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導演症候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人生有90%以上的不快樂,來自於「導演症候群」!
●什麼是導演症候群(Director syndrome)?
大多數人的煩惱,來自於喜歡當導演。
導演心中,總有幾套既定的劇本。
有些是「美好的劇本」—如果現實生活與這些美好的劇本有落差,就會產生痛苦。
有些是「糟糕的劇本」—這些糟糕的劇本本身,就足以引發許多不舒服。
心中有許多情緒,但又不願放下「導演」的身分,就會讓痛苦無限延長…
這種人類最常見的心理痛苦之源,稱之為「導演症候群」!
●期待 = 劇本
每天,我們都靠著心中的「劇本」在過日子…
我對於理想中的「看診」有一套劇本;同樣的,王先生對於自己每次「就診」,也有一套理想的劇本。這個劇本,也就是心中的「期待」。
以下是我的劇本:
看診時間緊湊,我希望在最簡短的時間內,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所以會字斟句酌,所說的每句話都是量身訂做、十分重要。
病患及家屬應該專心聆聽我所說的每一句話,謹記在心並且確實執行,病情才會有最大的改善……尤其候診人數較多時,大家應該共體時艱,不要重複問問題、不要佔用太多時間。
而王先生的劇本是:
好不容易找到一位肯耐心聆聽,又願意細心說明的醫師,他應該知道我想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也應該給我最好的解答!
結果,只要「現實的經驗與心中的劇本有落差」,就會出現失望、焦慮、煩躁、憂鬱、甚至憤怒等負面感受,情緒大受影響!
仔細探究,我發現,好多人不快樂的源頭,竟是如此相似!
●是不是案例中的每個人,都依循著相似度驚人的模式,讓自己變得不快樂?
有的時候是劇本過於理想,有的時候卻是劇本本身就很糟糕,有時候劇本沒有大問題,是個人對於劇本及現實間的落差過度解讀…
須注意的是,所謂「心中的劇本」,有可能是「意識」上的,也有可能是「潛意識」的。
也就是說,有可能自己心知肚明,也有可能自己毫無知覺。
而與這個劇本對照的,可能是過去的事(如童年的創傷)、目前的困境(如被同學排擠),也可能是對未來的焦慮(如想到可能考不好而緊張)。
●我也有導演症候群?
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導演症候群嗎?
拿出鉛筆,做個簡單的測驗,就可以一窺端倪喔!
如果以下描述符合你的現況,請用鉛筆打勾:
1.我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
2.過去的事情對我產生的傷害,永遠無法改變。
3.我常常令自己或其他人失望。
4.如果人生的發展不如我的預期,我會很沮喪。
5.我的不快樂,許多是導因於身邊的人、事、物。
6.目前的政治(或經濟、環境),令我無法忍受。
7. 如果身邊的人有不好的表現(如不遵守交通規則),我會十分生氣/失望。
8. 對於即將發生的事情(如:明天的會議報告),我常常沒有信心。
9.我覺得許多事情,包括我自己,都只能維持現狀,甚至傾向於越來越差,沒有可能越來越好。
10.這個世界充滿不公不義,而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改變些什麼。
打勾的項目越多,代表你越有可能已經掉入導演症候群的泥沼之中了!
分析:
參考認知心理學之父貝克(Aaron T. Beck)的認知三元( cognitive triad)觀點:
1到3題,代表對於「自己」的導演症候群。
4到6題,代表對於「世界」的導演症候群。
7-9題,代表對於「未來」的導演症候群。
第10題,代表對於自己、世界以及未來「綜合」的導演症候群。
●決定你心情的,不是事情,而是自己的「信念」。
一千九百年前,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 即說過:「讓人們困擾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對於事情的觀點!」
這個信念,可以視為一種根深蒂固、自己卻不易察覺的 「自動化思考」。自動化思考常常來自於早年的自身經驗,以及觀察與認同其他人(如父母、同儕、媒體偶像等)之結果。
●阿德勒主張,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所以「課題分離」,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功課。
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如果別人介入你的課題,也儘量不要受到影響。
課題不分的問題,最常發生在親子關係及親密關係中。
為了孩子好,父母總是喜歡為孩子規劃人生。
親密關係中,你是不是不斷期望對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動不動就介入別人的議題、強加自己的意願在別人身上,是一種粗暴又有傷害性的行為...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形容得很貼切:就像穿著沾滿泥巴的鞋,踏入別人家中。
這與導演症候群所主張「不要把自己的劇本,強加在孩子或是其他人身上」十分一致!
●如果想要改變別人,不論你要改變的是誰,都建議從「改變自己」開始!
不論讀好書、上好課、參加工作坊、學習一個新技能、提升穿著打扮,改變一個生活習慣、還是僅僅只是改變表情、姿態、說話方式...都有可能催化不同、創造改變的契機!
重要的是,只要確實執行,你就立於一個不敗之地...
要麼他會因你而改變,即使對方沒有改變,你也已經全然不同!
如果還是不行,也別心灰意冷,不妨找個機會,送他一本《導演症候群》 即使只是因為一時的好奇翻看此書,都要恭喜你…
因為,劇烈的改變有可能就此萌發!
●導演症候群的三種形式:
1.總是拿既定的理想劇本與現實中的人事物甚至自己去對比,如果有落差,就會出現許多負面情緒!
2.擁抱一個負面的劇本,覺得人生與自己就是如此,無法跳脫!
3.劇本與現實都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在劇本與現實難免出現差異時,就會過度解讀甚至劇烈反應!
●五個步驟,成為人生的主人
1.拋去過去的人生劇本,確定「你的現在可以決定過去」!
2.釐清現在的不快樂,來自於身體還是心理。
3.兵分兩路或是雙管齊下,調適好身心。
4.改變可以改變的,接納無法改變的。聚焦在所擁有的,而非不如意的。
5.回到無知狀態,重複步驟1到4。
~馬大元/醫師/馬大元診所負責人/社團法人新竹市精神健康協會創會理事長/教育部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新竹、苗栗顧問醫師/交大、元培、磐石等院校諮商中心/輔導室顧問醫師。
~《導演症候群:丟掉劇本,從此更快樂!》
#導演症候群 #快樂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導演症候群》】↓↓
https://dreamstore.info/30GMa
【金石堂購買《導演症候群》】↓↓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0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現在正在哭泣或內心感到畏縮, 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你並不懶惰、骯髒或令人討厭。 你不是失敗者。 你需要的,只是不帶評判且具同理心的幫助。」 ●即使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須多想的任務─刷牙、洗頭、更衣─在你低潮時幾乎都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執行功能障礙、拖延、壓力過大、完美主義、創傷、
★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剖析珍‧奧斯汀經典作品與人物,原來用我們的大腦理解別人,真是一件不單純的事!
★夜深了,你是不是也在思考人生? ●日子過得四平八穩的人,往往羡慕那些高潮迭起的人生;很諷刺的,那些生活光鮮亮麗的人,反而渴望平平淡淡地過生活。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吸引人的,這是你要不斷提醒自己的事情。 ●請大家想想,過去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那麼一些片刻,覺得自己是在追逐所謂的小確幸呢?你當時是為了什麼原
★在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科學驗證中,查特吉醫師指出快樂其實非常簡單和純粹,只需簡單達到三個條件,就能讓我們收穫恆久、純粹而堅實的快樂—心滿意足/表裡如一/自主掌控。
★「麻煩」這東西不存在於世上任何地方, 而是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日文的「麻煩」,漢字寫成「面倒臭い」。 翻開辭典,「面倒」這字眼的解釋是:「花費心力,令人不悅的事,煩雜到令人厭煩的事。」 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許多這樣的「麻煩」事,像是明知自己非做不可的事,或是早點處理會比較好的事。 縱使如此,還是
★為諮商負責的只能是你,而不能是其他任何人。」 ●角色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作者將心理治療過程運用在動物主角們身上: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協
★「如果你現在正在哭泣或內心感到畏縮, 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你並不懶惰、骯髒或令人討厭。 你不是失敗者。 你需要的,只是不帶評判且具同理心的幫助。」 ●即使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須多想的任務─刷牙、洗頭、更衣─在你低潮時幾乎都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執行功能障礙、拖延、壓力過大、完美主義、創傷、
★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剖析珍‧奧斯汀經典作品與人物,原來用我們的大腦理解別人,真是一件不單純的事!
★夜深了,你是不是也在思考人生? ●日子過得四平八穩的人,往往羡慕那些高潮迭起的人生;很諷刺的,那些生活光鮮亮麗的人,反而渴望平平淡淡地過生活。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吸引人的,這是你要不斷提醒自己的事情。 ●請大家想想,過去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那麼一些片刻,覺得自己是在追逐所謂的小確幸呢?你當時是為了什麼原
★在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科學驗證中,查特吉醫師指出快樂其實非常簡單和純粹,只需簡單達到三個條件,就能讓我們收穫恆久、純粹而堅實的快樂—心滿意足/表裡如一/自主掌控。
★「麻煩」這東西不存在於世上任何地方, 而是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日文的「麻煩」,漢字寫成「面倒臭い」。 翻開辭典,「面倒」這字眼的解釋是:「花費心力,令人不悅的事,煩雜到令人厭煩的事。」 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許多這樣的「麻煩」事,像是明知自己非做不可的事,或是早點處理會比較好的事。 縱使如此,還是
★為諮商負責的只能是你,而不能是其他任何人。」 ●角色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作者將心理治療過程運用在動物主角們身上: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
Thumbnail
「我想當導演」似乎是我二十多年的人生當中,重複說過最多次的句子。但有時我也會想,可能只是因為遺憾與後悔,才會讓這個夢想顯得更為深刻而爾。 打小就喜歡看紀實類的影像,冠上「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也永遠最吸引我的注意。我無法理解小說的世界,但也深知小說是另一處建構出的真實。 今天一個人吃著路邊的炒飯滿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你明明有這麼好的機會,但你為什麼這麼無能、把自己給搞砸了?你知道有多少作家缺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機遇嗎?」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焦慮症患者的恐懼通常與對於未知、不確定的事物或情況的擔憂和恐懼有關,這可能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焦慮與焦慮感的來源,讓我們透過作者的學術背景介紹和自我介紹作為引入。作者描述了在面試時的焦慮感和個人遭遇,並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學術和專業背景,以及未來的研究範圍和期望。文章內容豐富,既包含了個人情感的抒發,又具有學術性質,是一篇結合了個人生活背景和專業知識的文章。
Thumbnail
當你想要凡事完美,但最後你只會事與願違!今天帶給大家的《主控力》希望讓你擺脫生活中的無力感! 我不確定你是不是跟我一樣,自己有時候總是會糾結在,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上面? 當不斷的把專注力放在沒有把握的事情,最後進而造成身心靈的挫折感! 當這樣的「心理漩渦」持續...
Thumbnail
今天,我要分享一個超酷的概念:你可能一直活在一個自己寫的劇本裡! 想像一下,你每天都上演著同一部戲劇,台詞、劇情、甚至結局都一成不變。你會不會覺得無聊? 這就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我們被自己腦子裡的念頭和期待困住,每天都重複著一樣的模式,然後怪現實不公平。 但事實上,你根本不需要被困在自己的劇本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
Thumbnail
「我想當導演」似乎是我二十多年的人生當中,重複說過最多次的句子。但有時我也會想,可能只是因為遺憾與後悔,才會讓這個夢想顯得更為深刻而爾。 打小就喜歡看紀實類的影像,冠上「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也永遠最吸引我的注意。我無法理解小說的世界,但也深知小說是另一處建構出的真實。 今天一個人吃著路邊的炒飯滿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你明明有這麼好的機會,但你為什麼這麼無能、把自己給搞砸了?你知道有多少作家缺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機遇嗎?」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焦慮症患者的恐懼通常與對於未知、不確定的事物或情況的擔憂和恐懼有關,這可能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焦慮與焦慮感的來源,讓我們透過作者的學術背景介紹和自我介紹作為引入。作者描述了在面試時的焦慮感和個人遭遇,並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學術和專業背景,以及未來的研究範圍和期望。文章內容豐富,既包含了個人情感的抒發,又具有學術性質,是一篇結合了個人生活背景和專業知識的文章。
Thumbnail
當你想要凡事完美,但最後你只會事與願違!今天帶給大家的《主控力》希望讓你擺脫生活中的無力感! 我不確定你是不是跟我一樣,自己有時候總是會糾結在,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上面? 當不斷的把專注力放在沒有把握的事情,最後進而造成身心靈的挫折感! 當這樣的「心理漩渦」持續...
Thumbnail
今天,我要分享一個超酷的概念:你可能一直活在一個自己寫的劇本裡! 想像一下,你每天都上演著同一部戲劇,台詞、劇情、甚至結局都一成不變。你會不會覺得無聊? 這就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我們被自己腦子裡的念頭和期待困住,每天都重複著一樣的模式,然後怪現實不公平。 但事實上,你根本不需要被困在自己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