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2023 年 純文組 PM 軟體求職心得

前言

2021-2023 年台灣從三級警戒,一直到去年科技業大裁員,小妹這三年來面試公司的次數也來到了 34 間,目前仍持續增加中。(謎之音:結果今年求職的我竟然在看自己 2021 年的求職心得 XD)
這次的求職心得比較著重在心法面,希望可以幫助到想要轉職 Product Manager 以及 Project Manager 的人一點概念。想要看履歷怎麼寫、面試如何準備,可以看 2021 年那一篇。

看了這篇你會看到什麼?

  1. 心態建立:成長思維和固定思維到底差在哪裡?跟找軟體業工作的我有什麼關係?
  2. 認識自我:工作之於我,到底代表什麼?我又為什麼想當 PM?
  3. 優劣勢自評:我有什麼能力可以勝任 PM?我還缺什麼能力?
  4. 結尾:2021 年求職與 2023 年求職差在哪裡?文組又要怎麼殺出一條血路?

1. 心態建立:成長思維和固定思維到底差在哪裡?跟找軟體業工作的我有什麼關係?

小妹從行銷轉戰軟體業已經三年半左右,從以前懵懂無知,到進了軟體業才終於踏上一條真正自己想要的航道,那種篤定和自信感,是親友有目共睹的(?)。
近十幾二十年軟體業的突飛猛進、FAANG 各巨頭崛起,所有其他產業的朋友都望塵莫及,尤其是薪資的成長除了醫師、精算師、律師等其他高薪職種(還有其他高薪的但我不知道我也不是專業的所以就不多寫)以外,在台灣很多人都瘋狂地想往科技業擠,好像擠進來就能坐領高薪。
但我當年之所以轉軟體,其實完全跟薪水無關XD
單純是因為我當初是在做行銷的時後,有一個案子需要我幫客戶建立 Wrodpress 網站,但客戶要求一些排版細節,在公司沒有資源的情況下,我就在網頁設計師的建議下,跑去學 CSS。後來竟然覺得 CSS 很好玩!但往前端鑽研的結果就是死在 JavaScript 上(抹臉)。 以上是我的動機,所以跟一般我常聽到衝著軟體業高薪想轉職進來的人可能稍微不太一樣。
我甚至當年學寫程式根本沒有去查平均薪資是多少、未來可以成長多少,就只是喜歡,覺得好像可以轉就直接轉了。
想當然耳,我沒有成功轉職成為前端工程師,反而誤打誤撞擔任了日文專案的專案經理,竟做著做著覺得很有趣,也發現自己不是那麼適合做工程師(我討厭被 Code Review XD)。
講到這邊,你有發現成長思維在哪裡嗎?
「領多少錢、做多少事」這件事,其實會害死剛出社會的新鮮人。
其他科技產業我不知道,但軟體業是非常講求自學能力的產業,你沒有自學能力,基本上無法解決很多商業上的問題,更不用說能幫公司賺錢。
自學能力包含了非常多面向,但首先要知道自己哪裡不足,並且持續去精進自己(而且大部分是利用下班時間),如果沒有強烈的動機(可能是賺大錢,或真的單純覺得寫扣很好玩等等),其實很多人會死在這裡,無法突破低薪的天花板。
再來,能夠持續自學進步之外,若有夠寬廣的心態,去接納各式各樣的優秀同事,並且認知自己不足後,願意跳脫框架去接納不同的意見和聲音,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點。當然我不是說軟體業都這麼美好每個人都好棒棒很願意接納不同的意見,只是真的每個人都很強,你也會希望成為當中的一份子。
但假設你有自學能力,又有跳脫框架、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那你會很適合來軟體業,甚至不管什麼產業職務我相信都會很成功(可以是高薪、自我價值,隨便你怎麼定義成功)
我特別幸運,轉職後的第一份工作,周遭的同事都是成長思維的人,連帶的,你也會變成一個有成長思維的人。
當同事都在討論下次要報名哪個 Conference、看了哪本書、上了哪些線上課程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很正常,你也開始會想看書、找線上課程來上。
而可怕的是,那些同事都是比你更頂尖的學校畢業的佼佼者,那些比你聰明的人都比你努力,其實就更不敢偷懶XD(這是我的心態啦,雖然我還是常常耍廢)
當你自己也開始成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也是努力就能夠持續進步的,不再覺得自己天生就很笨,做什麼事情都畫地自限。努力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過選擇比努力重要這件事情感覺可以另外討論)

2. 認識自我:工作之於我,到底代表什麼?我又為什麼想當 PM?

自從去年結束一段戀情,我看了一堆心理學的書,才發現認識自我真的超級無敵重要。
認識自我、自我覺察,大概是我覺得人生存在世都應該要持續進行直到老死的事情。
工作之於我,跟了解自己有什麼關係?
工作佔了每個人的人生起碼 1/3 的時間,所以我當然得慎選工作。而挑選工作、公司,又該怎麼挑才可以得到我想要的,這因人而異,但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找工作的三個要點。
  1. 錢:我發現錢錢不到位、心會委屈
  2. 主管(也可以說這個項目包含公司文化、同事、環境等,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直屬主管):主管或是同事等公司環境因素造成痛苦或不成正比的壓力,我也沒辦法待久
  3. 工作內容:工作內容沒有成就感、感受不到價值感、沒有發展性,我也忍受不了
當滿足其中 2 個以上,我會選擇這個職場;反之,我就應該要離開這個職場。
要能列出最重要、最不能妥協的幾點,就要夠了解自己。 不然你永遠只能兩個爛工作選一個比較不爛的。而當你能用幾個不能妥協的標準去審核那些你面試的公司,你也能更有把握知道自己該怎麼爭取那些工作機會,因為你知道這些公司和他的企業文化正是你積極求取的。
在開啟履歷前,先好好審視自己的現職,有哪些很棒的地方、哪些無法忍受的地方吧!
至於,我為什麼想繼續走 PM 這條路呢?
是因為我從 PM 的核心職能中,可以感受到那種掌控感!
PM 的核心職能大概有產品規劃、專案管理、數據分析等(更詳細可以參考商業思維學院或是各大人力銀行平台的 JD)。
我的個性非常的外向和活潑,溝通表達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邏輯可能沒那麼好,但我都會請教專業的人,直到我理解為止。另外我是個話嘮,我很喜歡跟別人閒話家常,拉近距離,和別人打成一片可能也是我的專長(?)。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掌控感。
我很喜歡規劃事情,我超級無敵愛規劃時程,還有鑽研和規劃細節,我的個人生活我都會提前規劃好,包含每月時程規劃、財務預算規劃等等。
工作要管理專案時程根本是我的天職,鑽研細節絲絲入扣把很多方方面面盤點出來也是我很愛做的事情。(我就不得不安麗一下我的子彈筆記結合專案管理的文章)

3. 優劣勢自評:我有什麼能力可以勝任 PM?我還缺什麼能力?

剛剛講了這麼多都是「我喜歡」,但到底企業或公司有沒有喜歡呢?
其實面試就是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當你理解自己要什麼之後,就要更具體地去規畫你的求職策略。
  1. 了解你自己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到哪裡 專案管理很需要推進度、規劃能力、風險控管能力,而產品規劃則需要商業思維、使用者研究(UX)、數據分析、洞察和監測等。 還有很強大的利害關係人管理,通常需要大量的溝通和表達(可能還能延伸出來會議管理、主持控場、歸納總結能力) 目前我還欠缺的是數據分析的能力,但我在專案管理能力上是滿有自信的。所以我要找的目標公司規模盡量不要太小,不然會很難展現我有待過大公司跟不同部門角力並且推行專案的優勢。最好是 80-200 人左右的規模。
  2. 了解對方是怎麼看待你的 我面試通常在最後都會問一個問題:「今天這場面試下來,有沒有覺得我個人有什麼樣的特質,很符合您對這個職位的想像?」 根據我面試 30+ 的公司經驗,通常我得到的答案有幾種:外向、活潑、溝通能力好。所以我大概知道這幾個特質應該對於面試官來講是加分項,不然他不會這樣跟我說XD 同時我也能透過這個提問感覺得出來,面試官個人對我是否有任何偏好。
  3. 知道你的優勢和著眼點在哪裡 過往經驗比較偏向 to B 與金流相關的專案,就算前公司是以 to C 為主要產品服務,我也是擔任內部系統與金流相關的團隊專案經理。所以在求職上不排斥繼續走 to B ,但會比較想要接觸 to C 的產品服務。可能可以找的方向會是三方金流商、電商開店平台、電商產業相關的公司。

4. 結尾:2021 年求職與 2023 年求職差在哪裡?文組又要怎麼殺出一條血路?

2021 年 5 月台灣因為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求職歷經 4 個月,我在同年 7 月找到工作。
2023 年上半年,因為前一年各大跨國巨頭都在大裁員,一直到今年都還在裁。
雖然說不擔心是騙人的,但實際上我在求職市場試水溫的感受,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絕望XD(但也有可能是我倖存者偏差)
我還是抱持著「總不可能真的都人事凍結,一定有人員流動要補人的狀況吧?」這樣的想法,也不管公司規模都去嘗試面試。
最終還是找到相對理想的工作囉~🎉
看了落落長的文章,從頭到尾,我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私校文組畢業生,但我很幸運,我的家庭背景和學經歷相對沒有框架,也沒有束縛我去走我想走的路。
共勉之: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