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分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沒有一種批評比自我批評更強烈,也沒有任何法官比自己更嚴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Myself

Myself

前言

早在前幾個月前,我是個完全不看心理、自我成長的書,我認為那些都是來自於別人的悲傷、他的經歷,與我無關且無法得到共鳴。而且我不喜歡不給具體解決辦法的書,那些行為就是廢話、浪費時間,直到我開始找回閱讀習慣後,我決定打破以往的既定印象,所以選了心理類的元老書籍,而我也好奇這樣的書到底可以教會我什麼。

我不喜歡自己嚎啕大哭

其實當我看到這句話時,赫然發現,原來自己不孤單,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害怕情緒失控,雖然本書是以童話的方式呈現心理諮商的全過程,但卻有很強的帶入感。

確實在未自我察覺以前,我並不覺得接受自己會嚎啕大哭、情緒失控這件事是值得被拿出來討論的,因為小的時候父母親工作忙不常在家,所以有任何情緒我都會壓抑,並且只想在他們面前呈現快樂的一面,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習慣。

這本書卻告訴我,讓我回憶我的童年即使我知道回憶起會很恐懼,而人們都習慣放大恐懼及憤怒忘記美好。確實我現在的行爲是兒童時期養成的,所以總是會在崩潰邊緣警告自己應該要無視、壓抑這些情緒,但久而久之我才知道原來這樣的行為會讓我心中長期缺少一塊、不認識自己且毫無察覺自己的問題。

重點是,你有力量改變自己

而書中提到了三種狀態:

  1. 兒童自我狀態:行為就是個孩子
  2. 父母自我狀態:父母所給你的觀感都會淺移默化你
  3. 成人自我狀態:我們可以理性的計畫和思考

大多數的人想要到達「成人自我狀態」遲遲未做到,而做到的人會希望他在乎的人進到成人自我狀態,卻忘了其實我們沒有資格逼迫人進入這種狀態,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鼓勵他。

在要達到「成人自我狀態」前,我們該做的是:正視心理狀態、面對、接受自己需要幫助,所以總是很多人說,有心理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解決。

這本書不斷地提到,只有我們有自己問題的答案,只有我們知道該問自己什麼問題,只有我們自己可以解決問題,只有我們可以站在十字路口選擇,因為這是一輩子的課題。

結語

心理書籍的存在,是透過文字讓你面對心裡害怕的任何感受,我不是個可以對人展現脆弱的人,但面對書籍、文字,我可以很自在地展現心裡的所有問題,並且做到自我療癒,盡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希望我們都可以把自己擺在第一位,人都是自私的,你不自私,那傷害就會落在自己身上。


avatar-img
38會員
25內容數
自己親身經歷的所有事,將這些是轉化為文章,也幫助自己、他人可以得到一些情緒上的緩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ori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分手會痛? 不管與另一個人在一起多久,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甚至到五年,都是習慣的養成。一定有不少人聽過要養成習慣需要21天,只要過了21天將會習慣對方的存在,甚至記得對方的習慣。 那麼會痛的原因就像是,本來抽了20年菸的老菸槍,突然沒辦法抽菸了,那就會出現戒斷症狀、噁心、頭痛、頭暈、
大概從6月開始,與前男友分手,開啟了自我內耗。 從一開始的食不下嚥、痛哭、大玩特玩、振作、自我懷疑,直到今天,此時此刻,我才真正走出內耗。 自我內耗是什麼?是一種對於自己極度不自信、不接納自己的心理。一直以來我都不清楚自己在感情中需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總是很小心翼翼地對待所有人,深
不務正業在很多人耳中聽起來很刺耳,但在我這邊卻是滿滿的驕傲, 不務正業不單純是對單一事件,而是不只有做你學習過的、你會的事情。
關於半工半讀的那四年。 曾經很後悔選擇了夜校,玩社團或是可以交到很多朋友這些事都與我無關,也與高中本來的朋友失去了聯繫,畢竟早上我要上班,晚上要上課,說實話才剛上大學誰會希望自己的大學生活如此的無聊?
2022/04/04晚上,一家人終於一起看了「美國女孩」 家裡三個人,爸爸、媽媽跟我,從小時候都喜歡在假日晚上一起看電影,一直到大了以後才讓我選擇想看的電影。 看完美國女孩後我異常的有感觸而打下這篇文章。
最近發生了多起輕生案件,令社會惋惜。其實對於這些社會案件我一直都是抱持著「若自己可以當他的聆聽者或許可以救他」的想法,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也遇過不少悲觀的人,或是,生活上有壓力的人,但我一直都是做一位「等待」的聆聽者。
為什麼分手會痛? 不管與另一個人在一起多久,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甚至到五年,都是習慣的養成。一定有不少人聽過要養成習慣需要21天,只要過了21天將會習慣對方的存在,甚至記得對方的習慣。 那麼會痛的原因就像是,本來抽了20年菸的老菸槍,突然沒辦法抽菸了,那就會出現戒斷症狀、噁心、頭痛、頭暈、
大概從6月開始,與前男友分手,開啟了自我內耗。 從一開始的食不下嚥、痛哭、大玩特玩、振作、自我懷疑,直到今天,此時此刻,我才真正走出內耗。 自我內耗是什麼?是一種對於自己極度不自信、不接納自己的心理。一直以來我都不清楚自己在感情中需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總是很小心翼翼地對待所有人,深
不務正業在很多人耳中聽起來很刺耳,但在我這邊卻是滿滿的驕傲, 不務正業不單純是對單一事件,而是不只有做你學習過的、你會的事情。
關於半工半讀的那四年。 曾經很後悔選擇了夜校,玩社團或是可以交到很多朋友這些事都與我無關,也與高中本來的朋友失去了聯繫,畢竟早上我要上班,晚上要上課,說實話才剛上大學誰會希望自己的大學生活如此的無聊?
2022/04/04晚上,一家人終於一起看了「美國女孩」 家裡三個人,爸爸、媽媽跟我,從小時候都喜歡在假日晚上一起看電影,一直到大了以後才讓我選擇想看的電影。 看完美國女孩後我異常的有感觸而打下這篇文章。
最近發生了多起輕生案件,令社會惋惜。其實對於這些社會案件我一直都是抱持著「若自己可以當他的聆聽者或許可以救他」的想法,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也遇過不少悲觀的人,或是,生活上有壓力的人,但我一直都是做一位「等待」的聆聽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這本書在近幾個月很紅 引起了許多人討論 書中提到了三種自我狀態 兒童、成人及父母 我們要如何分析自己處於哪個狀態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的書籍中有遇到瓶頸,就是在關於接受自己的陰暗面,或是接受每個情緒都是自己(特別是負面情緒的部分),在覺察到自己有負面情緒,當自己在自我批評的時候,到底能怎麼做呢?就算告訴自己:到此為止,不要再繼續亂想。也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了,甚至時不時又湧上心頭不停回放,又讓自己呈現低氣壓狀態。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總結來說,今年也看過不少與精神疾病、心理相關的作品,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卻以完全不同的敘事邏輯,帶來同樣豐富的自我覺察與收穫。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這本書在近幾個月很紅 引起了許多人討論 書中提到了三種自我狀態 兒童、成人及父母 我們要如何分析自己處於哪個狀態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的書籍中有遇到瓶頸,就是在關於接受自己的陰暗面,或是接受每個情緒都是自己(特別是負面情緒的部分),在覺察到自己有負面情緒,當自己在自我批評的時候,到底能怎麼做呢?就算告訴自己:到此為止,不要再繼續亂想。也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了,甚至時不時又湧上心頭不停回放,又讓自己呈現低氣壓狀態。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總結來說,今年也看過不少與精神疾病、心理相關的作品,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卻以完全不同的敘事邏輯,帶來同樣豐富的自我覺察與收穫。