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華人的社會,好像比較沒有在鼓勵小孩,成年了就要搬出去住、獨立生活。
你已經長大了
所以不管父母還是小孩,都比較難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除了外在的身高、容貌,心靈上也應該長大,當沒有意識小孩已經長大,就容易有干涉的行為。
以小孩的角度來說,長大意味著有自主權,可以為自己做決定,如果沒意識到,自己才應該要對自己負責,就容易過度追求父母的認同,沒有真正的獨立。
就父母的角度來說,小孩不管到幾歲,在他眼裡都是他的小孩,但如果相處的方式,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那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當他們還在用保護小小孩的方式,保護成年的我們,除了會壓抑掉,我們該養成的獨立思考空間,也會讓我們變得容易依賴,反正爸媽會幫我善後,先做再說。
但同時又想要父母給我們適當的空間,因為我是大人了,可不可以不要管那麼多?
而這兩件事,本質上就是衝突的,要自由又希望有人可以依賴,要想獨自發揮,又還待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是不是挺矛盾的?
其實,別人的干涉都是你允許的
關於父母過度的干涉,或者說自己允許被干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沒有界線。
界線是幹什麼用的?
它是用來保護兩個獨立的個體;你想想,如果你和另一個人,24小時都黏在一起,他知道你人生的所有大小事、雞毛蒜皮的事,不覺得很赤裸嗎?
因此,界線就是兩個人相處的基準線,而雙方對於這條線的拿捏,可能會不一樣,有人覺得過去三格才會碰到你的線,但是你卻覺得,你現在就踩在我的線上!
所以界線是自己要拿捏的,一旦有人踩上來,你就有義務要讓他知道!否則對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有可能越來越過界,最後你爆發的時候,對方只會一臉茫然,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如何不傷和氣的面對父母的關(干)愛(涉)呢?
以下提供三點讓你參考:
1.不爭輸贏、不論對錯,舒服才是王道
其實我們跟父母最大的衝突,往往來自思考方式、對事情的見解不同,而所面對的挑戰也完全不一樣,也各自的人生課題。
因為我們本就活在兩個不同的世代,以後我們跟自己的小孩,也是有世代差距,所以想法有落差完全正常,雖然不求理解,但求尊重。
理解注重的是同理,但同理本身需要高度的覺察和情緒感受,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可是尊重不一樣,尊重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重視。
就像伏爾泰說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在基於尊重的前提下,任何事情就沒有對錯,更不用爭輸贏,因為沒有意義。
一切都來自個人的選擇,對方開心、舒服最重要。
2.放下期待、不求認同,因為你有自己的路要走
不只父母對子女有期待,小孩對父母也有認同的需求,每個子女都渴望被父母認可,想被肯定、被支持,這都是人之常情。
但畢竟我們成長的時代完全不一樣,父母不懂或是不理解我們的選擇,都是正常的,就像我們往往也不理解,他們到底為何會這樣想事情,就直接稱作古板。
當我們批評著彼此的時代,就注定無法互相理解,只有放下偏見,才有重新對話的可能性。
即便最後還是無法獲得認同,那也沒辦法,你還是得選自己想要的道路,因為沒人能對你的人生負責,只有你自己可以。
3.做一個三獨的人
所謂的三獨指的是:經濟、思想和情感獨立,只有這些獨立了,才算是個成熟大人。
不靠父母的金援,要做什麼自然有底氣。花的是自己掙來的錢,不論是創業還是購物,都是後果自負。
當你的思想獨立,你能夠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除非他想突破,否則你說破喉嚨,對方都不會有所行動,與此同時,你也會認知到,自己可以不用和父母一樣,能有自己的思想、選擇,完全沒問題!
我們要知道,沒有人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我們也不該負擔別人的情緒,能把自己管好、駕馭自己的情緒,就是邁向成熟大人的第一步了!
親子關係是世界上難解的謎,如何拿捏相處的分寸,就是一輩子都要學習的課題,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囉,你有遇到那些難解之謎也歡迎跟我分享!
也歡迎你來收聽Pocast,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