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到憂鬱的青少年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剛開學就有兩個高中的孩子選擇放棄生命,身為治療師同時也是一個母親的我,突然珍惜起自己兩個調皮的孩子,以及那些歷盡千辛萬苦,有緣來到晤談室自我療癒的人們。他們是怎麼走過脆弱又憂鬱的青春期呢?長大之後到晤談室裡,有了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回頭看當時的自己,他們會想告訴自己什麼呢?

「國中畢業之後,媽媽就不管我了,我半工半讀,晚上回家沒有人等我,每天睡不飽,過一天算一天,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應該就憂鬱了,能撐到今天真是奇蹟。」四十多歲的雅為了讓自己在關係中快樂起來,持續心理治療多年,現在她能享受和丈夫與孩子相伴的時光,也能踏出家庭自我實現。回想起自己失去母親關愛的青春歲月,她想對自己說「謝謝妳當自己的母親,照顧我長大,讓我擁有勇氣和更多的可能」

「跟我同輩的親戚們清一色都是醫生,我爸媽自然覺得醫學院是我唯一的選擇,我很努力但是不夠聰明,考前我壓力大到頭上禿一塊,三天兩頭腸胃炎掛急診,生病休學半年之後,爸媽應該是怕我再也不念書,就由著我去念自己喜歡的。」三十出頭的博已經是新興產業的小老闆,創業多年來深受焦慮症所苦,覺得自己雖然優秀卻從來沒有讓父母滿意過,所以一直缺乏信心,晤談一陣子之後,他恍然大悟「其實我就是個經商的料,當初要不是有焦慮這個毛病,我可能就聽話地走上自己不適合的醫科了」。

「我國中時要好的朋友突然不理我,還拉其他同學一起排擠我、整我,我每天都不想去學校,一個月請好幾天病假,好不容易撐到畢業。」剛升管理職的梓芯,處處怕得罪人,煩惱到夜不成眠,治療之後,增加自己對情緒的覺察和溝通表達技巧,補足在原生家庭的缺乏。現在她會安慰自己說「不全是妳的錯,不要怕,不用逃跑,妳學得來!」

上述這些例子,在晤談室裡比比皆是,他們是挺過來的一群人,要是沒有生命中許多貴人和機緣相助,轉眼就成了新聞裡那些走不出來的孩子。這些年輕而憂鬱的靈魂,可能出現在公車上、電梯裡、與你工作時偶遇,甚至是你朋友或親戚的小孩,如果你有幸遇見他們,你可以送他們一些心靈上的禮物:

一、你可以真誠的關心他的興趣和想法,不要開頭就問他成績或名次。你的聆聽可以讓憂鬱到滿出來的靈魂,獲得一些釋放。

二、你可以幽默一點告訴他們「放輕鬆」,眼前那些看來不可挽回的事情,過幾年後就不一樣了。

三、如果他們想的跟父母不一樣,可能也和你想得不一樣,請你忍下你的批評,慢一點說你的見解。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資格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如果你正是那個年輕且憂鬱的人兒,也許你覺得眼前的苦難沒有盡頭,也許你覺得世界上再沒有人會愛你,請再給別人一個機會,找一個你覺得順眼或完全不相干的人,說一說你的故事,說出來有很大的機會舒坦一點,到時候再做決定也不遲;也請你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就像上面我說的那些故事一樣,多年後的你會感謝你現在為自己做的所有事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 2020/03/11

歡迎追蹤「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FB: https://www.facebook.com/female.psycho

IG: @PSYFORFEMALE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婆媳關係是一門學問,不同專業有不一樣的建議,而不同角色看待這件事的觀點也不同,這一篇我要分享的是「心理師給未婚男性的建議」,談如何透過調整家庭成員間的人際關係,來預防未來的婆媳問題。
當紅宮鬥劇的女主角被人拍到像骷髏人般的照片,所謂的纖細苗條再多瘦一點就顯得可怕又可憐。那樣的影像讓我想起曾在晤談室裡的幾個一樣單薄的身影,表面上他們都跟食物有仇,不是食慾很淡泊,就是對吃進身體裡的東西斤斤計較,然而在吃與不吃背後,他們藏在心裡的事卻不見得和食物有關。
很多受婆媳議題困擾的媳婦來晤談時焦點是婆婆,但身為婆婆的女性在晤談時多半都在談兒子,其實「婆媳」問題骨子裡是「母子」議題,一個女人會變成怎麼樣的婆婆,取決於她做母親時如何看待與兒子的分離,有些人比較放得下,走得順利輕鬆,有些人則傷痕累累,變得焦慮又憂鬱,有些人不光自己不開心,也把苦牽連到家人身上。
從晤談經驗裡,我發現親子或親密關係有困難的男性,他們「和母親的關係發展」大致可分為兩種走向,如果把小男孩比喻成老虎寶寶的話,他們的媽媽多半致力地把小老虎養成小貓,有些小男孩會真的順應母親的期待,真的把自己當成小貓,大量地壓抑了很多雄性本能與男性特質,長大後他們是一群表面上和媽媽相處還可以的男性。
「斜槓」一詞廣為流行,很多人將這個詞和「兼職」或是「創業」畫上等號,但實際上從斜槓的角度來看職涯發展,最重要的啟發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熱情,將意義與快樂做連結,擁有平衡的生活與工作!」,「斜槓」並不是職涯困境的解藥,更精確地說,想要擁有斜槓生涯,需要比單一職業更多的心理能力。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婆媳關係是一門學問,不同專業有不一樣的建議,而不同角色看待這件事的觀點也不同,這一篇我要分享的是「心理師給未婚男性的建議」,談如何透過調整家庭成員間的人際關係,來預防未來的婆媳問題。
當紅宮鬥劇的女主角被人拍到像骷髏人般的照片,所謂的纖細苗條再多瘦一點就顯得可怕又可憐。那樣的影像讓我想起曾在晤談室裡的幾個一樣單薄的身影,表面上他們都跟食物有仇,不是食慾很淡泊,就是對吃進身體裡的東西斤斤計較,然而在吃與不吃背後,他們藏在心裡的事卻不見得和食物有關。
很多受婆媳議題困擾的媳婦來晤談時焦點是婆婆,但身為婆婆的女性在晤談時多半都在談兒子,其實「婆媳」問題骨子裡是「母子」議題,一個女人會變成怎麼樣的婆婆,取決於她做母親時如何看待與兒子的分離,有些人比較放得下,走得順利輕鬆,有些人則傷痕累累,變得焦慮又憂鬱,有些人不光自己不開心,也把苦牽連到家人身上。
從晤談經驗裡,我發現親子或親密關係有困難的男性,他們「和母親的關係發展」大致可分為兩種走向,如果把小男孩比喻成老虎寶寶的話,他們的媽媽多半致力地把小老虎養成小貓,有些小男孩會真的順應母親的期待,真的把自己當成小貓,大量地壓抑了很多雄性本能與男性特質,長大後他們是一群表面上和媽媽相處還可以的男性。
「斜槓」一詞廣為流行,很多人將這個詞和「兼職」或是「創業」畫上等號,但實際上從斜槓的角度來看職涯發展,最重要的啟發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熱情,將意義與快樂做連結,擁有平衡的生活與工作!」,「斜槓」並不是職涯困境的解藥,更精確地說,想要擁有斜槓生涯,需要比單一職業更多的心理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心靈的升華,心靈有不好的感受,真的可以治好。 遺忘的能力很重要。我真的看到這樣的人。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小蓮一邊在護理辦公室翻閱新接收的病人個案病歷,一邊輕輕嘆氣說了一句:「怎麼又是望子成龍的家長累事?」她想起了剛剛才出院的一個華裔青年,本來是醫科學生,他因為承受不了功課和家人的壓力,屢次想自尋了結生命,所以被送到精神專科部門治療。經過一連串的心理輔導、抗抑鬱藥物和小組互動的療癒過程,病情總算穩定下來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面對憂鬱症的挑戰,以及家人和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辛苦。而作者在過程中慢慢長出力氣與希望,她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名助人者。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心靈的升華,心靈有不好的感受,真的可以治好。 遺忘的能力很重要。我真的看到這樣的人。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小蓮一邊在護理辦公室翻閱新接收的病人個案病歷,一邊輕輕嘆氣說了一句:「怎麼又是望子成龍的家長累事?」她想起了剛剛才出院的一個華裔青年,本來是醫科學生,他因為承受不了功課和家人的壓力,屢次想自尋了結生命,所以被送到精神專科部門治療。經過一連串的心理輔導、抗抑鬱藥物和小組互動的療癒過程,病情總算穩定下來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面對憂鬱症的挑戰,以及家人和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辛苦。而作者在過程中慢慢長出力氣與希望,她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名助人者。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