西會吸引我?吸引的本質源自於什麼?它之於其他東西有什麼不一樣?
偉瑩老師在書中舉了自己到屏東「西勢火車站」的例子,我很喜歡這段故事舉例(第124頁),在探究初始,首先要意識到這是某種「特別」的存在,可能是跟過去的經驗來說不直觀,甚至能產生探究的直覺,這種夾帶著情緒的直覺其實很重要,因為直覺是本性的思考,沒有思辨過的想法輸出,但只有直覺是無法產生探究的,因為探究代表著我們有個想要解決的問題或想要找出的答案,光憑直覺是做不到的,也因此需要有結構的探究脈絡,我們會稱因發學習動機勾住學生想要探究的階段叫做導入階段,依序還有建構階段根深化階段。(如下圖,書中第131頁)
提問力實踐指南》書中第131頁
這段課程設計的思考跟提問框架,對我有非常大的幫助,首先,因著好奇而開始的導入階段,讓學生引起動機而進入課程;緊接著透過解讀資訊形成關鍵理解的建構階段,學生需要跟老師有最多的來回提問互動,需要耐心與情境引導;最後透過比較差異來到深化階段,幫助學生建立抽離現象的理解,好讓學生能夠應用進入新的情境中。《提問力實踐指南》書中第132頁,用珍珠奶茶的製作過程談化學中的抽象推論「瓶頸反應」,以及第149頁海洋資源的案例,我認為是點睛之筆的好案例,都顯示出連結回事實,讓學生有頓悟的感受,是導入階段最關鍵的步驟。

教學提問有次序嗎?如何讓學生產生如專家一般的探究歷程?

問題要一組一組的問,每個問題的安排都跟學生的學習歷程密切相關。在《提問力實踐指南》書中第144頁將提問分成四種:

1. 凸顯事實的提問:

主要是包含人、事、時、如何等的提問,目的在讓學生覺察事實,確認學生對於客觀資訊的掌握度。

2. 最初關鍵提問:

從事實觀察的提問,挑選學生有感的事實切入,透過為何(WHY)聚焦,引起學生的好奇跟困惑等情緒感受,確認問題,引發動機,啟動內在對話。

3. 找出意義的提問:

透過WHAT跟HOW的問題有耐心的引導學生再觀察,進行專家歷程的比較、分析、組織、推理、說明、解釋等,驗證前面提出的疑問。

4. 最末關鍵提問:

收斂整理前面整體解答的過程,並透過WHAT的問題促使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綜整前面全部的討論,形成可以遷移的意義(不是事實)跟關鍵理解。
在提問的過程中,為什麼有些提問會沒有效果呢?(第145頁)藍偉瑩老師把這個段落拆解的很細,其中常見的問題包含有:指令式的提問沒有啟動學生的內在對話、提問過於發散無法聚焦在重要資訊上、跳過事實觀察的確認導致過早形成意義的問題,這些常見的狀況,藍偉瑩老師都在書中一一拆解,其中提到的便利貼分類法、放聲思考法,也都是我在教學上很常使用的方法,讀到時突然有種欣喜的安慰呀!
只有有感受的老師才能帶出有感受的學生,在素養導向的108課綱下,素養是態度、知識、能力的結合,需要透過真實的經驗來培養,老師要從一個給予者變成引導者,從告知者變成提問者,也只有對世界仍就充滿好奇的老師,才有可能為學生創造學習經驗,後設解構自己的探究歷程,感覺自己在過程中的直覺情緒,理性分析自己是如何思考走到這一步,學生也才能從老師的提問引導中開啟真實的探究歷程,習慣於這樣的思考,最終成為能自主啟動學習的人。
誠摯推薦藍偉瑩老師的《提問力實踐指南》,這本書真的是全臺灣老師們都需要具備的課程設計提問指引,尺度全面,結構有序,搭配藍老師先前出版過的《提問力:啟動探究思考的關鍵》、《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以及《教育,我相信你》,相信有偉瑩老師引路陪伴,老師們才能在教育路上奔跑不困倦, 行走不疲乏,在許多前人經驗的引導下讓教學重新得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要認識自我,我們需要給自己一段專屬時間(Me Time),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開始,找回自己的專屬時間,與其再多學些什麼,不如清除一些存在腦中的東西,開始「反學習」,並且懂得休息、反覆、愉悅跟處境分離,才能不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和期待,讓我們更專注於自我成長,在平凡的日子裡找到生活的喜悅和幸福
《療心圖書館》真的是讀起來溫暖幸福的好書,經營圖書館其實就像在泡茶,泡茶很簡單,但用心泡出來的茶,品質也會隨之提升。館長小編的文字簡單易品,卻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如何看待工作跟生活的樣子,工作從來就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滿足跟成長而以,工作是社會分工下的進化,是為了分享更長遠的善意,也是為了活得閃閃發亮。
當我能夠在閱讀時,是為了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而非僅止於找到答案;能學會質疑和分析閱讀來源的可靠性,對網路資訊保持警惕和擁有審慎的態度;會主動利用ChatGPT生成閱讀測驗,滿足自己從紙本或數位閱讀資料中的好奇心,這時候,我將能自信的說,是閱讀讓我們成為一個「立體的人」,我也願意努力朝優讀者的目標前進。
我自己寫下10個對這些問題的簡要回答,在回頭對照,其中關於新舊工作的銜接、收入跟時機這三的問題(第5、7、8三題),真的讓我思考與計算良久,但我覺得,這10個問題,在轉職前看似是父親對兒子的刁難,現在來看,卻像是一把解剖刀,將華麗的夢想剖開,看見最內心現實的問題。
如何健康的看待財務數字而非心生恐懼,這本大田出版的《和你的錢對話》,真是一本適合在過年跟連假時閱讀、思考自己的書,整本書不跟你談K線跟報股市明牌,而是希望你可以從自己的特質、消費習慣、家庭財務教育中,進一步瞭解自己,瞭解你的錢,探索自己和錢的關係,是本零財務基礎也可以閱讀的財商書。
會欣然寫下這篇書評,是偶然間讀到褚士瑩的這本《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他向法國一位「非典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學習,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思考練習與震撼教育的故事記錄,這本書,其實就是褚士瑩對自己誠實的自剖,我感佩他的誠實,當發現自己「卡住」了,不是假裝沒事,而是選擇學習,並將自己主動思考的答案寫
要認識自我,我們需要給自己一段專屬時間(Me Time),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開始,找回自己的專屬時間,與其再多學些什麼,不如清除一些存在腦中的東西,開始「反學習」,並且懂得休息、反覆、愉悅跟處境分離,才能不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和期待,讓我們更專注於自我成長,在平凡的日子裡找到生活的喜悅和幸福
《療心圖書館》真的是讀起來溫暖幸福的好書,經營圖書館其實就像在泡茶,泡茶很簡單,但用心泡出來的茶,品質也會隨之提升。館長小編的文字簡單易品,卻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如何看待工作跟生活的樣子,工作從來就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滿足跟成長而以,工作是社會分工下的進化,是為了分享更長遠的善意,也是為了活得閃閃發亮。
當我能夠在閱讀時,是為了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而非僅止於找到答案;能學會質疑和分析閱讀來源的可靠性,對網路資訊保持警惕和擁有審慎的態度;會主動利用ChatGPT生成閱讀測驗,滿足自己從紙本或數位閱讀資料中的好奇心,這時候,我將能自信的說,是閱讀讓我們成為一個「立體的人」,我也願意努力朝優讀者的目標前進。
我自己寫下10個對這些問題的簡要回答,在回頭對照,其中關於新舊工作的銜接、收入跟時機這三的問題(第5、7、8三題),真的讓我思考與計算良久,但我覺得,這10個問題,在轉職前看似是父親對兒子的刁難,現在來看,卻像是一把解剖刀,將華麗的夢想剖開,看見最內心現實的問題。
如何健康的看待財務數字而非心生恐懼,這本大田出版的《和你的錢對話》,真是一本適合在過年跟連假時閱讀、思考自己的書,整本書不跟你談K線跟報股市明牌,而是希望你可以從自己的特質、消費習慣、家庭財務教育中,進一步瞭解自己,瞭解你的錢,探索自己和錢的關係,是本零財務基礎也可以閱讀的財商書。
會欣然寫下這篇書評,是偶然間讀到褚士瑩的這本《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他向法國一位「非典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學習,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思考練習與震撼教育的故事記錄,這本書,其實就是褚士瑩對自己誠實的自剖,我感佩他的誠實,當發現自己「卡住」了,不是假裝沒事,而是選擇學習,並將自己主動思考的答案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眾多課程中有一句話直接戳進我心裡 記得是一套平台教老師作課程的課,裡面提到 學生在買課的時候其實買的是 #老師的教學理念
Thumbnail
有一些老師上課喜歡侃侃而談,較少提問互動。 有一些老師喜歡問學生問題。 我就是喜歡問學生問題的那種,但這樣有時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上課亂回答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課堂的主角是學生, 學生有沒有聽懂? 透過問答可以有效率的確認! 但如果學生"亂
Thumbnail
當老師自己也不熟悉所教授的內容時,學生可能因為認為老師知識有限而對他失去信心。
課程內容-提問篇:提問的四大目的,三大挑戰,有效提問的關鍵心態(以終為始,PQ-Ping Quotient),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Thumbnail
在考慮參加課程時,人們常常會思考課程的吸引力、老師的實力、教法與見證等問題。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問的是老師開課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嗎? 這篇文章將帶領你探索這個問題。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瞭解如何透過系統化教學計劃、課前問卷調查、明確學習目標、互動和參與、應用和實踐、評估和反饋、以及學員反饋來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結構。
在眾多課程中有一句話直接戳進我心裡 記得是一套平台教老師作課程的課,裡面提到 學生在買課的時候其實買的是 #老師的教學理念
Thumbnail
有一些老師上課喜歡侃侃而談,較少提問互動。 有一些老師喜歡問學生問題。 我就是喜歡問學生問題的那種,但這樣有時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上課亂回答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課堂的主角是學生, 學生有沒有聽懂? 透過問答可以有效率的確認! 但如果學生"亂
Thumbnail
當老師自己也不熟悉所教授的內容時,學生可能因為認為老師知識有限而對他失去信心。
課程內容-提問篇:提問的四大目的,三大挑戰,有效提問的關鍵心態(以終為始,PQ-Ping Quotient),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Thumbnail
在考慮參加課程時,人們常常會思考課程的吸引力、老師的實力、教法與見證等問題。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問的是老師開課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嗎? 這篇文章將帶領你探索這個問題。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瞭解如何透過系統化教學計劃、課前問卷調查、明確學習目標、互動和參與、應用和實踐、評估和反饋、以及學員反饋來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