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的不好,因為知道你的人太少
薪水不夠、職場地位不穩、懷才不遇、社交圈無法升級,為什麼?
傳統的優秀人才,厲害歸厲害,但他們的頭銜漸漸黯淡,不會寫作的他們,正在失去職場競爭力,總有一天他們會輸給這時代的星宿,因為這些新秀們懂得一個重要的技能,就是「寫作」。懂得利用公眾號作為替自己累積價值的平台、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內容、與用戶深度連結,才會是未來的贏家。
現今的個人品牌和話語權是超過專業的,因為懂這個專業的人不只有你,因此很容易被取代。也就是說,一個以流量和認知為導向的時代,擁有職場話語權的人,才不會被取代。現在的職場現狀是,我們在公司內所任職的時間越來越短、流動性越來越高,這也表示,過去人們透過你所在的公司、單位來定義你身分的方式,也逐漸削弱,所以說,不會寫作的你,正在失去職場身分。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的作者陳立飛,是百萬微信訂閱公眾號「Spener」創始人,香港知名自媒體人。靠公眾號寫作,不到三十歲便能在高房價的香港買房,並在「得到」線上平台開設知識付費課程,其寫作課影響數萬名學員,實現個人財富和影響力的跳級成長。
依作者之見,寫作的三個關鍵就是:注意力爭奪、人性洞察、商業連結
作者說,寫作,是注意力的爭奪。閱讀形式的改變,使我們不得不善用讀者僅存的注意力,以下對於注意力的爭奪,歸納出三個重點:一、因應環境、二、商業思考、三、觀念。
因應環境
注意力寫作:一種追求大範圍傳播的公開表達
這並非一種寫作的類型,而是在很多寫作情境中都可能被用到的新法和技巧。在這個閱讀碎片化的時代,讀者越來越沒有耐心,利用注意力寫做可以讓你的文字吸引到更多讀者,讓你的寫作傳播的更遠,讓你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情境意識:手機閱讀時代的挑戰
時代變了,閱讀方式也變了,閱讀方式變了,寫作方式也就跟著變了。讀者沒耐心,這不能怪他們,這是大環境的影響。現在人閱讀,都是利用事件與事件之間的空檔,拿起手機看看網路文章,利用幾個忙裡偷閒的時間拼湊來的,鮮少有完整的閱讀時間。這種情況的因應之道就是,利用點陣式刺激,在兩連續兩個畫面內,讓讀者有讀下去的慾望。
商業思考
用戶思維:影響他人的前提
既然寫作就是一種行銷,銷售自己這個品牌,那就不能沒有用戶思維,一切寫作的思維,要調整成銷售產品時的狀態,正好,這也是注意力寫做當中,最重要的思維。用戶思維簡單來說,就是要有同理心,不但要能夠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也能夠體會對方當下的情緒,這可以從兩方面著手,第一、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與自我表達的需要。二、切勿冗長、多給刺激。
產品思維:從思想植入到行動轉化
既然自己就是品牌,是要販售的的商品,不可能單有用戶思維,理當也會接著產品思維。具體有以下量個方法:
一、寫系列文章:系列文章最能展現作者的專業度。因為是真材實料,所以有辦法持續發展文章,如果是虛有其表的寫手,利用左拚又湊的資料來寫文章,了不起一兩篇就見底了。
二、獨家視角提升辨識度:我們都渴望自己是個特別的人,不管事自己的性格、使用的東西、衣服的穿搭、飲食的品味等,就算對生活沒有太大要求的人,也不太可能整年度都吃同樣的東西不換。閱讀也是一樣的,永遠千篇一律總結,不容易被大眾所留下印象,勇於發表自己獨特的觀點,快速確立你的獨特標籤,讓大眾對你留下印象。
觀念
社交思維:左手寫作,右手傳播
未來的一切商業都會社交化。一個人的寫作能力,能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重點在於傳播能力。真正懂傳播的人,懂得其實是人性,不但有擁有以上幾種思維,還要有美感。文章很多人都在寫,但就是只有少數人才能觸動人心、漲粉,這是因為他們有思維的深度,一個有美感的人,做事會體現在細節裡。很直接的,當兩件商品功能、價格,一模一樣,你個比較漂亮,另一個普通,誰想選普通的那個?
預期管理:寫作的必然與偶然
我們努力學習寫作當然是希望能被更多人看到,能夠傳遞我們的思想與價值,如果這當中可以出個爆款文,當然更好。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寫作的初心是甚麼呢?我們是為了培養寫作這個技能,踏上這條路的,所以應該把寫作當作一種習慣,持續精進、當作事業來經營,而不是本末倒置,為了寫出報款文而寫,反而在前往目的的路上走彎了路。
情感連結
故事便於記憶。小時候我們最愛聽故事了,透過一些簡單的文字,交給我們重要的觀念,而這些故事與觀念,從此就牢記在心,想忘記也很難。故事也變於傳播。因為故事不是甚麼大道理,貼近現實的特性,只要滿足至少兩個人以上,有一個傳授者,就可以很好地傳遞出去。
寫自己的故事,能夠很容易地取得讀者地性任,即便隔著螢幕,只要你真心書寫,讀者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在讀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反之,若只是平平的陳述事實,讀者很難感受到你說的事與他們有甚麼關係,頂多覺得你很厲害,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多數人在敘事時,很容易不自覺地,就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其實你的經驗、故事甚麼對讀者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與讀者的關係。我們要利用的是,「先把讀者拉近,再解釋」的技巧,所以我們可以先說一個我們與讀者都知道的事,讓讀者有帶入感之後,再向他們說明你要表達的東西,或是解釋可能有爭議的部分,這樣的讀者在理解你時會更順暢。
故事結構三要素:
開頭:
好故事一定是衝滿衝突、阻力、懸念、對比與轉折的。我們可以善用懸念、衝突來建構吸引人的敘事結構。在文章的開頭留下懸念,可以讓讀者在開頭,就在心裏種下一顆種子,利用這種引起蔡尼加效應的方式,讓讀者願意把接下來的內容讀完。
另外,衝突感也是很好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要素,利用對比製造衝突,能夠刺激讀者思考,因為這樣的發展是讀者事先沒想到的,因此這也是能夠吸引讀者的方式。
主體:
描寫有三大要素:場景、氛圍、人物。在文學創作中,所有的故事都圍繞這三個要素,作者必須透過描寫逐一解釋清楚。
有些人會為了盡可能的塞進更多的資訊,而使重點失焦,這種狀況尤其容易發生在初學者身上;另一種狀況,是描述過於精簡,也許在作者腦中,事件的順序,有一個邏輯的呈現,但那也僅限於作者知道,沒有把必要細節描寫出來時,讀者會搞不清楚狀況,會有一種,「怎麼剛剛才在說那事,現在就接到這裡來」的感覺。
結尾:
文章的最後,強化核心要點,在激起讀者心中漣漪之後,自然的收束全篇,留下讓讀者回味的空間。我們用心地設計了一個精緻的開頭,讓讀者能夠順著我們建構的脈絡,一直讀到最後,收尾時我們也要同等用心地去處理這個部分,使其簡潔有力、不失平衡,才不會虎頭蛇尾,即便想要以留下懸念的開放式結局作為結尾,也要在此之前,對之前的伏筆做出必要的解釋,才不會使讀者直到最後還是一頭霧水。
新媒體的高效傳播只是表面價值,真正的價值在於傳播背後的訂閱,用戶願意訂閱你,表示你有料、你的東西他們喜歡、對他們有幫助,還記得前面講的嗎?「未來的一切商業都會社交化」,一旦用戶訂閱了你,就表示用戶與你建立了社交關係,也就是說,會開始產生商機。
但如果光看到好處,沒麼都沒有準備,就一股腦想跳進公眾號的世界,也非明智之舉,因為這很容易將自己的熱情,很快地燃燒殆盡。所以在開創公眾號之初,有些功課要先,而且有些功課要一直做。
首先,要先做功能介紹,介紹自己、專業是甚麼,讓大家知道你是做甚麼地,有甚麼事是你可以提供給他們的,當他們有某項需求,而你有提供的服務時就會想到你。
其次是調性,每個有影響力的人,被其影響的群眾都有一種調性,會有這樣的調性,是因為你個人的定位、風格,他們喜歡你是這個樣子,所以聚在一起。
第三,回覆。要時時關注你的圈子,有誰上門了,誰說了甚麼話,並給這些粉絲們回覆,增加互動。
第四,秀出商品。既然一個人就代表一個品牌,我們就是販售商品的商店,當喜歡你的人,因你所提供的價值而來時,別忘了把你能提供給他們的商品秀出來,把他們需要的服務內容貼在文章下方,人都被你引來了,如果因為少做這個動作,人潮逛逛又走,豈不是很可惜。
第五是視覺風格。人腦喜歡習慣,能夠精準預測的事,可以降低人們的認知成本,每篇文章風格保持一致是必須的。先讓人看圖,人腦處理圖像的能力遠快於文字,一樣的訊息做成一張圖,跟密密麻麻的文字,兩者相比,肯定是圖比較好理解。接著引言要讓讀者覺得作者厲害,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讓讀者知道這是第幾篇文章了,這樣他們就會知道,作者已經產出很多東西了、已經堅持很久了。然後是最重要的,順應這個時代的閱讀方式,現在是人人用手機看文章的時代,所以在文字的排版、節奏上,一定要去適應手機。利用適當的排版、分段,讓讀者能夠很好地掌握閱讀節奏,或是中場休息之後在讀。
最後要提到的是行動呼籲,辛苦了一大圈,寫了這篇內容,應該不是只是讓人看看就算了吧?我們當然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更好,我們不要假設人們會主動替我們分享,認為東西好,別人自然會替我們宣傳,網路洪流實在太快,不馬上做出動作,很快就會被排山倒海的訊息再次淹沒,他們也許覺得你的文章寫得不錯,但不見得就會想到要替你分享,這時候適時的輕推對方,給他們一個提示,讓他們幫我們分享,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動作、一小段話,但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力量,很多研究顯示,小小的行動呼籲,也能夠帶來大大的效益。
時代正在快速改變中,還不知道新媒體重要性的人,一個瞬間就更加看不懂了,這使得想要跟上這的趨勢的人,變的更費勁。
如果能夠意識到自己落後了,那還不是最可怕,起碼我們知道自己落後,還可以想辦法,盡量地補上前人的進度,雖然吃力,但至少我們知道自己持續有再進步,也知道我們的目標再哪。
然而,如果新媒體能夠把一個人原本的能力放大了無數倍,那麼我們也要知道,能夠開槓桿的事,絕對不可能只有單面,他一定會有連帶影響的面向,有一則鬼故事是,連自己怎麼落後的都不知道,這是多麼悲劇的事,怎麼就突然有一天,大家都不一樣了,是從哪一刻開始,大家講的話我已經聽不懂,我將何去何從?我會去到哪?我會怎麼死?不,我可能連我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一想到這樣,我就覺得很可怕。
所以說,如果寫作是現代人必備的技能,那麼便沒有不讀這本書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